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衛平
摘 要:本文重點論述了高職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應該運用元認知意識來指導,調整,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自主學習中元認知能力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這種能力需要經過專門系統的學習才能獲得。因此,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元認知心理干預,教會他們對目前認知任務的認識、制定認知計劃、監視計劃的執行以及對認知過程作出相應的調整和修改。
關鍵詞:自主學習;元認知;培養
一、引言
自主學習的概念原屬于教育哲學的范疇。20世紀60年代, 隨著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與發展, 西方的教育學家就提倡將學習者的自主性學習作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培養獨立的學習者是教育的最終結果。隨后,語言教育家加入自主學習的研究行列。外語教學界對自主學習的討論始于70年代中期。然而,真正將自主學習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學的應首推Henri Holec。Holec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學習者管理自己學習的一種潛能,即學習者能做到自己決定學習目標、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監控習得過程及自我評估學習效果。然而,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而需要通過教師的指導與干預,經過專門系統的學習才能獲得。
大學教育的使命不只是傳授有限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大學生普遍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意志、能力、習慣。尤其對于自主管理能力較薄弱的學生,不能任其在黑暗中自行摸索或率性而為,而要提供引導、分析、支持等一系列的元認知心理干預手段,通過認知——行為策略(Cognitive behavioral strategies)改變學生思維定勢方式,從而改善或重建其認知結構,提高認知效率。
具體來說,教師應干預和指導學生對有效完成任務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來源的意識——知道做什么,如何運用自我監視機制確保任務能成功地完成——知道何時、如何做什么,在進行認知活動的全過程中,怎樣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自覺的監視、控制和調節。因此,在自主學習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元認知心理干預,教會他們對目前認知任務的認識、制定認知計劃、監視計劃的執行以及對認知過程作出相應的調整和修改。
然而,這一心理干預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博弈過程。教師與學生這兩個博弈方,在一定的“環境”下,在一定“規則”的約束下,合作或非合作地實施自己的教或學的行為,并依據課堂內外的種種教與學的相關信息,同時或先后,選擇各自的最優策略,探求一種求真、尚美、高效、長效的教與學的結果。從課堂的結構與空間上看,追求一種教與學的和諧,均衡的穩定狀態,以期謀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這樣看來,我們的教學干預不僅是一場標準的博弈,而且還是一場能動的、步屣中的博弈。
二、元認知能力培養
元認知(Metcognition)一詞最早出現自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弗拉威爾(J.H.Flavell)在一九七六年出版的《認知發展》一書。所謂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地說,是關于個人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對思維和學習活動的知識和控制。
OMalley等人(1990)曾教三組EFL學生分別用三種不同的方法來聽課。第一組用認知策略(如筆記);第二組用認知和元認知策略(記筆記時有意識地注意授課者的話語標記,如“首先”、“其次”等等);第三組不用任何策略。實驗結果顯示,使用元認知策略的一組學生聽說能力進步最為顯著。這說明學習中明確任務目標和使用計劃策略非常重要。在英語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元認知能力,通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計劃、調控和反思,能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獨立思考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良好的元認知策略使學生不斷獲取學習活動中各種要素變化情況的信息,審查學習過程和效率,以便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元認知策略能有效地優化教和學的過程,使其達到最佳狀態,獲取最高的學習效率。
元認知具有很強的能動性——能幫助人評價自己的認知過程和調節自己的認知過程,確保認知過程的效率。元認知結構主要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三個方面。所以,對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也應從這三個方面著手。
(一)元認知知識
元認知知識是人們在認知活動中通過經驗積累起來的關于認知的陳述性和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是關于客觀事物及其特征的知識。程序性知識是關于如何做事情的知識。外語教學中,適當集中知識有助于學生認識知識的整體結構和把握基本原理。元認知知識也包括認知任務的知識,它是人們對認知活動中任務要求的認識。學習者對于自己的認知:我的興趣在哪里、我的優勢是什么、我有哪些技能、我的不足是什么、我該怎樣做到揚長避短。學習者對于學習內容應該有一定的認識:我要學的是什么、這項學科有什么特點、它和我之前學過的東西有什么聯系。學習者對于學習策略和使用方法有一定的認知:如何制定學習方法可以使我高效學完這門學科,如果出現問題我應該如何調整策略,當前的學習方法是否真的合適。
(二)元認知體驗
是人們從事認知活動時產生的認知和情感體驗,它在認知任務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和諧的情景中,激發高度自覺和細心的認知監控極有可能產生元認知體驗。譬如,閱讀過程中,你突然意識到自己并未理解剛剛讀過的東西,便會重新閱讀它,并且重新考慮究竟什么地方元認知體驗對認知活動的目標或任務,元認知知識和認知策略等產生巨大的影響, 如何可以引導建立新的目標,修正或放棄原來的目標。元認知體驗還可以激活認知策略。
(三)元認知監控
是指認知主體在認知活動過程中,將注意力轉向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以自身的認知加工過程為意識對象。根據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體驗對認知活動進行積極地調節和監控,是為完成某一具體目標或任務,對認知過程進行主動的監測以及連續的調節和協調。元認知監控可以保證認知目標的實現,包括制定計劃、監督過程、檢查結果和采取補救措施等具體行為??傊J知的實質就是認知主體利用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策略對認知過程的調劑和監控。學生在學習時要時刻監控自我,今天是否專注?有多少時間因為走神而浪費?為什么閱讀和聽力沒有達到階段性目標?在聽力和閱讀的時候真的做到“精”了嗎?我的階段性目標和我的學習節奏真的匹配嗎?我和口語搭檔的練習是否有效?我們只是局限于說一些積極詞匯,對于生詞的應用是否太少?
另外,還要教會學生及時作出進一步調整:如果注意力集中有一個時間限制,那么下一次可以在難以繼續集中精力的時候做其他工作。如果聽力和閱讀提高不了,是否因為在練習過程中因為壓力大,從而導致精讀和精聽計劃做的不夠到位。
元認知是近幾年認知領域中提出來的可以深刻改變人類潛力的一個重要概念。它無法改變智商,但可以提高學習能力。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擺脫學習困境,是時候審視自己,做出改變了。一個成熟的學習者,在閱讀過程中也會時刻利用元認知技能。當他遇到不理解的部分,會繼續往下讀,找找后文能幫助他們理解前文的內容,或者重新讀一遍,找找漏掉的線索,或者停下來,查查不認識的單詞,或者干脆請教別人。
總之,,要教會學生懂得監控自己的閱讀過程,知道自己哪里不明白,迅速找到解決辦法。
三、結論
高職英語自主學習中元認知能力是學生完成自主學習、達到學習目的的前提條件。元認知能力的獲得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通過教師的指導與干預,經過專門系統的學習才能獲得。在教師對學生進行元認知策略指導教學時,勢必會遇到許多困難,從而形成教與學的博弈狀態。高職英語自主學習中元認知能力的獲得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自身努力,需要師生雙方的不斷博弈與合作。
參考文獻:
[1]Kasper,L,F.1997 Assessing the meta-cognitive growth of ESL Stutent Writers [J] TESL-EJ3.
[2]Flavell,J,H 1985 Cognitive Development [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3]OMalley J,M& A,U Chamot 1990 Learning strategie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