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公主嶺市懷德鎮四道崗小學校)
教師可以利用圖片來吸引小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在有這種教學需要的時候,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應用識圖教學法,比如在學習《鳥的天堂》這一課的時候,教材并沒有給出較為清晰的圖片,因此教師可以將這一風景區的真實圖片展示給學生,在導入環節之中,教師先將讓學生理解課題,大部分學生并沒有親自游覽過鳥的天堂這一風景區,對于這個地方充滿了好奇心,但是課文中給出的圖片是插畫式的圖片,學生對于這一點的真實性還存在懷疑心理,教師將真實的照片展覽給學生,證實這個世界確實存在鳥的樂園,并在圖片中給學生展示該地的鳥棲息的樹木,并將該地點的傳說講述給學生。進一步抓住學生關注度。
當教材中的插圖對于教學的輔助效果不明顯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對教材的內容進行補充,教師可以通過創造性的方法來應用教材,插圖補充也是補充教材的方法之一。基于學生的讀圖偏好,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圖片來使學生將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之中。
在當前的讀圖時期,學生也更為傾向于觀看圖片,在一些課文之中,簡單的圖片就可以將大段的文字描述的內容以最簡單的方法表達出來。教師不僅僅可以對教材之中的圖片加以應用,同時也可以從課外找來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圖片資源,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給學生。
在講授《找春天》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教材之中給出的幾幅圖片,教材之中的圖片包括綴滿枝頭的粉白花朵,三個孩子背著書包在綠草茵茵的慈愛地上散步,頭頂是飄揚的綠色枝葉,最后一幅圖片除了有綠色的草地,還有小小河、小鳥與風箏。春天這種季節類型的概念對于處于中低階段的小學生來說,理解難度偏高,學生不能將春天的具體概念描述出來,對于文章的題目也存在不理解的問題,春天不是動物也不是物品,如何才能找到春天?教師可以將這個問題拋給學生,很顯然插圖之中的幾個孩子也在尋找春天,教師可以讓學生走進插圖之中,與那幾個孩子一同尋找春天,在觀看圖片的過程中,學生逐漸了解到,春天不是抽象的個體概念,而是存在于多種客體之中,插畫之中的花朵、草地、小溪、風箏與小鳥都是春天的體現,找到了他們也就找到了春天。
學生通過觀察插圖就可以比較容易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即使是相對抽象的內容也可以借助圖片直觀地展現給教育對象。因此教師要借助讀圖活動來使學生具有更強的識圖能力。學生可以在識圖學習過程中,更為關注周邊的事物,同時還可以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找出圖片中的細節,從細處對文章進行理解。教師在講解理解難度偏高的課文和篇幅相對比較長的課文時可以應用這種識圖教學方法。
教師還可以借助插圖來使學生的想象力被激發,尤其是在學習古詩的時候,在古詩教學中,展現意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小學生對于意境這一概念無法充分理解,甚至對于古詩的內容理解也存在問題,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給古詩配置的插圖使學生對古詩的情景進行想象。
比如,在學習《春日》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參照書中給出的插圖來對詩中春日的場景進行想象,教師還可以反向應用識圖教學法,讓學生將自己想象的場景通過繪畫的方式展現出來,這種將繪畫與古詩結合的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對于故事產生更為深刻的印象,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詩與畫中創造故事,將故事情節添加到古詩之中,在古詩學習中創造屬于自己的故事。
對于小學生來說,圖片信息比文字信息更容易理解,同時也具生動性,學生讀圖的時間也比較短,在較短的時間中獲取信息可以提升教學效率,教師要合理應用讀圖教學法。
本文對讀圖式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從三個角度對插圖在語文課堂之中的應用方法進行了研究。挖掘教學資源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圖片同樣是重要的課堂資源,教師在給學生展示圖片的時候,需要選擇合適的圖片,在使學生對課文內容與內涵進行了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識圖能力。教師在建設趣味型的語文課堂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地應用圖片信息。教師在與應用圖片的時候,需要明確圖片這一教學資源的地位,不可對其過于依賴。
參考文獻:
[1]黃潔.“讀圖時代”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小作家選刊,2017,(4).
[2]陳娜.對“讀圖時代”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思考.作文成功之路,2014,(11)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