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育+杜丹丹+鄧恒


[摘要] 目的 探究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72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兩組,其中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手段,包括常規胃癌手術護理、常規糖尿病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實施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前血糖控制與對照組患者有一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2、6、12 h的血糖控制水平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5.55%、25.00%,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將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應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可以加強患者血糖控制效果,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胃癌;糖尿病;護理干預;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24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8(b)-0139-02
臨床上,胃癌是十分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對于胃癌患者,大多會采用以手術為中心的綜合治療手段[1]。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比較多發的一種疾病,對于胃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手術治療后,很容易出現并發癥,或者加重糖尿病。根據相關統計,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術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是單純糖尿病患者的5倍[2],因此在實際中需要提高患者術后并發癥關注力度。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是一種現代化護理手段,可以從多個角度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服務,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同時能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能提高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在該次研究中,選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對3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護理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隨機選取72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成兩組,其中觀察組患者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齡42~69歲,平均年齡(55.6±1.3)歲。對照組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56.9±1.2)歲。所有患者經過糖尿病診斷,均屬于2型糖尿病,其中58例患者有糖尿病史。所有患者檢查空腹血糖為8.8~24.1mmol/L。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患者胃癌手術的護理常規及糖尿病常規護理服務,主要包括:護理人員術前引導患者進行檢查,了解患者當前身體狀態,做好各項術前準備;術后指導患者按醫囑用藥,并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囑咐患者多休息。
1.2.2 觀察組 為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有:(1)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主動和患者進行交流,掌握患者心理情況,了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如抑郁、焦慮等,進行相對應的疏導,使得患者能更加積極的面對疾病。②飲食護理,胃癌患者在進食上有極大的限制,而糖尿病患者則需要對飲食進行嚴格控制,所以要根據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特殊情況,為患者實施個性化營養配方,制定嚴格的飲食控制方案,計算每日所需的脂肪、糖類、蛋白質,指引患者嚴格的按照營養配方進食。護理人員要指引患者少食多餐,舒適為宜,同時要嚴禁使用刺激性食物。對于伴有幽門梗阻無法進食的患者,需通過靜脈滴注營養,并補充胰島素用量,確保患者體內營養均衡,避免血糖波動大。③血糖監測,護理人員術前要對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進行嚴格檢測,控制好患者血糖水平。患者血糖在7.0~12.0 mmol/L之間,護理人員每天在早晨患者空腹、早餐后及睡前進行1次血糖監測;患者血糖超過12 mmol/L、使用皮下注射胰島素,每天進行5~7次血糖監測,結合患者實際調整胰島素用量。對于容易出現低血糖的患者,囑咐其攜帶甜食;對于血糖異常升高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神志,監測電解質。(2)術后護理,①病情監測,術后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監測,對患者神志、呼吸、脈搏進行觀察,防止患者出現高滲性昏迷、酮癥酸中毒等不良現象,對于患者的異常狀態,要及時報告醫生進行針對性處理。②腸內營養支持,術中留置腸內營養管的患者,術后第2天先滴入溫生理鹽水,患者沒有出現腹痛、腹脹等現象后,開始實施腸內營養。營養液配制好后,將溫度控制在37~40℃,少量、緩慢的輸注,隨后逐漸增加輸注量及速度。護理人員要加強巡視,患者出現不適癥狀后,要調整輸注速度,或者停止滴注。此外護理人員還需在每次輸注營養液前,用溫生理鹽水沖管。胃管、鼻飼營養管的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固定好胃管、鼻飼營養管,避免出現壓迫鼻腔的情況。在巡視中要觀察胃管、鼻飼營養管是否存在滑動、扭曲的情況,同時要告知患者和家屬不得自行拔管。③加強血糖監測,術后患者由于禁食,有可能出現低血糖,護理人員要及時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檢測,低血糖嚴重時要注意用胰島素調整。當患者可進食后,病情允許可口服降糖藥。術后無法進食的患者,護理人員每天要對其監測1~2次血糖;對于腸內營養支持、進食的患者,每天監測4~6次血糖;患者留置胰島素泵時,每天要監測7~8次血糖,確保患者血糖在10 mmol/L以下,同時還需要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前、術后血糖控制效果及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
1.4 統計方法
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數據,計量資料(x±s),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進行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血糖控制有一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2、6、12的血糖控制水平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endprint
2.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5.55%、25.00%,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上,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其他因素引起患者體內水、糖、蛋白質等代謝紊亂,從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極大影響,同時也極大的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4]。對于胃癌患者,在治療時,大多會采用手術治療,手術中,醫生需要輕柔的進行操作,縫合傷口,為患者徹底止血,做充分的引流,同時還需要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5]。而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受血糖的影響,很容易在手術治療后出現切口感染、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同時也增大了并發生率、死亡率[6]。為有效提高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必須在圍手術期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干預服務。利用術前心理護理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負面心理,指引患者更加積極的面對手術;通過飲食護理能對患者的糖尿病病情進行良好控制,使得患者機體處理良好手術狀態;通過血糖監測可以確保患者血糖處于穩定狀態,為手術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基礎。通過術后病情監測,可以全面掌握患者的術后身體狀況,能對患者的異常狀況進行及時處理;通過腸內營養支持,能促進患者腸胃功能恢復,保持患者機體活力,有利于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通過血糖監測能對糖尿病進行良好監測,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前血糖控制與對照組患者有一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2 h、6 h、12 h的血糖控制水平要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5.55%、25.00%,比較差異有統計 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護理干預手段應用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能提高患者術后血糖控制水平、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金,閆麗娟.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研究現狀[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11):856-858.
[2] 王華.圍手術期護理對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發癥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6):214.
[3] 陳會鴿.胃癌合并糖尿病(2型)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4(1):137.
[4] 戴德蘭,席祖洋.圍手術期護理對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與并發癥的影響探析[J].世界中醫藥,2016,12(33):849-850.
[5] N Sayin,N Kara,G Pekel.O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J].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2015,6(1):92-93.
[6] 蘇永平.胃癌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11(9):112-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