摘要:數學這門學科在整個中學中占有不可小覷的地位,數學不僅在考試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分值,而且,在生活中的實用性以及對學生智力的開發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在教學中,老師應當將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質量,做好探究性教學開展工作作為教學重點,采用多種方法,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實踐探究能力。本文將從創新教材、做好問題情景教學、有效進行那個游戲化教學、構建數學模型幾個方面對做好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做作出具體的討論。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教學;應用策略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在新大綱的要求下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它既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也需要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它倡導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式的學習,形成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獲得數學知識和能力的提高。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積極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對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較好應用,從而使教學質量得以提升,促使學生得以更好發展。
一、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探究性教學和其他教學一樣,首先都需要有足夠的探究欲望。很多學生確實經常向我反映,看到有一些需要一步步探究的題目,就感覺頭都大了,無從下手,漸漸對探究型的問題產生恐懼感。解決問題就要抓住根本,不能治標不治本,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是很可行的一個辦法。在講授概率及其相關內容時,我就創設了現實的情景:學生A、學生B、學生C為了去看演唱會,三個人一起去購買演唱會門票,但是無奈門票銷售火爆,三個人最終只搶到了一張票,那么問題來了,到底該讓誰去看演唱會呢?學生A提出:“我們可以用拋硬幣的方式來決定,現在有3個人,我們可以拿兩枚硬幣,如果兩枚硬幣都是正面,我去,如果都是反面,學生B去,如果一正一反,學生C去?!睂W生B拍手稱贊,但是這個方法卻受到了學生C的質疑,學生C說:“我們還是先計算一下這幾種情況的概率吧,畢竟大家都很想去演唱會,還是認真一點比較好?!边@些提前設定好的情景被演繹出來之后,學生就發現了問題,可能這三種情況的概率并不相同。怎么證明這三種情況出現的概率呢,只有通過一步一步計算才能得到。接下來學生就會去計算概率問題,我們的教學目的就達成了。以上只是我說的激發探究欲望的一種方法,有趣的課堂導入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具體的實施還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改進。
二、創設探究情境
問題是探究教學的主要內容,情境是產生問題的主要依托點,教師在探究性教學的過程中,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并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究動力。在傳統的數學教學當中,一般都是采用較為單一的教學模式,因此經常教學氛圍死氣沉沉,學生內心壓抑,很容易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長此以往,極大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一旦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學生將會積極主動的求知,因此,在實際的探究性學習模式當中,教師需要有意識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針對性的設置相關問題,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讓孩子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進行探索求知,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通過自身的努力求得知識。
比如學習《全等三角形》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情景“何種情況下兩個三角形是全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的定理是什么?”通過創設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最后在與全等三角形定理“邊邊邊(SSS)、邊角邊(SAS)、角邊角(ASA)、角角邊(AAS)、和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直角邊(HL)”相比較,找出他們自己思維的不足,這樣能夠更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強化交流與合作
相對而言,傳統課堂教學較為重視師生之間的聯系、溝通,而忽略學生之間的相互聯系,忽視發揮學生群體在教學中的作用?,F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應是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探究認知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交流與合作的互利過程,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開放的活動方式,提供了寬松和民主的環境,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智力、情感和社會技能和發展及創造能力的發展。為此,我們以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核心,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去探索未知的知識,從而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例如,在學習“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后,讓學生做練習:“若3m-2n-9=0,則6n-9m-7是多少?”時,如果讓每個學生都自己解決,那最后有很多同學將會碰壁,他們受到思維的固化影響,必定會死死地在二元一次方程組上糾纏不清,失去變通的能力.而如果在學生經過自主思考后仍然不能解答時,學生們采取合作的方式來探尋,那么,只要在探究中注意到3m-2n與6n-9m之間的關系后,他們便能迎刃而解。
四、及時總結
探究性教學模式雖然是強調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但是并不是放任不管,學生正是出于求學的階段,對于事物的認識是不全面的,在對問題分析解決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偏差,若不及時的指引,可以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及時的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對于正確、符合邏輯的觀點要給予肯定,并對學生進行表揚,對于錯誤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及時的加以制止,并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數學有正確的認識,有利于學生正確行數學思維能力的養成。
結語:
初中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不僅能夠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應用意識的培養,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合作交流,做到若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放手讓學生自己體驗。才能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安樹.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9):00221-00221.
[2]王靜.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考,2016(36).
[3]劉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教師版,2016(45):171-171.
作者簡介:吳云鋒,進賢第一初級中學,初中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