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鈺 陳從顯
摘 要:社會科學發揮著認識世界、傳承文明、理論創新、咨政育人和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需要圍繞高校頂層設計構建社科研究“自服務”體系,構建高校理論和重大現實問題闡釋和對策服務機制,以及構建高校社會科學研究管理和創新體系,明確社會科學的價值回歸,不斷提升社會科學研究在高校事業發展中的使命擔當。
關鍵詞:社會科學研究;高校;事業進程;使命
高校社會科學研究是高校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高校辦學實力的重要體現,發揮著認識世界、傳承文明、理論創新、咨政育人和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與自然科學研究相輔相成,一同承擔起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重要任務。筆者認為,高校社會科學研究具有“自服務”功能,體現著其服務的“雙向性”特性,對提高自身研究水平和服務高校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使命和責任擔當。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和思想的多元化,社會科學研究在高校辦學理念和頂層架構、教育和管理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發展、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事業發展和服務社會等各項工作中的作用發揮也愈加明顯和迫切,需要加強以高校事業發展為研究對象,發揮學科優勢,做好集資源庫、知識庫、思想庫和智囊團為一體的高校事業發展“智庫”建設。
一、凝聚大共識:圍繞高校頂層設計構建社科研究“自服務”體系
近年來,國家陸續頒布實施《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2011-2020年)》以及《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都對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特別是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深刻闡述了一系列帶有方向性、根本性和戰略性的問題,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賦予了更大更多的期盼,給予了更多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和挑戰,加強社會科學的發展及其研究管理成為社會科學工作者和高校的重要課題。
高校社會科學研究既是主體也是客體。這就決定了高校社科研究的“自服務”功能:對外(社會)進行服務的同時,研究本身和高校事業的發展也是社會科學的研究內容和服務對象。這符合“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其任務是研究并闡述各種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命題要求,也是高校事業科學發展、內涵式發展的客觀需要。
社會科學研究在服務高校事業發展的過程中,要圍繞學校辦學理念和發展思路的頂層設計內容,對進一步做好理論闡釋和宣傳,加強對策研究等問題,做好內容分解和題目提煉,以項目化研究的形式,提出若干課題和應用對策期待,完善科研管理和激勵機制,用更多更優秀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形成對所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回答,構建高校社會科學研究的“自服務”體系。
以我校為例,學校第四次黨代會召開以來,學校確立了“1345”的辦學定位和發展思路,形成了科學的頂層設計框架,開始了以重點項目為推進的改革進程。這個時候,學校的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社會科學工作者就應當發揮學科和專家優勢,緊緊圍繞學校的總體布局和改革實踐,以重大問題為導向,以重點工作環節和難點問題為突破開展理論和應用對策研究,深化高校教職員工對辦學理念和發展思路的認同,逐步轉化為行為自信和自覺,為學校事業改革和發展提供堅強的理論和智力支持。筆者認為,學校的每一位管理者、教育者都應當是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當以研究的視角和思維去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問題,都應當用的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研究程式去開展工作。
二、明確新目標:構建高校理論和重大現實問題闡釋和對策服務機制
高校社會科學研究“自服務”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高校理論和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服務,為高校凝聚共識,解決問題提供理論和應用對策支持。
高校發展理論和重大現實問題是社科研究發揮作用的重要舞臺和工作內容,集中表現為,辦學理念和發展策略的頂層設計、重大問題的共識凝聚、文化創新與傳承、人才培育和學生發展、科學研究及成果應用、重點建設工程的研究實施、服務社會體制機制的探索、各種理論闡釋與創新、工作創新和能力提升、發展瓶頸問題及群眾強烈期待事項的理論探索與解決,等等。對于高校理論和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要探索對象的縱深發展規律,注重問題研究的前瞻性、理論性和可操作性,為實際問題的解決提出令人信服的理論闡釋和切實可行的應用對策,為高校提供決策參考。以我校現階段事業發展為例,對“仁心妙術”校訓的理論創新及功能研究,“八項重點工程”的理論闡釋和推進對策研究,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樹立學校發展新形象的對策探索,乃至對學校“一個戰略目標、一體兩翼戰略布局和五個戰略支點”辦學定位和發展思路的解析、闡述和宣傳等等,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學校事業發展遇到的問題除了需要管理部門努力外,也需要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一批關于學校事業發展、道路選擇和工作決策的理論提煉和回答,為答穎解感,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齊心戮力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高校事業發展和興衰與每一位成員的命運和榮辱息息相關。每一位教職師生員工都應有強烈的主人翁精神,投身學校發展,積極獻計獻策,都有義務和責任去探索落實高校重大決策的路徑方法,研究事業發展遇到的問題,這也是社科研究人員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新的發展形勢,新的發展機遇,高校社會科學研究應當把高校事業發展作為一個新的工作目標和方向,建立起對高校理論和重大現實問題的闡釋和決策服務機制。高校也應建立長效的獻策渠道和信息反饋溝通機制,激發師生參與高校發展的積極性;應加強個人興趣研究和整體規劃研究結合,發揮個人專業特長,完善整體研究項目規劃設計,保持高校社科研究的生機和活力;應堅持科學研究無界限,工作宣傳有紀律的原則,建立完善對高校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的激勵機制和獎勵措施;加強協同創新,注重全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課題的研究,積極發揮社會科學服務高校發展和高校在新型智庫建設中的作用。
三、完善新標準:構建高校社會科學研究管理和創新體系
加快建設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是深入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活力源泉。加強對高校社科研究的有效管理,圍繞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導向,著力推進學科體系創新、學術觀點創新和科研方法創新,“重點扶持基礎學科,切實加強應用學科,積極發展交叉學科,著力培育新興學科”,完善體制機制,保障研究經費投入,構建高校社會科學研究管理和創新體系。
建立和完善體制機制,要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務求實效,在加強理論引導的同時,強化實踐指導,增強制度建設的針對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將成熟的經驗和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用制度引導、約束和規范科研行為。確保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把制度從“墻上”落到“桌上”,放到社科工作者的心里。
整合高校內部各類社會科學研究平臺和資源,堅持“雙為”和"雙百”方針,發揮學校社科資源的拳頭優勢和整體效應,形成多方面合力。加強高校研究院(所、中心)、學報人文社科版、協同創新中心的協作,開展重點項目集中功關。以設立“高校事業發展策略研究專項”、“高校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人文社科實驗室平臺建設專項”、“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研究專項”等研究專項資金的方式,吸引優秀的專家學者積極開展研究,鼓勵橫向課題研究和協同創新,發揮高校的學科優勢、專家優勢和地區優勢,積極與地方政府、企業和單位加強合作,搭建協同創新研究平臺,探索新的合作方式、新的合作內容,形成與合作單位的良性契合。
完善社科研究考評、成果質量評價和轉化等工作激勵機制,發揮高校二級學院、研究院(所、中心)監管作用,將過程性評價的權限下移。遵循社科研究規律,打造高效能科研管理平臺,以高質量的項目貢獻評價減少資源與精力的浪費,以嚴格的經費管控減少科研資金浪費,以靈活的過程監控保障社科研究的質量和成果轉化。
四、突出價值回歸:社會科學研究的人本主義精神內涵
“人本主義強調尊重人的人格、權利和尊嚴,重視人的需要、利益和價值”,與高校普遍的“以人為本”教育管理價值理念是吻和的,顯現出高校的人本主義特征,也說明了高校社會科學研究的人本主義價值取向。
人本主義是高校社會科學研究的價值基礎,是高校事業發展的價值歸宿。人的滿足和事業發展的需要構成了高校事業發展的問題,高校社會科學研究要積極參與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充分考慮人與人的關系、人與高校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等等因素。
同時,高校社會科學研究要遵守科學的研究規律和價值世界、意義世界的科學性、客觀性,也要不可避免地接受社會環境和思潮、高校辦學理念和實踐的影響;要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實踐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注重人的價值屬性,與時俱進地做好不同時期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回答。從項目立項,過程監控到成果質量和貢獻評定,從制度制定到落實,都要充分尊重人的需要、利益和價值,促進高校社會科學的人本主義氛圍。
高校社會科學研究是整個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才隊伍、學科和成果貢獻均占絕對優勢。在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大繁榮大發展的背景下,高校社會科學研究具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和機遇,也被賦予了更重要的使命擔當,需要發揮高校社會科學研究的服務和“自服務”功能,在服務高校事業發展的責任擔當中,不斷提升自我管理和服務社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