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學生不僅要獲得知識,還要提高能力,在探究中培養自己的科學態度,對課堂負責,對自己負責。學生通過對物理知識的探究會進行邏輯思維和推理判斷,在分析中深化認識,提升理解,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通過探究,學生會建立模型,達到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在思考中形成科學態度,提高責任心,實現物理核心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物理;科學態度;責任;核心素養
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有四要素: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和科學態度與責任。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就是學生在認識科學本質,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的關系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對科學和技術應有的正確態度以及責任感。“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包括科學本質、科學態度、科學倫理、STSE等要素。基于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物理知識的學習要鼓勵學生探究學科本質,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認識科學倫理,關注STSE。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探究物理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通過推理和判斷的方式來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分析,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責任心。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知識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會科學地解決問題,勇于創新,提高自己的責任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 體驗科學概念,夯實物理基礎
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體驗的方式來學習物理概念,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科學精神。很多物理學家在探究物理概念和物理知識的時候都是通過科學探索和科學分析得來的,他們的精神是值得學生學習的。例如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這些概念都是科學家通過對物理現象的觀察認識到的,并且通過不斷地實驗和探索驗證的。通過對于這些概念的探究,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這些物理概念所描述的現象和規律,進而通過感悟和推理形成自己的認識。還有很多概念,如“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法拉第的實驗”“牛頓運動定律”等,學生不僅會開闊視野,了解物理知識,在學習中感受到科學家的科學探索精神,感受到物理知識的魅力,形成一定的科學學習態度。
二、 熟悉公式推導,達到靈活應用
為了解決物理問題,學生就要掌握一定的公式。學生在學習物理公式的時候要明確這些公式的來歷,只有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夠在應用的時候做到定性分析,根據物理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和判斷。例如在學習《動量定理》的時候,學生需要掌握動量的定義,知道這個定義是如何確定的,這樣學生就會很輕松地理解它的定義式:p=mv。學生理解了動能的概念就可以理解它的定義式是Ek=mv2。在不斷地分析中,學生還會認識到動量變化量是物體末動量與初動量的矢量差,常用Δp=p′-p來表示。在思考中學生還會認識到與之關聯的一些方程。通過學生的思考,學生會理解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這些概念的意義,知道它們都與參考系的選擇有關系。在進一步的分析中,學生會理解動能和動量之間的關系,了解動能的變化會引起動量的變化,而動量的變化不一定能夠引起動能的變化。通過對于這些公式的分析和思考,學生會學會認真使用公式,準確進行推理和歸納,明確這些公式所表達的物理量,學會應用物理語言來表達物理關系和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精神,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探究中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主人翁意識,使學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分析和探究,實現學生學科素養的提高。
三、 提供恰當練習,實現舉一反三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課堂地位,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鼓勵學生通過主動練習的方式來掌握物理知識,達到熟練應用的程度。很多時候知識的習得并不依賴于教師的講授,更多的是需要學生自己的探究和思考,通過學生思維的活躍來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要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練習中總結通性通法,找到各個練習的共同特征,進而歸納物理規律。如教師給學生提供練習題:一個不帶電的金屬球,它的半徑是R,將這個球的直徑的延長線上放一個均勻帶電的細桿MN。如果這個金屬球上感應電荷產生的電場在球內直徑上a、b、c三點的電場強度的大小分別為Ea、Eb、Ec。請比較一下哪個最大?認真閱讀,仔細審題是學生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的方式明確題意,挖掘題干給出的信息,進而解決問題。思考中,學生會認識到金屬球處在帶電體MN產生的電場中,這個電場對金屬球有一定的影響和作用。如果是靜電平衡,小球里面的電場強度就是零,這個時候電場強度在Ea、Eb、Ec上都是一樣的,都是零。如果把細桿MN看作是由很多電荷組成的,根據電荷電場強度公式可以判斷,距離MN越近的電場強度越大;相反電場強度則小。那么,這個時候可以說Ea最小,Ec最大。通過做習題,學生會認識到可以通過轉化的方式來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更輕松地找到等量關系,解決問題。練習會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可以將知識靈活應用,做到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四、 鼓勵動手實驗,提高責任意識
實驗是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科學學習態度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實驗學生會在觀察中更清楚地了解物理現象,明確物理規律。實驗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教師對學生的機械灌輸,把學習舞臺交給了學生,使學生可以在這里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學會準確應用。例如在認識游標卡尺的時候,教師給學生講授它的使用方法是不會有太大的用處的。教師可以給每一個小組發一個游標卡尺,鼓勵學生通過自己觀察的方式來探究游標卡尺的應用。在觀察中學生會認識到它的相鄰兩個刻度間距離為0.9 mm,比主尺上相鄰兩個刻度間距離小0.1 mm。通過實踐讀數,學生會知道應該先從主尺上讀出厘米數和毫米數,之后再用游標讀出0.1毫米位的數值。實踐的方式會使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實踐,進而掌握方法,提高科學認識。
總之,教師要善于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使學生在思考中活躍思維,學會分析,學會判斷。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思考,學生的學習態度會逐步轉變,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提高自己的責任感。
參考文獻:
[1]姚君蘭.2016年力學實驗高考題對復習教學的啟示[J].物理教學探討,2016(12).
[2]吳政.再談力學實驗的思想和方法[J].物理教學研究,2014(3).
作者簡介:
吳興寶,廣東省河源市,廣東省河源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