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黨的十九大順應歷史的洪流,時代的發展,對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建設進行重大政治判斷。本文根據新時代的發展,對我國在新時代中的歷史方位與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進行分析,以便進一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關鍵詞:新時代;歷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
一、引言
新時代呼喚新思想,新思想引領新時代。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中國共產黨根據時代發展的需求與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我國現階段的歷史發展進行重大政治判斷,此判斷不僅概括了中國社會建設的階段性特點,還準確把握了我國目前在歷史發展中的方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確定時代坐標。
二、新時代的定義與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開幕會上鄭重宣告:“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是黨結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成就而做出的重要政治判斷,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基于此,需要從五方面對新時代的內涵與特征進行分析:即“舉什么旗”、“走什么路”、“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實現什么夢想”、“做出什么貢獻”。
“舉什么旗”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時代,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全國人民要跟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歷史進行考證可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長期奮斗的結果,只有跟隨中國共產黨的步伐,才可以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
“走什么路”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進行分析。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黨根據中國社會的建設現狀,表示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也標志著我國在100年內完成了發達國家通過幾百年才能完成的現代化建設路程。
“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新時代的建設目標進行分析。新時代是中國人民團結奮斗,通過自身努力創造美好新生活的時代。目前社會主義建設已將完成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在新時代我國重點完成“從有到優”的目標。
“實現什么夢想”即是在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我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通過習近平主席的“中國夢”,推動中華民族復興的建設。在新時代中,凝聚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力量,共筑中國夢,使中華民族以昂揚富強的姿態屹立世界。
“做出什么貢獻”是指我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時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的貢獻。在新時代的發展中,中國要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責任也有能力為人類的繁榮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具體變化
在對世界進行實踐探索的過程中,唯物辯證法教會我們用辯證的眼光、發展的眼光對事物進行分析判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一直都存在各種的社會矛盾,這些矛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其中的主要矛盾對我國社會的發展更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只有正確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新時代的主要矛盾,才可以有效地解決我國面臨的困惑與問題,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各個時期都會根據時代發展的需求,對社會的主要矛盾進行判斷。正確的對社會主要矛盾進行判斷,是黨和國家制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是黨確立發展理念、制定發展戰略的關鍵。例如:土地革命時期,是代表中國廣大無產階級的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的矛盾;抗戰期間是整個中華民族與日本侵略者之間的矛盾;解放戰爭期間是中國無產階級與中國國民黨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則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社會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目前,全國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不僅需要較高的生活保障還要具備較高的生活質量,以獲得更多的幸福感、滿足感。而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取得的成就,也必將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確實取得長足的進步,在很多領域,我國已成為世界的并跑者甚至是領跑者,“落后的社會生產力”已經無法準確的概括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現狀。但是在我國的現階段建設中,依然存在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現象,各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巨大,尤其是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距更加明顯。社會生產力的不均衡發展已經成為制約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因素。社會成果還不能充分共享,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文化建設相對滯后,社會建設還有短板,生態文明建設問題較多。所以,在新時代的發展中,中國共產黨還需要帶領中國人民著力解決好這些新矛盾新要求,通過不懈的努力共同創建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意義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表明我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重大的歷史成就,在新時代的發展中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主要矛盾的變化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社會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需要明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換并沒有改變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目前我國仍舊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沒有變,并且我國仍舊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并非轉變為發達國家。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主要矛盾的轉變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的時代,在新時代中,我國需要加強對不平衡的社會生產力的調整,推進我國的均衡建設,實現全面小康的建設目標,為我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制定新的追求目標,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制定發展目標。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需要對我國在新時代中解決社會建設主要矛盾的方向、重點、途徑等進行新的內涵定義與要求,有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五、結束語
在新時代的號召下,全國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地跟黨走,正確認識我國在新時代中的歷史方位與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團結一致創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將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新時代面對面》[J]. 山東干部函授大學學報,2018(02):64.
[2] 闊步邁入新時代——如何認識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J]. 青海黨的生活,2018(04):26-29.
[3] 馮立鰲. 新時代·新思想·新特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理論特征[J]. 廣東社會科學,2018(01):5-10+254.
[4] 闊步邁入新時代——如何認識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J]. 共產黨人,2018(06):40-43+51.
[5]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8修訂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