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是我國新課程改革重點要求之一,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面對高強度的學習壓力與學習節奏,好的身體素質無疑是實現該目標的重要保障。體育課為學生提供了活動肢體、鍛煉身體的條件,加快素質教育的實現速率。本文就如何科學正確的分析體育模塊教學現狀,并根據所發現的問題加以改正,真正實現創新性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淺談。
關鍵詞:高中體育;模塊教學;創新
近年來,由于人口基數不斷增大,高中學生面臨的壓力逐漸增大,很多學生因難以承受高強度的學習節奏而透支自己的身體,導致悲劇發生的新聞也引起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體育作為一門可以幫助學生們活動身體、緩解學習壓力的課程,其在此種背景下承擔的壓力無疑也是巨大的。創新改革形式需要教育部門以及體育教師的及時開展,以此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加深體育課程的內涵。
一、 高中體育模塊教學現狀
(一) 教學內容開展現狀
經過現有階段對高中體育課程的研究發現:在實際的體育授課過程中,很多新課改模塊項目的要求無法實現。學校場地、器材、教師專長、開設項目等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實行走班制學習,給學校在排課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也給其他學科任課教師帶來了很多不便;模塊教學后學生的流動性大了,模塊之間的技術、技能的不同,學生在各個模塊的學習內容的不同,當他到另外一個模塊學習時,學習層次差異非常的顯著,加大了工作量與上課的難度;在模塊教學中我們還遇到部分學生在三年的學期中只選擇同一模塊學習。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首先是由于高中學生與教師均過度重視文化課程的學習,體育課程存在“走過場、走形式”的嚴峻形勢,一旦某些文化課程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程要求,體育課就會被占用去彌補文化課程的缺失。其次,由于某些客觀原因,體育課多半是室外授課,一旦遇到惡劣天氣,體育課則“順理成章”地被其他課程所占用;第二,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較為枯燥乏味,無法激起高中學生們的熱情,學生們一般將體育課程當作一種娛樂休閑時間,而非將其真正當作一門課程去認真嚴肅對待。選修體育模塊的開展實施也屢屢受阻,新興項目的開展處于低迷階段。
(二) 授課模式現狀分析
綜合來看,我國現存很多有關高中體育教學創新問題的文獻,其集中表現在如何改進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法,實施與完成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如何有組織、有紀律地展開體育課外活動等方面。據某些文獻認為我國體育教學教學處于不利階段,整體情況為社會各界人士所擔憂,體育教學書本理論知識與體育實踐活動、課外鍛煉等脫節情況嚴重。在上課過程中,體育教師往往帶領學生們做完準備活動后便讓同學們自由活動,這種較低的運動量與運動負荷導致與新課改要求的實際規定相去甚遠。體育教師上課積極性不高,體育授課模式的秩序松散,自由活動成了教師在高中體育課程中常常采用的方法。這種授課模式使學生難以利用起高中寶貴的體育課堂時間。
二、 高中體育創新型教學策略
(一) 正確對待學生差異性
高中階段學生大多以15~19歲為主,年齡差距不大,性別差異以及個人身體素質是高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差異。因此,在高中體育授課過程中,教師應按照性別的不同將男、女分組展開多層次的教學模式。例如,男生通常有較好的臂力與爆發力,而女生通常有更好的柔韌性,因此,男生可以多多參與類似引體向上、“跳山羊”等運動,教師鼓勵每個學生在保護自身的前提下,挑戰更高難度的高度;女生則可以訓練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等,更可以采用比賽的方式,多多比拼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其次,每個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運動尖子生,對于這類學生群體,體育教師則應根據其現有能力以及是否有做運動員的意向,培養其肌肉力量、奔跑速度等。
(二) 應用創新型教學模式
現有體育教學模式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指導思想兩個部分。首先,教師應積極了解、學習新課程標準中要求的目標,綜合考慮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進行分模塊授課,并將不同結果進行比對,進而選出最有效率的課堂授課模式。例如,可以通過網絡上的體育鍛煉技巧不斷豐富學生的防身本領;可以采用持久鍛煉模式,提高學生的肺活量、上肢力量等。其次,體育課程的學習也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每堂課程開始之前,體育教師應對本節課即將學習的內容理論知識,結合課本與互聯網資源,一一把注意要點、動作要領以及防受傷措施等傳授給同學們。
(三)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愛好會使每個高中學生主動學習體育技能。科學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首先樹立幽默風趣或者資深成熟的獨立風格,注重自己的儀表,一個好的印象可以吸引大多數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也是十分有幫助的。其次,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學習各種授課技巧,生動趣味地把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們,復雜的動作經過自己的拆分、舉例,使學生的理解更加到位,興趣大大提升。
三、 總結
綜合多種創新型教學模式并將其充分利用到現代體育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能夠豐富體育課程的內容,使同學們從緊張的學習得到充分的休息、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對同學們的身體健康有著重大意義;另一方面,使同學們掌握更多的體育技巧,提高學生們在各方面的創造力,為我國培養一大批創新型、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盧琴.小學體育的創新型教學方法探討[J].新課程·上旬,2014,(10):112.
[2]王滿.面向陽光體育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創新體系構建[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9):185-188.
[3]周若峰.體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研究——評《體育教學方法手段新視野》[J].當代教育科學,2015,(10):后插9-后插10.
作者簡介:
馮鼎,四川省達州市,四川省萬源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