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剛
【摘要】目的 本課題旨在探討慢阻肺并發肺動脈高壓患者應用阿奇霉素結合他汀類藥物治療的臨床預期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慢阻肺并發肺動脈高壓患者112例,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6例。實驗組采用阿奇霉素結合他汀類藥物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并對比兩組肺動脈平均壓與總有效率。結果 實驗組肺動脈平均壓低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慢阻肺并發肺動脈高壓患者的總有效率可通過阿奇霉素結合他汀類藥物治療得到顯著提高,肺動脈平均壓明顯降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慢阻肺;肺動脈高壓;阿奇霉素;他汀類藥物;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4.1;R56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6..01
慢阻肺為持續性氣流受限的進行性發展的疾病。其病因主要與氣道與肺組織對煙霧等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產生慢性炎癥反應[1]。若患者出現肺動脈高壓等嚴重并發癥,則會增高肺血管阻力,導致肺循環功能異常,嚴重時可發展為肺心病引起死亡。本次擇取112例慢阻肺并發肺動脈高壓患者展開研究,探討阿奇霉素結合他汀類藥物對其總有效率、肺動脈平均壓的影響,希望能夠為臨床患者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慢阻肺并發肺動脈高壓患者112例,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6例。對照組女22例,男34例;年齡43~68歲,平均年齡(54.83±4.61)歲。實驗組男35例,女21例;年齡42~67歲,平均年齡(54.86±3.6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包括止咳化痰、強心利尿、吸氧與解痙平喘等。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阿奇霉素結合他汀類藥物治療,服用20 mg辛伐他汀(Merck Sharp & Dohme Limited,批準文號J20090001),1次/d,加0.25 g阿奇霉素腸溶片(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060),1次/d,連續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總有效率:經治療后氣血分析(包括PaCO2、PaO2)、肺功能(包括FVC、FEV1)、肺動脈高壓顯著改善為顯效;有所改善為有效;未見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肺動脈平均壓:指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動脈平均壓。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版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總有效率更高(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肺動脈平均壓比較
兩組治療前肺動脈平均壓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他汀類藥物為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可降脂,也可抑制膽固醇合成。有研究指出[2],他汀類藥物能夠改善心肺血管重塑,同時降低肺動脈壓力。本研究選用的辛伐他汀可抑制ET-1合成而發揮作用,ET-l主要是內源性血管收縮因子,可促進慢阻肺并發肺動脈高壓的發生。辛伐他汀的抑制ET-1機制一是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在抑制內皮細胞中促有絲分裂反應時減少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二是抑制ET-1介導的血管收縮。此外,阿奇霉素是臨床中常用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不僅能抗菌抗炎,還能發揮免疫調節作用,對于慢阻肺急性加重頻率的降低與肺功能的改善很有幫助。阿奇霉素與辛伐他汀聯合應用可發揮調脂作用,也能發揮血管保護作用。
由此表明,給予慢阻肺并發肺動脈高壓患者應用阿奇霉素結合他汀類藥物治療,可顯著降低其肺動脈平均壓,顯著提高總有效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曾明旋,程知音,胡 斌.阿奇霉素聯合他汀類藥物在慢阻肺并發肺動脈高壓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06):471-473.
[2] 許 蒙.阿奇霉素聯合他汀類藥物在慢阻肺并發肺動脈高壓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9(04):42-43.
本文編輯:張 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