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仍舊需要以高考為教學導向進行設計。具體教學中,需要物理教師以高考試題為基礎,通過研究試題指導物理教學,使學生的物理水平以及應對能力顯著提升。文章先簡要分析了高考新形勢下的命題特點,然后結合近幾年高考物理試題,探討高中物理教學應對策略。
關鍵詞:高考試題;教學導向;教學改革
一、 引言
物理是高中理科的一門核心課程,同人們的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因而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而作為高中教育的指揮棒,高考政策變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高中物理教學。以當前高考制度為例,其中更加強調實用能力的考察,因此為了適應高考政策變化,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就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以便更好的使用高考要求,繼而打造出高效的高中物理課堂。
二、 高考新形勢下命題特點
1. 關注教材內容,考題延伸性較強
高考具有指導教學的作用,常常是物理教學的引導,因而在高考試題中能夠找到教材內容的影子。如2012年全國高考試題中,理綜物理第一題就考查了電荷電場強度的內容;在第六題則選擇學生熟悉的小球平拋運動以及自由落體運動知識,通過對比考查學生對高中物理平拋運動以及自由落體運動知識掌握情況。在具體的考題設計上,這些來源于教材的內容經過合理的設計出現一些變形,這樣也使得考題的延伸性更強。
2. 考題創新點多,與實際聯系緊密
物理本就是一門同實際聯系緊密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性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是主要目的。在高中物理內容中能夠,一些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內容設計也是高考命題的重要形式。同樣是2012年高考物理,其中引入了生活化的問題,題目主要以雜技演員上演拋雞蛋的表演為背景,讓學生估計雜技演員拋出雞蛋所做功的大小。命題與實際連接緊密,在解答過程中就需要學生結合相關的知識及生活經驗,通過評估雞蛋大小得出具體結果。
三、 以高考試題進行導學教學
1. 以物理史料及探究性問題編擬試題
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學史料是物理知識及方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教學中,實驗以及探究是物理教學的主要方法。物理史料作為一代又一代物理先驅探究的結果,其中精彩的探究過程以及探究結果成為物理學永恒的經典。
2. 注重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的傳授
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物理基本方法才能夠使自己獲得舉一反三以及科學探究的能力。因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教學應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通過合理導向引導學生理解相關內容。
真題教學:(2014·福建高考壓軸題)如圖1,某一新型發電裝置發電管為橫截面是矩形的水平管道,管道長度為L,寬度為d,高度為h,上下兩面都為絕緣板,前后兩側面M、N是電阻可忽略的導體板,兩導體板與開關S及定值電阻R相連,整個管道置于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沿著z軸正方向勻強磁場,管道中充滿電阻率為ρ的導電液體(有大量正、負離子),同時開關閉合前后,液體在管道進、出口兩端壓強差作用下,均以恒定速率v0沿著x軸正向流動,液體所受摩擦阻力不變。
(1)求開關閉合前,M,N兩板間的電勢差大小U0;
(2)求開關閉合前后,管道兩端壓強差的變化Δp;
(3)調整矩形管道寬和高,但是保持其他量與矩形管道橫截面積S=dh不變,求電阻R可獲得的最大功率Pm以及相應的寬高比d/h的值。
題目導向。教學導向中如何理解電動勢的基本特點,在平時我們教學中,我們都指導電動勢與外電路無關,由電源本身決定,但是電源本身是什么,本題考查告訴平時教學應深入研究分析,電動勢由本身結構決定,結構改變,電動勢也可能改變。
另一個教學導向是當內外電阻相等時,輸出的功率一定是最大嗎?內外電阻相等,輸出功率一定最大的前提應該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為純電阻電力,第二種情況為電動勢同內電阻保持一定。在本次試題中,題目中隱藏條件告訴我們電動勢與內電阻都會改變,因此需從最基本的數學方法上進行推導,這也提示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重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的傳授并非只是功利性較強的結論性教學。
3. 順應高考綜合改革方向,優化課堂教學策略
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主要為高考改革指導,同時也是當前優化教育教學的基礎,雖說高中物理課程是升學考試的基本科目,課程內容及要求也降低,高考中物理比重也在下降,然而高中物理學科提高實踐能力及創造能力的育人功能沒變。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完成相應要求的教學任務,這一問題是高中物理教師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因此建議對于物理學習的定位、興趣以及能力不同的學生群體,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以完成考試合格為目標的學生,在實際教學中還需要適當的減少純理論性的推演,而是將更多的教學經歷及重點放在實驗演示上,通過演示實驗、分組實驗以及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讓學生學習以及認識物理規律。
四、 結語
總之,在高考大力改革的背景下,高考仍舊是現階段為大學選拔優秀人才的方法,對高中物理教學起到指揮及導航作用,同時相應的高考命題也更加符合物理教材以及社會對物理人才的需求。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求教師應透過物理高考把握教改動態以及教學重點,改進自身教學方式,進而培養出一批兼具知識及能力的綜合型物理人才。
參考文獻:
[1]謝恒,徐清洪.從近三年高考題看高中物理教材的本位性[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44(22):14-16.
[2]張成祥.高中物理高考備考點滴[J].考試周刊,2016,14(66):7.
[3]萬立榮.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微課程設計策略[J].物理通報,2016,23(09):19-21.
[4]曹寶龍.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物理課程的改革與創新[J].物理教學探討,2015,33(09):1-3+8.
[5]王麗娟.從2013年江蘇高考物理實驗題反思高中物理實驗教學[J].高考(綜合版),2013,24(12):4-5.
[6]陳棟梁.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模型的“軟化”——2014年江蘇物理高考引發的思考[J].湖南中學物理,2014,29(08):21-24.
[7]李慶云.關于高中物理高考解題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22(06):18.
作者簡介:黃裕昌,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