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 要: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綜合素質教育培養中,小學體育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內容。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基礎體能素質,促進學生各項素質綜合發展。根據多年的經驗,立足于小學體育課堂,簡要地探討有關創新視角下小學體育教學方法,為小學體育教學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創新;小學體育;體育鍛煉;教學方法探究
小學體育是基礎課程,能豐富學生的課外體驗,幫助學生鍛煉基礎體能素質。如何提高小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的興趣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需要體育教師不斷地進行探索研究。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小學體育教學方法也需要不斷創新改進。
一、小學體育教學方法的特點
1.重視體能素質教育
對比其他高年級學生的體育課程來說,小學的體育課程更傾向于開發學生的基礎體能,讓學生認識到在自身成長發展過程中需要的體能需求,并根據自身的需求情況進行基礎鍛煉。學生在體能鍛煉中還能塑造團隊精神并形成合作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自我行為認知和綜合感知能力。所以,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學是以體能素質培養為教學發展的中心特點,積極啟蒙和開發學生的基礎體能素質。
2.以學生為教育主體
在新課改背景下,對教育而言,無論什么課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切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建立在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和體質為基礎上的體育教學模式,才會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的綜合素質。同時,在教學方法的開展下和教學課程安排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展主體需求。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把體育教學的內容和學生自身能力素質相結合。更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思路,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體能素質和綜合能力達到教學目的。
3.學生要積極參與
小學體育教學是一門訓練體能素質的教育學科,立足于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所以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配合參與體育教學活動。我們既要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也要鍛煉學生的身體。如果脫離學生的參與,那么體育教學的內容也就達不到教學目的。所以教師需要采取和學生行為能力以及認知能力相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在體育項目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力度,達到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目的。
二、目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問題
1.缺少適當的教學方法
在當下的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鍛煉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是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沒有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小學生年紀小,對于體育教學內容不是能理解,教師不能盲目的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強迫小學生進行體育活動,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喜歡上體育這門學科。
2.教學方式缺少互動
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尤為重要,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師開展實踐活動。教師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理,不能為了避免發生安全事故而把學生的活動范圍局限在教室里,要把學生帶出去走走,去課外活動,釋放孩子的天性,當然,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教師也要密切注意每個學生的動向,確保學生的安全。
三、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
1.合理選擇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的
在小學體育教學的教學方法選擇上,必須結合小學生身心素質的發展特點,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例如以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基礎和理解能力為依據,嘗試使用階段性教學方法、積累式教學方法和反復式教學方法,不斷地引導學生、深化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對復雜知識的理解,達到提高小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認識的目的。
2.研究學生的行為活動,加強互動
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教師要利用好小學生的好奇心,結合小學生的行為特點,重視學生個體行為的觀察,在保障課堂教學秩序和學生安全的先決條件下,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和獨特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體育教學活動的參與互動性。
3.豐富教學內容,培養興趣
要增強學習內容的趣味性,特別是一些相對比較枯燥的體能訓練項目,教師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比如把體育項目和游戲玩法相結合,形成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小學生產生學習鍛煉的意識。
4.多元化評價輔助,增強學生自信
小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給予適當的鼓勵,激發學生學習的勇氣,挖掘學生的個性特點,發展學生的體能潛質,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點和優勢。而且積極的多元化評價,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維持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積極自主的學習動力,形成良好的健康人格。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創新和改善小學體育教學的方法,提高當前小學體育教學的教學質量,塑造良好的教學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基礎體能的發展,發現學生體能素質的潛質,完善當前小學綜合素質教育,促進小學生健康人格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霍軍.創新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
[2]湯紅娟.基于創新角度的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究[J].內蒙古教育,2016(15):78.
[3]王任.基于創新角度的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