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業”一直是“學習負擔”的代名詞,學生往往將作業看作一項教師布置的任務,不得不完成,完成作業過程中缺乏學習主動性。多元化生物作業在作業形式上進行改變,在傳統書面作業類型之外增加語言表達、閱讀、實踐操作等類型作業。作業成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的學習任務,脫離了課堂限制,其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了學生,學生能主動參與作業過程,培養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作業;多元化作業;自主學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多數學生對作業有排斥心理,即使一些喜歡生物科學的同學在完成作業時也缺乏積極性,相同要求的作業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有些學生感覺太簡單,無法獲得提高,而有些同學覺得難度太大,無法獨立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往往是來自練習冊的習題,或是習題改編,缺乏新意,作業僅僅是考試的一種模擬訓練,多數學生為了應付教師檢查而完成作業,并沒有從中獲得學習能力的提高。只有改變作業形式的枯燥乏味、缺乏針對性等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作業成為學生能自主參與的學習活動。
一、 多元化作業
學生作業作為課程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本質內涵是學生在課外時間所從事的,旨在促進其身心發展的一切活動。作業的功能不僅僅是在知識方面加強記憶,還應該表現為加深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對學生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進行訓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多元化作業是為實現三維教學目標而設計的,其目的是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在傳統試題作業類型外增加知識整理、語言表達、模型制作、實驗探究等多種類型作業,為學生增加自主選擇作業的機會。多元化作業強調自主、合作、探究,思維過程更接近日常生活中處理問題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二、 多元化作業類型
按照完成作業的方式不同將作業分為書面作業、語言表達作業、閱讀作業、實踐作業等類型。多種形式的作業需要學生多種方式的參與,不僅實現鞏固基礎知識的目的,還可以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
書面作業是由學生通過紙筆完成可以上交給教師的一種作業形式,最常見的書面作業是完成教師布置的習題。多元化作業還可以設計知識整理類作業,例如學生繪制概念圖、自主構建知識網絡,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整理,從而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小論文、小課題也屬于書面作業,但考慮學生的能力及時間安排需利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進行,例如通過一個學期或是利用寒暑假時間,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獨立自主的小研究,并將研究結論進行整理匯總,以論文或課題形式體現。
語言表達作業是學生利用語言完成的一種作業形式,例如復述、背誦、表演、辯論等,是書面作業的重要補充形式。復述、背誦等口頭作業較為簡單,學生可以輕松完成,表演、辯論等作業往往需要和同伴合作,完成過程中具有趣味性,學生往往樂于完成此種類型作業。例如:學生分角色扮演各細胞結構,表演細胞內部發生的小故事,在編劇及表演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細胞結構及功能的認識。
閱讀作業的閱讀材料可以來源于教材中的材料,也可以由教師提供的生物學新進展、生活中與生物學有關的資料,也可以是學生獨立查找的資料。在閱讀和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接觸了大量的材料,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知識面。例如學習細胞結構知識時可安排學生閱讀顯微鏡、病毒的相關知識。
實踐作業包括實驗、觀察、制作標本模型等,這類作業往往需要學生動起來,完成作業的過程和“玩”更相似,而且作業的優劣可以直觀判斷出來,學生興趣最大。根據教材實驗設計拓展實驗,如探究日常食物中是否含有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實驗和日常生活相關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以及鉆研探究的精神。模型制作也是較常使用的作業類型,例如制備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制備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型等,將課本上的知識以立體形態體現出來,通過模型制作過程鞏固了課堂知識,調動了學生完成作業積極性。
多元化作業類型較多,一次作業不一定包含各種類型作業,可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具體情況進行設計,考慮到目前高中教學的考查目標,每次作業都應該包含書面作業和語言表達作業,盡量增加實踐性作業,在設計書面作業和語言表達作業時要特別注意作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探索性和創造性,防止作業歸于傳統形式而喪失多元化作業的特點。
三、 多元化作業效果
多元化作業內容具有開放性,涉及知識面更廣。多元化作業內容來源于課本但不拘泥于教材,有基礎知識的體現,更多的是對已有知識的整理,對新知識的探索。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鞏固了課本知識,知識整理提高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閱讀作業又讓學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儲備。
多元化作業能更好地和生活實際相聯系,將課堂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有助于形成學習的動力,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多元化作業沒有標準答案,需要學生經過研究獲得答案,加強了對作業過程的考查,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感受到探究性學習的魅力。
作業形式具有多樣性,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選擇,學生在選擇作業時,充分享受到主動權,增強了學生學習“主人翁”的意識。多元化作業將學生從座椅邊上解放出來,享受到多姿多彩的作業形式,學生采取不同方式去完成作業,反而對作業有了期待,對作業產生了興趣,對生物課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
多元化作業恰當保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度也有所提高。多元化作業不同與通常意義上的分層作業,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及能力進行選擇,避免了分層作業按照學生“優劣”分層后選擇作業,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參考文獻:
[1]肖正德.“減負”背景下有效作業的設計策略探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4):50-55.
[2]吳燕瑛.豐富生物學作業形式 激發學生學習熱情[J].生物學教學,2011,(1):14-15.
[3]陳堅,譚亞.高中生物課堂作業有效性設計現狀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5,(6):85-87.
作者簡介:
秦華玲,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六合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