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成東
摘要:高校突發事件頻發,嚴重影響高校教學、科研和生產生活秩序,預防和處置高校突發事件是高校必須面對的課題,本文從分析高校預防預警存在問題著手,提出從進一步轉變觀念,加強應急教育、預案建設、風險防控、機構和隊伍建設、應急保障和輔導員應急預防預警能力等方面,加強高校預防預警能力,建設平安校園。
關鍵詞:高校 突發事件 預防預警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1-0077-02
高校人員密集,知識層次高,思想活躍,參與社會事務積極性高,青年學生思想不成熟,容易受他人影響,多數大學生存在自身危機意識淡薄,維權意識強,法制觀念淡薄,不善于溝通交流,面對學習、人際交往、經濟、工作和情感等壓力,容易產生心理健康等問題。再者,學校工作以教學科研為中心,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管理者危機意識淡薄、危機教育缺失、法制觀念淡薄,應急預案不完善,缺乏演練,應急管理隊伍應對能力弱等,應對不力,導致事態惡化升級,故高校必須加強預防預警能力。
一、高校應急管理和高校應急預防預警能力的界定
高校應急管理是指發生影響學生、教師及其他工勤人員,對學校教學、科研、生產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響、沖擊或危害的突發事件[1],為降低突發事件對高校的影響和破壞,高校和有關部門分析突發事件的起因、過程、后果,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集成相關應急資源,對突發事件有效預警、控制、處置,以確保校園秩序井然而展開的管理活動。
從應急管理過程原理分析,將應急管理能力分為預防能力、處置能力、恢復能力和學習能力。[2]據此,高校應急預防預警能力就是指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前,高校采取有力措施避免事件發生的能力或對不可避免的突發事件的準備、防御能力,具體表現有:通過應急教育、培訓、隱患排查整治、行為干預、預警監測、宣傳引導等積極有效方式,促使高校突發事件發生的概率降低、甚至不發生,或者使不可避免的突發事件造成的財產損失小、人員傷亡少。
二、高校應急管理在預防預警中存在的問題和分析
(1)應急危機意識淡薄。很多高校管理者做不到“居安思危”,重處置輕預防,不能主動采取措施,存在坐等問題而解決問題現象,存在僥幸心理。
(2)應急預案建設不完善,缺乏有效演練。高校制定有總體預案、各專項預案等,但預案沒有根據高校實際情況建立,預案內容缺乏可操作性,普遍存在“用別人的處方,給自己抓藥”、定位不準、操作性不強等問題。具體內容措施沒有落實,一些預案為應付檢查而準備,工作停留在表面,職能部門不熟悉預案,職責不明確。預案演練方式單一,多為疏散逃生演練,疏散逃生演練中,師生參與度不高。
(3)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策略沒有結合師生特點開展,教育不到位,教育效果不明顯。
(4)很多高校沒有專門應急機構負責應急管理,應急隊伍建設不完善,應急人員缺乏必要的應急培訓和應急演練,應急救援能力不足。
(5)資金投入不足,應急基礎保障、風險防控、預防預警信息傳遞報送等能力有待加強。
三、高校應急管理預防預警能力提升的方法和策略
(一)進一步轉變應急管理理念,強化危機意識
應急管理者要有 “居安思危,預防為主”理念,尤其是校級領導。管理上,強調“行為”和“意識”提前引導干預,因高校突發應急事件的發生不外乎由人為因素或自然因素造成,就人為因素而言,包括:故意破壞(打架斗毆、盜竊、搶劫、縱火、投毒、詐騙等)、教育缺失、維護保養巡查等管理不到位、心理問題等,若能采取及時有效的預防措施,提前介入,可能避免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針對自然因素,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預測預警準確度高,比如雷暴雨、臺風、地震等災害,采取宣傳教育引導等防災減災措施,減少災害損失。同時要不斷培養廣大師生員工全民危機意識,只有大家行動起來,積極參與,具備應急知識、技能和能力,才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發生或減少損失。
(二)進一步完善高校自身應急預案體系,強化應急演練
根據高校師生規模、機構設置、管理特點、地理環境等實際情況,完善應急預案或重新修訂,形成總預案、專項預案、二級部門預案和其他工作預案的預案體系。預案修訂過程要結合實際情況,要組織不同層次人員論證,使其具有操作性,動態管理預案,不斷完善應急操作內容和流程。預案公布后,要組織學習預案,知悉職責和管理操作流程,一旦發生突發事件,能真正做到預案聯動、信息聯動、隊伍聯動、物資聯動。在實施中,要嚴格執行預案中培訓、演練、考核、獎懲、經費保障等規定,不要使預案停留在書面上,要具有實質性,一旦啟動應急響應,能真正發揮效用。
應急演練將參與者置于突發事件情景中,師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其主動學習應急知識、技能,以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應開展各種專項模擬應急演練,每學期開展疏散逃生演練,還可以組織高校應急領導小組成員開展討論型演練,開展專題討論會,對應急預案決策、操作工作流程等進行論證,達到熟知自身責任和完善應急預案的目的,也可以開展桌面推演,設置不同專項突發情景(食物中毒、網絡病毒入侵、雷暴雨臺風災害、病毒傳染、恐怖襲擊等),無腳本、無預案、響應時間限定等,大家根據職責分工,對突發情況進行響應處置,練習對突發事件的響應速度、部門之間的配合協調、資源需求配備、應急隊伍建設等。
(三)深入開展應急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高校預防預警能力的重要法寶
首先,完善應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一是開展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思想支配行動,信念決定選擇,強化共同的價值理念,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建設穩定和諧校園的根本;二是開展應急知識、技能教育和培訓,推進防災避險、自救互救等應急知識、技能培訓進課堂、進軍訓、進第二課堂等,提高師生應急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加強法制教育,培育法律保護意識。高校應加強師生法律意識培養,知法懂法,依法辦事,遇事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和程序解決,做到法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四是著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加強心理干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加強心理師資隊伍建設,以專業化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緩解情感、學習、經濟、工作等心理壓力,消除恐慌心理,引導心理調適,調節情緒和心態,加強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技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戀愛觀,正確對待戀愛問題等,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珍愛生命。[3]五是深入開展感恩和責任教育。培養學生感恩意識,對父母感恩,對幫助過自己的人感恩,對生活周圍的人感恩,常懷感恩之心,增強大學生對自己、父母、社會負責的責任意識。endprint
其次,強化應急教育效果,探索和運用有效方法和策略。根據師生特點,采取典型案例教育、熱點案例教育、周邊師生案例教育、公檢法專業人員權威示范教育、受害人員現身說法教育、榜樣教育、情景體驗式教育等教育方法,通過課堂應急知識授課、專題講座培訓、主題班會、熱點主題討論、模擬親身體驗、黨團和社團活動載體、新興媒體傳播等,不斷強化教育,幫助形成意識,養成習慣。
(四)著力提升校園應急預警信息報送傳遞能力
一是進一步加強完善校內外突發事件報警電話和報警渠道, 如校園 110報警系統,并與校園視頻監控系統和校園巡邏安保隊伍聯動快速反應;二是強化校內應急值班制度,確保第一時間獲取突發預警信息,做到早預防早處置;三是利用互聯網,設立校園應急微信公眾號,通過QQ、微信等新媒體建立校級、院部系、班級等工作群、交流群、討論區,收集和捕捉校園預警信息或發布突發應急事件信息等;四是加強培訓師生安全信息員迅速反饋校園應急預警信息能力等。
(五)狠抓風險防控能力
堅持底線思維,強化源頭治理,加強校園風險識別、評估,建立風險評估與風險信息檔案、信息庫,對風險采取網格化、動態化管理,風險隱患一張圖;加強日常隱患排查整治,最大限度控制和消除風險隱患,建立校園安全檢查、巡查制度常態化;關注突發公共事件熱點,開展校園風險防控等。
(六)強化高校應急機構、隊伍建設,抓應急組織保障和應急救援能力
目前,高校均設置有應急領導小組,校級層面設置、分工都很明確,二級部門還有待完善,但很少有高校設立專門的應急管理機構,突發事件發生后,臨時成立的組織機構,容易出現應對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人,有交叉有遺漏,再者,應急管理有其專業特性,故應設立專門應急管理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應急日常管理,做好應急管理綜合協調,組織完善預案體系建設,開展應急演練、應急處置、預警信息發布、應急保障和培訓等工作。高校還應加強校園保安隊伍、醫療急救隊伍、專家隊伍(含心理專家)、師生應急志愿者隊伍和校園安全員隊伍等應急隊伍建設,通過教育、培訓、演練等方式加強以上應急隊伍應急預防能力。
(七)提升應急基礎保障能力
高校應保障應急教育培訓等管理資金、應急設施采購維護保養和物資儲備資金、應急備用金、應急保險等資金投入,完善校園應急管理設施(包括校園視頻監控、校園網絡安全設備、交通安全設施、消防安全設施等),完善應急管理制度建設。
(八)加強高校輔導員應急預防管理能力
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管理服務工作的最前沿隊伍,和學生接觸最直接也最密切,是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重要力量。首先,高校輔導員要增強自身應急管理能力建設輔導員,要培養憂患意識和應急預警意識,加強應急管理知識、技能學習,總有安全第一的一根弦,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做到早發現、早處置。其次,要切實做好學生信息管控工作,分類建立學生各類檔案,關注與學生基本信息庫中變化大的動態信息,關注學生虛擬網絡活動(QQ群、微信、空間動態、心情留言、日志、微博等),建立學生信息員隊伍(包括學生會和班級學生干部、黨員、班級和寢室安全員和安排關注心理問題等重點學生信息員等),網格化管理學生,時時留心,處處警惕,要將應急預防工作與學生管理、心理健康、資助、就業工作等聯動起來。最后,高校要通過各種方法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錢偉超.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研究[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0(4).
[2]劉偉.高校應急管理能力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09.
[3]李蔚然.基于突發事件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