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促使他們去發現新事物、揭示新規律、創新新方法和解決新問題,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創新思維能力。一、培養敏銳的觀察力。二、引導豐富的想象。三、鼓勵求異思維。四、誘發靈感。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新;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更應注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也是學習和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礎教育,在發展和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促使他們去發現新事物、揭示新規律、創新新方法和解決新問題,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創新思維能力。
一、 培養敏銳的觀察力
觀察是信息輸入的通道,是思維探索的大門。敏銳的觀察力是創造性思維的起步器。可以說沒有觀察就沒有發現,更不能說創造。兒童的觀察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實現的。
在觀察之前,要給學生提出明確而又具體的目的、任務和要求。其次,要在觀察中及時指導。第三,要科學地運用直觀教具及現代教學技術,以支持學生對研究的問題做仔細、深入的觀察。第四,要努力培養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把一根細線的兩端各系一個小球,然后甩動其中一個小球,使它旋轉成一個圓。引導學生觀察小球被甩動時,一端固定不動,另一端旋轉一周形成圓的過程。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學生紛紛發言:“小球旋轉成了圓。”“小球繞著中心旋轉不會跑到別處去。”“我看見小球旋轉的時候有無數條線。”……從學生觀察后說出的這些樸素的話語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滲透了圓的定義。為理解圓的半徑有無數條提供了感性條件。
二、 引導豐富的想象
想象是思維探索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羅整個宇宙。”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想象,往往能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獲得數學發現的機會,鍛煉數學思維。
想象不同于胡思亂想。第一,因為想象往往是一種知識飛躍性的聯結,因此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擺脫表象干擾的敏銳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執著追求的精神。例如,在復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面積時,要求學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變得與下底同樣長,這時變成什么圖形?與梯形面積有什么關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縮短為零,這時是什么圖形?與梯形面積有什么關系?問題一提出學生的想象之門打開了,這樣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想象思維的能力。
三、 鼓勵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基礎。它具有流通性、變通性和創造性的特征。求異思維是指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別人沒有想到的,去找別人沒有找到的方法和竅門。課堂教學要鼓勵學生去大膽嘗試,勇于求異,激發學生創新欲望。例如:教學“分數應用題”時,有這樣一道題:“修路隊修一條12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長的1/6,照這樣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還要多少天?”就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用具體量:
四、 誘發靈感
靈感是一種直覺思維。它大體是指由于長期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而產生的富有創造的思路。它是認識上質的飛躍。靈感的發生往往伴隨著突破和創新。在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和誘發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靈感,對于學生別出心裁的想法,違反常規的解答,標新立異的構思,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新意,都應及時給予肯定。例如:有這樣的一道題:把下列分數用“>”排列起來:3/121,1/37,2/73。對于這道題,學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非常麻煩。為此,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打破常規,把分子通分,然后再比較分母的大小,使很多學生發現了把這些分數化成同分子分數再比較大小的簡捷方法。
總之,人貴在創造,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創造才能的人才是中華民族振興的需要,讓我們共同從課堂做起。
作者簡介:劉洪文,貴州省銅仁市,銅仁市南長城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