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琳 王碩 宋春鳳
摘 要:著名教育家曾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嚴格規范我們的行為,傳教和講道,并成為真正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是文化的播種者,是學生的向導,一名大學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正確的道德,認真教學,愿意奉獻,努力為國家和人民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的接班人。
關鍵詞:高等教育;教師;師德
要在當今時代做一個勝任社會使命的好老師,想要給提供給學生一碗水,那么老師只有一桶水是不夠的,它應該是一潭水。作為一名大學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還需要有豐厚的精神食糧,這意味著不僅要在知識水平上教授學生的技能,在生活層面上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綜合素質也是必要的。
關于高等學校的培養目標,第四條規定:“高等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政策,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使教育者成為道德和知識分子,全方位健全的社會主義事業的開拓者和繼承人[1]。” 教師的道德觀是一種穩定的道德觀念,它是教師道德思想的自我反映,也是教師對教師的道德期望和要求。
大學校園是一個充滿能量的地方,是一個培養智慧的地方,一個生活進步的地方。在這個群英匯集的地方,除了知識的汲取外,學生更希望獲得的是能力提升和境界的升華,這要求負責教學和教育的大學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知識淵博的知識儲備,還要有一般的社會常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豐富的知識,還要教會他們如何獲取知識,并盡可能的幫助和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
一、重視師德教育的建設,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和精神追求
高校師德建設的意義在于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的穩定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師德建設要求大學教師要有實事求是的教學理念,務實上進的求真思想,愛崗敬業的道德修養。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崇高的職業追求和職業道德,專業的教學技能和研究能力,高尚的人格魅力都是缺一不可的。教學技能的形成不是短期內的成果,它需要教師在日常授課實踐中不斷的求新探索,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掌握大學教育,心理學,大學政策法規等相關理論,創新教育理念,提高科研能力。大學是培養社會建設者的搖籃,它培養年輕學生的情感,思維和意識。因此作為大學教師要重視師德教育的建設,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和精神追求,努力為國家培養高質量、高素質、德才兼備的新時代人才。
二、正確引導學生,建立知識的交流和情感的連通
愛崗敬業是教師的基本工作素養,體現教師的職業使命感。教學任務的完成與否是評判一位高教教師的標準。如果教師只是為了工作而教書,敷衍了事,應付教學,不心系科研,精力分散,那么這樣的教師必然會被社會淘汰。教學是教學和學習的補充。既要有老師的“教”,又要有學生的“學”,教師對教學的態度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對學生的全面整體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的教學工作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文化知識,還要正確引導學生,探索學生的潛能,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全面,健康的發展。
大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概念。除了教學工作外,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也尤為重要,溝通是心靈的互動,知識的交流,情感的連通,師生溝通的互動更容易得到學生的信任。我堅信用“愛”和“心”去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與學生有效的知識互通和情感溝通,改變真心,形成“教學”與“學習”之間的互動,必將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三、培養教師的創新能力,引導與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是一個國家力量的表現,教育應該是一種創新教育。高等學校也應該是培養教師創新能力和培養創新能力的有利環境的搖籃。培養教師的創新能力,需要建立和營造有益于創新能力成長的結構機制和創新的氛圍等多方面。教師不應單單像從前那樣扮演向學生傳授現有知識、技術和方法應用的角色,更應該結合當下現實情況,引導與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探索創新的征程上,真理是我們要追尋的目標。不斷創新,執著于真理,可以對現實求真,對相應的社會觀點做出合理的評判,追本溯源,不斷完善。真理的前提和完整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是彼此相伴的[2]。在探索真相的過程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是無法避免的,這要求教師要好好思考和引導學生。
四、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師表
當教師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時,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作為人的真理。俗語有道:“正人必先正己”。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表現出來的每一個的行為,不論是好的壞的,學生都是觀察者,好的行為,學生會為之欣喜,崇拜亦或是模仿;換而言之,你表現出來的每一個不良或不雅的行為舉止,甚至極其微小的言行,學生也會感到驚訝,甚至失望,也可能直接影響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威嚴和威望[3]。
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要持續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完善自身綜合素質,轉變教學觀念,這樣才能教好學生。目前我國教育事業正處在改革的新局面新時期,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重視學習,都應是每位教師要認清的現實。教師要不斷更新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研究教材內容,學習學生,反思自己,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五、生活和學習中對學生要嚴慈相濟
學生提出的要求必須嚴格執行,必須堅持,特別是安排,檢查和實施。我們分配給學生的任務應該經常受到監督、檢查和執行,直到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事實上,老師們重視課堂工作,學生也會同樣重視起來。老師對他們嚴格要求,他們也去會遵守。
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都是基于對學生的熱愛。因為有了愛才可以真誠地相見,甚至達到心靈的交流。這樣,教師的表揚就會被學生會視為鼓勵;教師的批評就會被學生會視為愛;教師的工作將、輕松地得到學生的支持,教育的預期結果將會實現。所以,我們應該給予學生無私、坦率的愛,讓師生心理相同相處和諧。對學生的熱愛不僅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基礎,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4]。我們不僅要嚴格要求學生的思想,學習和行為,還要給予學生真誠的愛。任何時候都必須是“嚴”與“慈”的結合。“嚴格”和“慈愛”是共生的,慈既是愛,愛是嚴的基礎,有了愛心,嚴才會有效果。嚴是愛的提升,只有在愛的前提下從嚴治理,才會被他們理解和接受,才能使他們自覺地遵守[5]。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現代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發展對高校教師的學歷、專業水平有更高的要求。素質教育不但要求高校教師不斷提高專業能力,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持續學習科學技能,遵循教育法律法規,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行業,就要直面挑戰,跟上教學教改的步伐。 要吃透教材,吃透大綱,吃透學情,遵從從師標準,樹立正確的充實態度,在行業中不斷充實自我,展現才能,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才能適應新時代對大學生的培養需求,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韋冬雪.高校師德修養實用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
[2]金生鈜.教育研究為何要追求真理[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6,8(05):47-52
[3]高玉千,胡渝,吳坤,張世敏,徐淑霞.師德建設應當“以身作則,行勝于言”[J].教育教學論壇,2013(17):25-26
[4]王俞巧.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高尚情操[J].軟件(教育現代化), 2013.5
[5]龐家英.關愛學生如何做到“嚴慈相濟”[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1(S1):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