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英 崔素梅
【摘 要】目的:探討通過健康教育延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展效果觀察。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兩組的患者病情發展情況護理結果。結果: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健康教育護理模式,觀察組依從性、飲食、運動、復查等各方面都比對照組要好,P<0.05。觀察組的滿意度也比對照組高,P<0.05。結論:對(DR)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護理方法,能夠提升患者生活水平,有效延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展。
【關鍵詞】健康教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依從性、飲食、運動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2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共同特征的代謝異常綜合癥。隨著病程的延長可出現多器官系統損害導致眼底視網膜、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引起功能缺陷甚至衰竭。所以,熟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病人的病情,并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對于確保病人安全以及眼底光學的影像診斷十分的重要[1-2]。如何提高糖尿病人自我監測和護理預防能力,健康教育顯得極為必要且重要,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充分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減輕經濟負擔,利于疾病治療和控制。為了評價通過健康教育延緩DR病人病情的發展護理的臨床價值,我院對其開展了深入探究,現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間收治的90例DR患者作為本次的觀察對象,年齡區間是50-86歲,平均年齡是(71.12±3.10)歲,分為觀察組、對照組,病人比例的設成1:1。其中試驗組共病人45例,男性是24例,女性是21例,年齡區間為50-86歲,平均年齡是(72.13±2.34)歲。對照組共病人45例,男性是23例,女性是22例,年齡區間為52-83歲,平均年齡是(70.06±2.52)歲。全數患者的一般資料相對比差別不顯著,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方式護理對對照組的病人進行問卷調查,在患者入院治療的早期,應對患者的用藥、用眼、飲食、煙酒嗜好、休息、復查等各方面進行分析,了解病人基本的需求。
1.2.2 觀察組實施常規護理方式+健康教育模式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讓糖尿病人了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增強其自我保健意識:定期參加醫院組織的糖尿病知識講座,發放糖尿病知識小冊子。組織糖尿病患者聯誼活動使他們相互交流治療心得,增強治療信心。 (2)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和運動進行指導,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掌握合理飲食方法,控制總熱量的攝入,注意飲食的多樣化,三餐種類的選擇, 應選擇低糖、高蛋白、高纖維食物,一日至少三餐,三餐最好主副食搭配,保證機體足夠的營養需求,必要時可選用富含無機鹽、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蔬菜作為充饑食品,三餐要定時定量進食,特別在藥物治療后更應注意;要忌酒,尤其是注射了胰島素的患者,空腹飲酒,易引起低血糖。忌食:白糖、紅糖、葡萄糖、糖制品、甜食、果糖、蜂蜜等 少食:土豆、芋頭、奶油、豬油、羊油、黃油、花生等。(3)在飲食和運動治療的基礎上,遵醫囑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并視病情需要聯合使用其他口服藥物;或聯合使用口服降糖藥物和胰島素。定時監測血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藥物的特點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和藥物種類。指導患者使用胰島素,使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2mmol/L以內,但又不能發生低血糖。(4)指導患者減少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機體抵抗力下降,因感染可致病情惡化,故要保持全身和局部的清潔,特別是側重下肢(足是重點)、口 腔、會陰部位為主,有呼吸道感染、癤、癰、肺結核及外傷時要及時治療;控制好血糖是減少和預防并發癥的關鍵。(5)指導患者自測尿糖,每日3~4次,分別在餐前和晚睡前檢測。方法;將試紙浸入尿液1min后與標準圖譜進行對照,記錄結果。(6)對易感人群的篩選,對長期吸煙,大量飲酒,過度肥胖,缺乏運動或運動不足,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反復感染和家族中有糖尿病的患者要進行血糖的檢測。(7)心理護理:病人患糖尿病后容易出現焦慮情緒,要充分理解,分析原因:入院后對于醫院環境和規章制度的不適應;對于疾病了解(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不深認為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無法根治,等于患上了不治之癥,因而出現消極悲觀情緒,再者對于長期治療帶來經濟負擔感到有壓力。針對該病人的情況,首先主動向患者介紹科室及病房情況,介紹糖尿病相關知識使患者了解整個治療的情況,減輕患者心理抵觸;以解除其精神壓力,克服心理失衡狀態,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1.3 統計方法 計量資料表示的形式是(±s),并使用t檢驗,而計數資料的選取為卡方檢驗。P<0.05時差異在統計學上有意義[3]。
2 結果
2.1 比較組間生活方式 護理之后,比較組間病人的生活方式,試驗組用藥、用眼、飲食、休息、復查等各方面都比對照組要好,P<0.05。詳見表1。
2.2 比較滿意度 護理后,比較組間滿意度,試驗組和對照組依次為100.00%和82.22%,試驗組比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2.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及其并發癥一直是嚴重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其患病率高達2%, 對于2型糖尿病早期通過飲食治療和運動治療是可以保持血糖穩定的,恰當的治療和飲食行為習慣,可以減輕病情,控制疾病發展,如何提高糖尿病人自我監測和護理預防能力,健康教育顯得極為必要且重要,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充分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控制控制(DR)疾病發展[4]。在科技和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健康保健的重要性,如何引導人們樹立健康意識,做好自我健康保健是我們進行健康教育的核心。DR為一種十分嚴重的糖尿病視網膜的病變,除了一般的眼底改變之外,還有可能出現毛細血管大量閉塞、牽拉性的視網膜脫離、纖維血管膜的形成以及玻璃體的積血機化等癥狀。[5]。能夠提升病人滿意度,讓病人護理之后生活的質量也能夠得到提高,其臨床的效果較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張敏.健康教育在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19):176-179.
胡美玲,侯寧靜.探討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早期視網膜病變中的應用價值[J].大家健康,2016,10(6): 94-96.
李琴,張明媚,謝婷玉.持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發視網膜病變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療,2016,29;162-164.
汪池鳳.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7):122-123.雷燕.健康教育路徑對糖尿病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影響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1);245-2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