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閣
摘要:PBL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是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集中體現。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PBL教學模式的基本概念,隨后從擬定小組、確定項目、協作互動、成果展示和評估反饋多個角度,探討了PBL教學模式下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實踐方式。希望這些觀點能夠有效促進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大學英語;口語教學
引言:
PBL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更新和有優化,將其應用到大學英語的口語教學之中,能夠有效彌補以往高校口語教學模式中聽說訓練的不足,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培養其英語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促進其核心素養和人力資本的提升。
1、PBL教學模式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強調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中心,問題為基礎,應用小組合作學習,通過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空間、獲取問題解決路徑的方式,提高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能力。相較于傳統的課堂教學,PBL教學模摒棄了僵化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凸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性地位,其教學活動從課堂之上延伸到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之中,能夠有效激活學生頭腦中知識經驗,引發認知沖突培養問題意識,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同化、順應和平衡。與此同時,PBL教學模式還要求教師要轉變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協助者和組織者的身份,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大膽提問,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其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熟練度,促進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有機結合,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質疑精神和批判思維,推動其核心素養的提升。
2、PBL教學模式下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實踐
2.1擬定小組
PBL教學模式是一種培養學生溝通協作能力的教學方法,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首先依據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個性特征和組織協調能力對高校學生進行隱性分層,依照學生自愿組合,教師適當搭配的模式,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的人數控制在3~5區間之內,并引導學生選擇小組長,對小組成員的職能進行分配。教師在開展項目教學的過程中,要盡量使學生獲得與不同學生合作搭配的機會,以維持學生的口語學習活動的好奇心和新鮮感,激發其學習熱情和興趣[1]。
2.2確定項目
高校英語教師在選擇口語教學項目時,要結合授課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選擇具有啟發性、適宜性和趣味性的項目,以充分發揮PBL教學模式的“育人”效果,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問題意識以及批判性思維的發展,促進其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在教學實踐中,高校英語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主要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生活等內容,組織具有趣味性的模仿對話、自由對話、一般討論等活動,創設良好的對話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促進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層次,高校英語教師挑選具有專業性的自然科學、社會現象、法律倫理等內容,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討論、演講、辯論、采訪等活動,將教學的重難點和關鍵點與學生關注的熱點新聞聯系在一起,以彌補口語教材的滯后性缺陷。
2.3協作互動
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PBL教學模式可以被分解為兩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高校英語教師要在課前提前通知學生課堂中所要學習的項目主題,并要求其做好項目分工、文獻查找等準備活動,以保障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有的放矢的解決其問題和疑惑,提高項目討論的深度和廣度。另外,在口語教學的流程安排和活動設計上,教師要依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修正和調整,把握教學進度和節奏,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第二階段:在項目寫作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的主導性作用,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加強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并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對其項目討論情況進行巡視,提高必要的啟發、點撥和指導,以促進口語教學目標的達成。
2.4成果展示
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之中,學習項目成果的展示方式應當優先選擇口語陳述或表演演出的方式。在PBL教學模式,教師要給予學生平等的展示自我的機遇和平臺,在小組匯報的過程中,一般可以采用由組長進行陳述匯報,而其他小組成員答疑的形式進行展示[2]。在成果展示的過程匯總,要求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達成一致的觀點,確定本組項目的最終解決方案,對相關的內容能夠了然于胸,胸有成竹。成果展示環節能夠給予學生口語表達和鍛煉的機會,提高語言掌握的熟練度和地道性,從而活躍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3]。
2.5評估反饋
評估反饋是PBL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門,發揮其杠桿作用,能夠有效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和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該環節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之間的互評環節,第二部分是教師依據教學項目目標以及各組的學習狀態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估,并予以相應的反饋指導意見。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師點評的過程中,教育要以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為基準,重視過程性評估和發展性評估,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口語能力、協作能力和批判能力的發展,并利用具有即時性的發揮,是學生能夠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合理糾偏,增強其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提高項目活動的完成度和滿意度。
結論:
綜上所述,高校英語教師在應用PBL教學模式開展口語教學的過程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基礎上,發揮自身的主導性作用,以促進者、管理者和引導者,組織具有啟發性和探究意義的項目活動,創設自然真實的語言情境,通過小組協作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和探究欲,進而培養高校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和批判性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馬納克.PBL教學模式下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 (27):49-50.
[2]李立,杜潔敏.大學英語分科教學背景下學術英語PBL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教學,2014,35 (05):55-58.
[3]宋軍,程煉.MOOC平臺下的大學英語PBL翻轉教學模式研究[J].學習與實踐,2015 (05):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