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梅+魏延
【摘要】移動互聯網時代,碎片化學習已經成為一種學習方式被大眾所接受和使用,文章介紹了碎片化學習的特點及其弊端,針對碎片化學習的弊端提出了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并分析其特征:認知、行為、情緒的深度參與,碎片化學習與系統學習有效融合、聚焦問題的多重交互。著重闡述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模式的構建,在問題的引領下,碎片化學習能夠聚焦主題,形散而神不散。
【關鍵詞】碎片化學習;學習模式;問題學習;深度學習
【中圖分類號】G7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8)02001504
【收稿日期】20171020
【作者簡介】曾凡梅(1993—),女,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數據挖掘、教育技術應用;魏延(1970—),男,四川瀘縣人,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智能計算與機器學習。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各個方面,網絡資源多樣化,呈現方式多樣化,新興媒體的出現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系統化、整體化的學習和活動呈現碎片化趨勢。碎片化學習被提起之初就受到學者的探討和研究,對其褒貶不一。張克永從人的認知活動的視角出發,探討了網絡碎片化學習的認知障礙問題,如感知覺、注意、記憶、思維等方面的問題。[1]有學者從碎片化學習的特征出發,闡述了碎片化學習帶給學習者不完整的學習體驗,如知識內容的割裂與孤立,知識結構的松散與不完整,[2]有學者從學習者建構知識的角度出發,闡述碎片化學習不利于學習者構建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結構的整合,加大了學習者建構知識體系的難度和廣度。[3]盡管碎片化學習有諸多弊端,但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帶來學習方式及途徑的變化,要求我們必須要調整及適應其發展變化。
一、碎片化學習概述
碎片化學習是指學習者在社會生活中隨心、隨時、隨地,通過多種媒體對知識進行片段式學習,從而增進知識,提高技能,這樣一片一片、一點一滴地獲取信息和知識的學習方式。[4]相對于系統學習,碎片化學習是一種個性化學習,學習者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時間及信息加工的方式。
(一)碎片化學習的特點
1學習內容的靈活性
學習內容的靈活性表現在知識屬性、內容產生及呈現方式的靈活性上。碎片化學習時代,信息或者是知識被割裂成無數小而微的知識點。知識組織的方式大多是以超鏈接的方式進行,超鏈接的組織方式加大了信息之間的碎片化、靈活性。網絡時代,全民參與,全民學習,知識產生的方式和途徑也越來越多,我們所看到的信息或者知識,既有學科專家或專業人士所撰寫和發表的,也有大眾的、非專業的人士所寫的。學習內容多以微信、微博、微課等短、平、快的方式進行呈現和傳播。
2學習時間、空間的隨意性
信息高度發展和快速傳播的互聯網時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人們必須要隨時隨地為自己充電,以保持對行業和社會的敏銳度及洞察力,碎片化時間也被人們所不斷提及和使用。如公交車上、地鐵上、餐桌上等空閑時間都可以被用來進行碎片化學習。相較于傳統的書本、報紙的閱讀,移動手機、平板電腦等都是一部行走的百科全書,更是一個新聞綜合平臺,學習者不受時空限制,能夠更加方便快捷的進行碎片化學習,由于移動手機的大面積普及,碎片化學習可以變成全民參與的學習方式。
3信息加工的間斷性
學習內容被分解成多個小而微的學習片段、濃縮成微小的知識點,弱化了知識之間的聯系和結構,聚焦于學習片段和知識點的碎片化學習內容,往往只呈現了問題的某一方面,某一具體的點,或者只重視結論,而淡化與其相關的過程和情境,給學習者的信息加工、構造知識體系增加困難,會使學習者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局。網絡的超鏈接功能容易分散學習者的注意力,使學習者由一個問題跳轉到另一個問題,不知不覺造成了學習的中斷,碎片化學習時間的不連續性,造成信息加工過程及加工深度的間斷。
(二)碎片化學習的弊端分析
學習資源及途徑的多樣化會滋生學習選擇及學習效果的盲目化,及無從適應性。面對更多可選擇的學習資源,學習者往往會被信息所牽引,而不是自己來把控、組織和調節信息以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反而被無限的碎片化資源來分散注意力及模糊記憶和思維,極易由一條信息轉移到另一條不相關或是相關性很小的信息,學習者不能根據自己所需的主題內容對碎片化知識進行加工、處理、整合、構建和豐富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以至于出現淺層學習現象。碎片化學習知識內容被割裂成無數小而微的知識片段,分散了知識之間的聯系和結構,不便于學習者進行整體學習,碎片化知識的娛樂性、隨意性降低了學習的目標指向及學習的效率。
二、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
(一)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概述
基于問題的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注重學習者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知識整合與意義建構,以解決問題為學習的出發點,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獲取和構建知識,學習者可以自己界定學習問題,挖掘、篩選、組織加工相關信息,教師扮演指導與協助角色。[5]基于問題的學習的核心是鼓勵和支持學習者積極探究、合作解決問題、發展人際溝通等綜合素養,改變學習者消極被動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者知識和技能形成過程。[6]將基于問題的學習和碎片化學習相結合的目的是以問題為導向,更好地整合問題學習和碎片化學習,使其相互促進。利用碎片化學習手段結合系統學習,更加深入地促進問題的分析、解決、輸出和共享。在問題的引領下,碎片化學習具有目的性,始終圍繞問題的相關內容進行收集、整理、擴充,減少碎片化學習的盲目性及隨意性,以問題的解決評判反思碎片化學習過程,使碎片化學習過程具有可評判性和可監控調節性。
(二)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特征分析
1認知、行為、情緒的深度參與
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樣重要。學習不僅僅是對知識的簡單記憶和理解,高效的學習需要認知、行為、情緒的深度參與。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超越碎片化學習的孤立、零散、簡單記憶,能夠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調動學習者的認知系統,加大學習者的行為投入和情感投入。在問題的引領下,對碎片化知識的挖掘、篩選、組織及整理的目的性更明確,在挖掘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學習者的感知覺及注意會選擇性的傾向于與問題相關的信息,適當的縮小無關碎片知識關注的范圍和關注焦點。情緒是參與學習的重要因素,學習中的情緒體驗影響著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習者的自我調節以及學業成就。[7]情緒有積極的、消極的,積極的情緒能夠激發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習者更加享受問題解決的過程和結果。消極的情緒要加以適當的調整,使其向積極的情緒轉化。學習者的情緒、認知和行為是相互影響的,愉快的學習體驗及情感體驗,會正向促進學習行為的持續進行,有利于碎片化學習向基于問題解決的系統學習轉化與構建。認知結構的擴展和重構會改變學習行為的發生和學習者的情緒體驗。問題解決所帶來的滿足感和愉悅感會進一步促進認知的完善和行為的發生。endprint
2碎片學習與系統學習有效融合
系統學習關注于知識的體系、結構、知識間的聯系。碎片化學習是孤立的、分散的,削弱了知識之間的聯系,但是系統學習并不是盲目的排斥碎片化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以系統學習為主,碎片化學習為輔,利用系統學習構建知識的體系脈絡,利用碎片化學習擴展知識的寬度和深度,強化系統學習。
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需要從各個方面來思考問題和尋找問題解決的途徑,問題不是單一的,是開放性 、復雜性的、非結構化的,需要綜合分析相關信息,對碎片化知識進行整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是碎片學習與系統學習有機統一的過程。碎片化學習能夠擴寬看待問題的角度和寬度。碎片化知識因其自身的資源形態和表達方式,具有“短、平、快”的特點,通過碎片化學習可以針對問題的某一方面進行了解和思考,多次碎片化學習的積累,能夠初步對問題達成自己的理解和見解。問題的解決需要在碎片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梳理,構建知識之間的聯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3聚焦問題的多重互動性
問題導向的多重互動性是指以學習者個人導向的問題產生、解決為學習起點的多重互動。包括學習者與平臺、資源、同伴之間的互動。學習者個人導向的問題,是基于學習者個人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工作需求等,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聚焦問題,可以引導有相同需求的學習者組成圈子進行交流討論。互聯網上的主題“貼吧”,話題圈子等都是學習者圍繞共同的主題組建的學習共同體,在此進行交流討論。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倡導圈子文化,其問題往往是跨學科的,需要跨學科背景及思想的交流互動。學習者通過與資源和平臺的交互,聚焦問題尋找資源解決問題的過程既是碎片化學習的過程也是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大數據時代,信息的碎片化分布,海量數據的挖掘、整理及利用對學習者的知識搜集、管理能力提出挑戰,基于共同問題的圈子文化的交流合作,資源共享,問題探討,可以有效減少學習者探索無關信息的時間和精力,能夠更快、更準、更高效地找到相關學習資源。
三、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的模式構建
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模式(如圖1)是學習者主導型模式,減弱了教師的作用,主要以學習者為中心,依靠學習者自定步調,自主探究,合作交互,整合碎片化學習與系統學習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習者的問題解決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
(一)設置問題
問題的設置是基于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興趣愛好、學習需求和真實的問題情境,問題應具有復雜性、非良構性、跨學科性和可探究性。好的問題應該是具有多種解決方案,并且是跨學科的,能夠以不同學科視角和學科思維來探討解決問題,問題的來源途徑是多樣化的,可以教師設置,教師和學生合作設置,也可以由學習者自行發展。[8]
(二)以問題為導向,挖掘、篩選、整理信息
碎片化學習環境下,知識和技能的產生速度遠遠大于學習者理解和吸收的速度,面對眾多的知識和技能,學習者在短時間內很難達到為我所用,學有所成的目標,大量無目的碎片化知識和技能反而增加了學習者的記憶和認知負荷。碎片化學習中如果能夠提前預設問題,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在問題的引領下挖掘、篩選、整理相關信息會大大縮小碎片化學習的范圍和減輕信息過載的現象。互聯網時代,在海量的大數據中挖掘出的信息有些與問題的相關性不大,需要對挖掘的信息進行篩選,篩選出可利用的信息,對篩選后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收藏歸類。
(三)基于問題組織整體學習,建構問題框架
碎片化時間不利于問題的深度加工和體系構建,充分利用碎片化學習時間,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歸類收藏,利用整塊時間對其集中學習與思考,構建問題框架。問題的解決及知識體系的構建是過程性的,建構知識體系、開展思維活動需要整塊的學習時間,整塊時間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便于建構知識之間的聯系,便于思維過程的深度開展。學習者基于收集整理的與問題相關的信息,進行整體學習,初步建構基于問題的知識體系,用整體的思維和視角對問題形成認識,站在全局的視角審視問題。
(四)精細化分解問題,碎片化學習
精細化分解問題,使問題的維度更具體,關注的焦點更詳細。碎片化學習是解決不斷具體細化問題的有效途徑,利用碎片化時間對具體問題具體學習,利用碎片化信息擴大相關問題的知識儲備,擴寬思考問題的思路,利用碎片化思維建構知識與知識,知識與問題之間的相互聯系。碎片化學習過程中學習資源,學習工具及學習平臺的選擇很重要,經過科學組織管理的學習資源及學習平臺會積極促進碎片化學習效果。如“網易云課堂”會根據學習者的學習主題自動推送相關學習資源,學習者也可以利用平臺的“探索”功能探索相關知識導圖,導圖節點是與主題相關的書籍、視頻、或文章等節點,可以根據節點標注的主題進行相應的碎片化學習。
(五)精練問題思路,重構問題脈絡
整體問題的解決需要子問題的各個擊破,整體問題與子問題之間的關系可以看成是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但整體并不等于各個部分之和。經過碎片化學習的各個子問題,其內容和知識結構會越來越豐富,解決思路也會越來開闊,有些問題的解決思路甚至不止一個,需要對其進行分析和綜合,篩選與精簡,不能貪多求全,要善于取舍,找準問題的關鍵節點,尋找解決整體問題的最優途徑。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重構和完善原有知識體系、理清問題脈絡、尋找問題解決最優途徑的過程,也是一個將問題由少分解成多,再由多精煉為少的過程。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等知識管理工具,對重要節點及問題進行標注與管理。
(六)聚焦問題的知識輸出和共享
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知識的自我內化過程,對于內化的知識,學習者可以通過輸出和共享的方式使知識外顯化。知識輸出可以從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知識體系、效果影響等方面進行輸出。知識輸出的形態多種多樣,文本、圖片、視頻、多媒體、超鏈接等。知識輸出的過程,既是知識體系的重構和完善的過程,也是對碎片化知識的深度學習過程。知識輸出的方式是系統輸出和碎片化輸出相結合的方式,碎片化輸出是指記錄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思考、感悟、體會等,是對學習過程的輸出,思考的觀點、總結的結論、突發的靈感等具有瞬時性和易失性,可利用碎片化輸出的方式對其進行記錄和存儲。碎片化輸出為系統輸出積累素材和靈感,有助于系統輸出的進行和完善。利用零存整取式學習策略,持續不斷地積累知識碎片,通過不斷的改寫、融合,使碎片化知識逐漸整合并與個人原有知識體系對接,從而達到化零為整的目的,最終將碎片化知識進行創造性重構而實現知識的創新。[9]通過知識共享可以與不同學習者進行交流、討論,學習不是閉門造車,一定是通過合作交互完成的,這種交互合作不僅體現在人與人之間,同樣也體現在人與環境,人與資源之間。endprint
(七)反思評價解決問題的活動
對學習活動的反思評價是多元化的。從多角度、多學科思維反思、評價學習活動。反思評價解決問題的過程、方法和目標達成狀況。反思評價的過程是學習的進一步內化過程。特別是加強碎片化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如碎片化學習時間的利用,碎片化學習效果的達成,碎片化學習效率的高低等。不斷地評價、反思及應用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活動,并刻意練習,使其內化于心。
四、對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的思考
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充分利用碎片化學習方式聚焦整體問題及其子問題,有效解決碎片化學習的盲目性,孤立性,能夠以問題為導向,促進學習者的深度學習。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的有效開展要求學習者具備的能力有:(1)知識管理的能力,在海量數據中挖掘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對零散、孤立的信息進行篩選、分析、綜合、整理,建構與問題之間的聯系,利用相應的知識管理工具對碎片化知識進行管理。(2)時間管理的能力:合理運用大量碎片化的時間,刻意監管和努力提高碎片化時間的運用效率。(3)個人管理的能力: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是學習者自主學習的體現,良好的自控能力及自主學習、自我監控和調節的能力必不可少。(4)交流合作的能力:基于問題的碎片化學習建立起的良好的圈子文化氛圍,可以讓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同的問題不同學科背景及學科思維之間的交流合作,為問題的解決注入新鮮的血液。
【參考文獻】
[1]張克永,李宇佳,楊雪.碎片化學習中的認知障礙問題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2):88.
[2]黃建鋒.碎片化學習:基于“互聯網+”的學習新樣式[J].教育探索,2016(12):116—118.
[3][4]王竹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學習及應對之策:從零存整取到“互聯網+”課堂[J].遠程教育雜志,2016(4):10.
[5][8]吳剛.基于問題式學習模式(PBL)的述評[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2(4):5.
[6]丁曉蔚.“基于問題的學習”在研究生質性研究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7(4):22.
[7]杜芳芳,李佳敏.基于問題的跨學科學習:高校本科教學的改革路向[J].高教探索,2015(10):83.
[9]王竹立.零存整取:網絡時代的學習策略[J].現代遠程教育雜志,2013(3):38.
A study of the Problem Based Fragmentation Learning Mode
ZENG Fanmei, WEI Yan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In the mobile Internet era, the fragmentation learning has become a kind of learning way accepted and used by the public.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advantages of fragmentation learning, aimed at the disadvantages of fragmentation learning study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problem of fragmentation, and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depth of the cognition, behavior and mood to participate in, fragmentation and system learning effective fusion, the focus problem of multiple interactio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ragmentation learning model based on the probl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roblem, fragmentation learning can focus on the theme, and the spirit will not disperse.
【Key words】fragmentation learning; learning mode; the problem learning; deep learning
(編輯/趙曉東)2018第2期(總第373期)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No.2 2018Total No.373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8.0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