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建祥+陳水平+張黎+楊榮

摘要目的:探討左氧氟沙星與莫西沙星治療肺結核的效果。方法:收治肺結核患者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對照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療,試驗組采用莫西沙星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試驗組痰菌轉陰率和病灶吸收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莫西沙星治療肺結核的效果更好。
關鍵詞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肺結核
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侵入體內所致的初發或者繼發性感染,為一種慢性、緩發的傳染病。結核桿菌可侵及多個臟器,其中大多數發生在肺部,病變發生在肺部的稱為肺結核。肺結核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傳染性強,且有些結核桿菌攜帶者無臨床表現但仍具有傳染性,因此結核菌感染極易在人群中暴發。我國結核病疫情十分嚴重,對無論是患者自身還是與患者有密切接觸者的健康都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或者是隱患。為了使這一現狀得到改善,必須加強對肺結核患者的治療,通過治療降低結核菌活性或者消滅患者組織內的結核菌,最大限度地減少傳播能力與復發率。左氧氟沙星與莫西沙星臨床上常用于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治療,本文對肺結核患者聯合左氧氟沙星用藥治療與聯合莫西沙星用藥治療的效果進行對照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2年1月-2017年2月收治耐藥肺結核患者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對照組30例,試驗組40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18~80歲,平均(45±2.3)歲,病程3~20年,平均(5.3±1.6)年;試驗組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16~78歲,平均(47±1.8)歲,病程2~19年,平均(5.5±1.5)年。以上收治的所有患者均進行胸片檢查與結核菌培養、結核菌藥敏試驗等檢查項目,確定治療方案須聯合使用氟諾酮類抗生素。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給予所有患者常規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乙胺丁醇0.75 g/次,1次/d;吡嗪酰胺0.75g/次,2次,d;異煙肼0.3g/次,1次/d;利福噴汀0.45 g/次,2次/周。對照組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服左氧氟沙星,0.4g/次,1次/d。試驗組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服莫西沙星,0.4g/次,1次/d。兩組患者持續治療12個月。
觀察指標:對照組和試驗組的患者在用藥3個月、6個月、12個月后的痰菌轉陰情況以及病灶吸收情況。痰菌轉陰視為有效,反之無效。病灶穩定無變化或者范圍縮小,視為有效;病灶擴大視為無效。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對照組與試驗組用藥后痰菌情況的比較:對照組痰轉陰率低于試驗組的痰轉陰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照組與試驗組用藥后病灶情況的比較:左氧氟沙星治療的對照組療效沒有聯合莫西沙星治療的試驗組療效好,見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的主要不良反應均發生在消化系統,偶有皮膚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的類型相同、概率接近,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討論
我國結核病疫情十分嚴重,患者數量巨大,同時我國耐多藥結核病疫情也非常嚴重。結核病仍是制約社會經濟和發展的重大疾病之一。
結核分枝桿菌難以被完全殺滅,其細胞壁富含脂質,藥物難以通過;結核菌侵入人體后具有滯留性、潛伏性、冬眠性及突變性等特點,使結核病在病程上易遷延不愈,往往需要較長程的聯合化療,否則易于復發,甚至發展為耐藥肺結核、耐多藥肺結核,乃至嚴重耐多藥結核病,成為難治結核病,患者的家庭不但面臨著被傳染的危險,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與心理壓力,而且因為肺結核的易傳染性,對社會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所以,肺結核一旦確診后,就應當根據結核菌培養、結核菌藥敏試驗以及CT片等多個檢查指標,確定最為合理有效的治療與用藥方案,盡量縮短病程,降低或消滅結核菌的傳染能力,使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以及社會活動。
本文通過以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的對照組和以聯合莫西沙星治療的試驗組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雖然左氧氟沙星與莫西沙星同屬氟喹諾酮類,但其治療效果不同,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的效果不如聯合莫西沙星治療的效果,所以無特殊情況(肝腎功能、不良反應等因素),臨床治療耐藥肺結核的聯合用藥可優先選擇莫西沙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