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臘梅
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改的推進,班級科任教師團隊建設的重要性也越發突顯出來,其不僅能充分發揮科任教師的積極作用,提高班級管理質量,也能實現學生的長期發展。本文基于班級科任教師團隊的建設現狀,對目前建設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其的實踐措施提出了一些思考,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班級;科任教師;團隊建設
在傳統的小學班級教學工作中,往往只注重班主任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科任教師的積極作用,因而大大降低了班級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學校領導必須不斷更新自身的管理觀念,提高對班級科任教師團隊建設的重視程度,建立起一支高質量的教師團隊,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教育工作質量和水平。
一、班級科任教師團隊建設的問題
(一)難以激發工作熱情
現階段,雖然大多數學校已經開始著手進行班級科任教師團隊的建設工作,但由于所制定的團隊工作目標過于空洞和模糊,使得科任教師的工作熱情難以得到完全的調動。同時,因為學校的班級工作往往都是根據每學年或每學期的工作任務而制定的,普通科任教師難以參與到工作目標的制定過程中去,往往只處于被動執行地位,因而對于整體團隊建設的工作及發展目標沒有充分全面的認知。
(二)缺乏及時交流溝通
在團隊建設過程中,由于科任教師所教的學科各不相同,因此,在課后也很少會進行教學和工作問題的交流,或者針對班級所存在的管理或學習問題進行共同的研究和討論。此外,即使進行了一定的團隊交流,但由于缺乏統一的主題和固定的時間,使得團隊之間的交流極難達到真正的預期效果。
(三)缺乏團隊合作精神
小學階段的科任教師團隊內部極少有利益矛盾的出現,因而團隊內部基本上較為和諧,在工作過程中也能相互協作配合,但就總體情況而言,科任教師團隊的團隊合作精神仍較為缺乏,大部分教師習慣于“單打獨斗”,對于其他科任教師的工作問題往往是抱有互不干涉的態度,同時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著少數的隔閡和矛盾。
二、班級科任教師團隊建設的實踐措施
(一)擬定團隊工作目標
制定合理明確的團隊目標,不僅是調動各個科任教師工作積極性的關鍵因素,也是推動團隊長遠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只有讓每位科任教師都能在共同目標的引導下進行教學工作,才能讓團隊實現1+1>2的協作效果[1]。班級科任教師團隊中的每一位教師都有著個人的工作目標,只有使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保持一致,才能讓教師真正意義上地融入團隊,從而推動班級科任教師團隊的建設。但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團隊目標與個人目標仍存在著一定差距,因此要合理擬定團隊的共同工作目標,就必須在充分掌握各個科任教師實際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制定。
第一,在團隊目標制定之前,必須通過團隊溝通交流的方式,了解和把握各個科任教師的工作需要和理想追求,明確每位教師的共享和貢獻力度,同時綜合各個教師的教學工作水平,最終制定出兼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并得到教師普遍認可的團隊工作目標。例如,在每學期的課程表制定過程中,團隊內部的科任教師就應進行及時的協商溝通,了解彼此在課程安排上的特殊需要,進而對課程安排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滿足每位教師的教學目標要求,這一舉動可大大提升科任教師對整個團隊的親切感和歸屬感,從而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為之后的團隊目標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在明確實際工作目標和需求之后,讓全體科任教師參與到團隊共同目標的制定過程中去,從而提高各個教師對于團隊目標的認同感。在傳統的目標制定過程中,往往由學校領導或個別教師進行制定,因此所制定的團隊目標往往較為籠統模糊,無法真正意義上地指導科任教師的實際教學工作。因此,在目標制定過程中,各位科任教師應首先了解和掌握這一階段或這一學期的教學目標,其后團隊內部針對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討論,綜合所有科任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制定班級的階段學習目標,最后在此基礎上,調整各位科任教師的工作目標和工作量,制定最終的團隊工作目標。這一目標結合了全體科任教師的意見,贏得了教師的大力支持,因而極大推動了教學工作質量的提高。例如,針對六年級學生的工作目標,這一階段的學生均面臨著升學的挑戰,學習壓力較大,對于這一階段的教學工作,科任教師團隊在制定工作目標時,應充分討論和掌握這一屆學生的個性特點,其后結合各自以往的教學經驗提出可行的建議,最終制定出團隊目標。
(二)開拓交流溝通途徑
想要解決科任教師團隊內部的交流溝通問題,就必須不斷開拓交流途徑,下面筆者將重點介紹幾種途徑:
第一,注重早期交流。在團隊組建之初,各個科任教師難免會覺得有些尷尬和不自在,因此做好團隊的早期交流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早期交流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團隊未來工作的水平。早期交流的主要目的在于讓各個科任教師之間相互了解和熟悉。首先,科任教師應彼此交換聯系方式,如:電話號、QQ號及微信號等,以此了解其他教師的基本個人信息,如:姓名、年齡以及家庭情況等等,從而避免出現教師之間相看不相識的現象出現,例如:教師團隊可在成立之初就建立起微信群,方便各位教師進行及時的溝通[2]。其次,明確各個科任教師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并在其中找尋教師之間的共同點,從而既大大縮短了教師之間的距離,又提升了班級的整體工作水平。例如,在學校的文藝演出中,教師團隊可依據對教師特長的掌握情況,讓有特長的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既發揮了教師的積極作用,又有效完成了班級的表演任務。最后,通過早期團隊交流,讓各個科任教師了解彼此的價值觀,明晰之間的價值差異,明確個人的奉獻程度,從而在根本上避免了沖突的出現。
第二,注重交流質量。在交流過程中,各位科任教師也應注重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重視交流過程中的細節,保證交流質量,最終達到團隊目標。這一途徑要注意以下幾點:其一,注重對會議流程的記錄,每次團隊會議都可安排一位科任教師進行會議記錄,從而既保證了各位教師對交流內容的掌握,又有效激發了教師的交流積極性;其二,科任教師在發表意見時,應注意對用詞、語速以及音量的把控,并保證交流態度的坦誠,在聆聽過程中也不應否定其他教師的建議,而應該給予更多的認可,從而激發教師發言的積極性;其三,采取輪流發言的方式讓每位教師都能有發表個人意見的機會,同時也要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不能隨意打斷其他人的發言。
第三,注重交流時機。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比較反感在公共場合進行信息交流,因此,可將同一團隊的教師均安排在同一辦公室內,這樣一來不僅拉近了科任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彼此之間針對班級問題能進行及時的溝通,而且也能通過各種方式有效增強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人際關系得以大幅度改善,例如:可定期進行團隊聚餐,從而進一步加深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在團隊內部營造出和諧的情感氛圍。
(三)樹立團隊合作精神
團隊合作精神的樹立,能有效提升各個科任教師對團隊的歸屬感和忠誠度,增強團隊內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提升團隊的工作質量,因此,樹立團隊合作精神也十分重要。針對目前小學的教育目標來說,學生的成績仍是評定教師團隊工作質量的關鍵指標,只有團隊合作精神的樹立,才能激發各個科任教師對班級的歸屬感和工作積極性,不斷轉變教學理念,采取多種新型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質量,從而不斷提高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學生成績的提高又加深了科任教師對團隊的認同感,促進教師之間進行更為深入的交流,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團隊的戰斗力,形成了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3]。
第一,教師團隊應建立共同的價值取向,使教師明確什么能做而什么不能做,并樹立相同的教育觀念,從而統一對待班級學生的方式。例如,若在教學過程中,某一科任教師發現了班級中存在的問題,在進行處理之后,其應與團隊的其他教師進行信息共享,使他們了解問題的內在原因,以此來引起其他教師對此類問題的關注并及時與其他教師溝通,長此以往,使得團隊的全體任課教師在班級問題的處理上形成統一的看法,從而提高班級的整體管理水平。
第二,及時處理團隊內部的問題和沖突,在教學過程中矛盾沖突的出現不可避免,因此,若出現沖突,教師就應及時進行溝通和處理,以免影響教師之間的情感關系。例如,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往往會因為教學時間發生矛盾,因此,各位教師應針對該問題及時進行溝通,了解彼此的教學任務和時間安排,從而對教學時間進行重新合理的規劃,以滿足各個教師的要求。
三、結論
總而言之,建設班級科任教師團隊對于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具有十分積極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想發揮其真正作用,學校領導就必須提高對其的重視,針對實施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究其根源,并以此為依據采取科學有效的改進措施,推動班級科任教師團隊的建設進程,進而大大增強學校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宏程.高中班主任與科任教師的沖突與合作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2]張康.和諧班級教師團隊建設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3]經麗紅.對教師團隊建設的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2,05:19-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