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娟
摘 要:興趣是個體學習的動力,它既能激發起學生的探究興趣,更能使學生在探究中豐富思維,培養創新能力。所以,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趣味性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趣味中激發潛能,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
心理學認為,求知欲與學習興趣是個體內在的學習動機。學生如果能在趣味中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地思考和學習。學生進入小學后數學成績兩極分化情況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少部分學生對數學產生畏懼的心理,甚至有的產生厭學情緒,從而嚴重的影響了數學學科的成績。現就如何在教學中增添趣味,從不同角度來剖析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因與對策。
一、設計趣味性問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有趣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當學生無法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時,學生就會進入求知的“憤悱”狀態,就會對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濃厚的求知欲,就會帶著心中的疑問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了學生強烈的參與動機與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氛圍輕松、愉悅,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自然也就不會認為數學學習是一件枯燥而繁瑣的事情,會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與強烈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就問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學生回答,11歲了,過了11個生日。接著再問:有一個大哥哥他今年17歲了,你們猜他過了幾個生日?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當然也過了17個生日了。此時告訴學生:可是他只過了4個生日,你們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學生紛紛猜測著各種可能性,我都一一否決了,然后告訴學生總是有這樣一些人,他們過的生日要比我們少許多個。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就知道為什么他們過的生日要比我們少。這樣一個充滿趣味性的問題使得學生求知的火種被點燃,從而帶著強烈的求知欲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使課堂教學富于韻味
教學中給學生講透知識的同時,還要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怎樣學、怎樣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才能使課堂教學放射出數學知識的韻味。例如:在教學“乘法簡算”時,簡便計算25X24,讓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去解。學生共采用:①25×24=25×4×6②25×24=25×6×4③25×24=25×8×3④25×24=25×2x12⑤25×24=25×20+25×4。特別是⑤種解法,學生超越了常規的方法,理由也是十分充足的。當他們用“24個25相加也可以分成20個25和4個25相加”來解釋時,這就讓我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從中也悟出了一個道理,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是在充足的思維空間里想出來的。課堂教學要富有韻味,關鍵是教師的引導不能直露,更不能直接授予,要給他們留下思考的空間,使他們充分享受“含英咀華”的樂趣,讓他們從“馬啼香”中歸來,去尋找“踏花”的樂趣。
三、創設探究活動情境,讓學生體會參與的樂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動機莫過于個體對所學材料本身感興趣。而動手操作正能達到這一目的。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就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張正方形的紙片,一張銳角三角形的紙片,一張鈍角三角形的紙片,一把剪刀。上課時要求學生通過剪、拼、折等方法,去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讓學生在討論交流后認真的剪拼。不一會兒,有的學生小聲議論:好像等于180度。不少學生都希望第一個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有的說是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剪掉,拼成平角,平角正好是180度,所以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有的說與他的方法不一樣,是把正方形的紙片沿著一條對角線剪開,變成兩個三角形。正方形的內角和是360度,所以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此時及時地表揚這些同學,大家都為自己的發現而興奮不已。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知道了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而且在動手操作中,學到了怎樣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維方式和方法。
四、給予適時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取決于通過學習的收獲的成果。常常因為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的贊賞而感到十分高興,為了保持這樣的榮譽而更加努力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適時的、正確的、恰當的表揚。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該以期待與贊賞的眼神鼓勵其大膽的發言,并不失時機的給予表揚和肯定,哪怕是一句肯定的語言,或者是一朵小紅花,都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表揚是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的重要方法,也是體現教師對學生的關愛。老師的評價既能給學生以學習方法的知道,還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其學習的動機。如對一些作業完成較好的作業本,不妨寫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細心”、“真聰明!你肯定還有高招,因為你是老師的驕傲!”表揚優生但也不能責罵較差的學生,相反,應抓住其閃光點,適時給予鼓勵。如“好樣的,有進步,繼續努力!”、“看到你在進步,老師真為你高興!”這樣,帶有教師感情因素的評語,使學生感到了老師對他的關心,從而充滿了對學習的希望。
總之,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個性的過程,而這一切活動的前提條件就是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與認知規律,把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以趣味的形式展現出來,賦予數學以生命的活力,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輕松,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更高。
參考文獻:
[1]鄭毓信.數學思想數學活動與小學數學教學[J].考試周刊.
[2]許敏慧.數學實驗活動與數學教學[J].數學教育學報.
[3]沈林.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境設計[J].中國教育學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