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是知識的源泉,然而傳統數學教學中,常常將知識與生活割裂開來,導致數學知識沉悶枯燥,難以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讓生活融入到數學教學中,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知識變得生動具體,加深學生的理解,而且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促使其自主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興趣;能力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具有重要影響。然而,由于數學的邏輯性和抽象性比較強,對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追求。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源泉,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學知識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和生產的各個方面,可以說,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然而,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將數學知識同生活割裂開來,導致數學課堂沉悶枯燥,難以激起學生的興趣。《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求數學教學從生活中、從學生已有的現實背景出發,捕捉貼近學生的生活素材,選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等數學實例,挖掘數學原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只有將生活融入到數學教學中,才能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同時,生活元素的滲透,可以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具體,生動有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可見,在數學教學中,將生活融入其中是必要的。那么,怎么將數學知識同生活結合起來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經驗就此談談幾種有效的策略。
一、 捕捉生活素材,精心設疑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能夠在一節課的開始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整節課而言具有重要的影響。成功的導入環節,勢必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外吸引到課堂中來,能夠調動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結合教學內容,引用相關的生活素材導入課堂,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這些素材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促使學生產生心理求知需求,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例如,在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時,我在這節課剛開始時,先同學生聊天,說自己的親人要過生日,想送他兩瓶酒,可是又擔心他容易喝醉,送什么樣的酒好呢?這時候學生紛紛表示,要送度數低的酒。這時候再問學生為什么要送度數低的?度數低是什么意思?此時,面對我的問題,學生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借機引入新課——百分數。這個時候,學習百分數成了學生的自我需要,都懷著迫切的心情參與到學習中來。
再如,在教學《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時,我在這節課的開始,問學生:“學校要裝修,
需要粉刷教室的墻壁、屋頂和地面,那么同學們看看咱們的教室需要裝修的面積總和是多少?”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通過這樣與學生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場景,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參與勁頭,紛紛說出自己解決的方法,對新知識充滿了探究的欲望。
二、 練習生活化,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同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知識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務生活,應用于生活,達到學以致用。學習數學的目的亦然。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常常是“老師講解習題——學生練習類似習題”的模式,讓學生反復的機械化的做習題,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數學理論知識,但是長期如此,只會加重學生的負擔,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敷衍了之,難以取得好的練習效果。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讓練習的模式多樣化,對脫離生活的純數字性質的習題進行改組,將習題同生活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學生對習題的興趣和理解,同時增強學生的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例如,在復習“平面圖形”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習題:我家有一張圓桌,直徑是1
米,我想買一塊新桌布,你認為選( )比較合適。
A. 120 cm×120 cm
B. d=100 cm
C. 100 cm×80 cm
剛出示這道題目的時候,大多數學生紛紛表示選B。我沒有回應,仍舊問學生,這時又有一個學生回答選A。我追問選A的理由。該生說:“如果選擇B,桌布正好鋪滿桌面,但是在生活中,桌布都是比桌面大一點,這樣靠近桌子,不容易弄臟衣服。”此時,我問學生們:“你們覺得有道理嗎?”學生們紛紛表示同意該生的觀點,桌布的面積不能嚴格按照數據來計算,還要考慮實際使用情況。通過這個問題,學生們了解到要解決一些數學問題,不能單純地依靠理論知識,要結合生活實際去思考,尋找答案。
再如,在學習了“人民幣的認識”這一節的內容后,在設置練習題的時候,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增加對“元”的認識,尤其是現代的10元劵、20元劵等的認識,從而讓學生對人民幣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在學習小數乘法計算后,讓學生回家觀察自己家的電表和水表,并計算出費用。這些都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通過這樣的作業練習,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練習的興趣,積極參與其中,而且能夠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加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總之,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將其融入到我們的數學教學活動中來,讓教材中的數學變成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數學,讓理論知識變成生活實踐,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學會用數學的方法和思維去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數學相關的問題,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激起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開心地“學生活數學,過數學生活”!
參考文獻:
[1] 王慶玉.生活:小學數學教學的源泉[J].甘肅教育,2012(10).
[2] 張昌洪.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J].都市家教,2012(4).
[3] 劉福傳.讓生活成為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源泉[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6).
[4] 劉鳳香.讓生活融入小學數學教學課堂[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2).
[5] 張生貴.融入生活情境,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新課程:下,2014(5).
作者簡介:劉曉樂,浙江省樂清市,樂清市北白象鎮第六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