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肖 韓曉選
【摘 要】 目前我國的涉外護理專業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ISPN自2008年引入我國,不僅作為涉外護理人才的評價方法,同時對我國涉外護理專業現有的課程設置、師資力量等方面提出相應要求。
【關鍵詞】 ISPN;涉外護理;課程設置;師資力量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4-169-01
隨著全球化進程,知識和人才的跨國交流也日趨頻繁,尤其是全球護理人才的短缺,打開了中國護理人員進入國際市場就業的窗口,這種國際化進程促進了涉外護理的產生與發展。近年來涉外護理人員市場需求量擴大,許多院校相繼開辦了涉外護理專業。但總的來說,該專業正在起步和探索階段,無論從師資力量還是課程設置等方面都無法滿足涉外護理教育的要求。
ISPN即國際護士執業水平考試,此項目由衛生部和美國國外護校畢業生國際委員會(CGFNS)共同開展,于2008年正式啟動。我國引進 ISPN考試,為我國護理專業引入先進的測評工具和思想,通過學習國際先進護理理念、方法及教育體系,進而提升國內實踐和教育水平[1]。自引進ISPN考試以來,許多院校將ISPN課程項目列入涉外護理教學工作計劃,并對已有的涉外護理課程進行了相應教學調整。
1 ISPN概況
已取得中國執業護士資格證的人員均可報名ISPN考試,考試語種為英語,考試試題以臨床工作為背景??荚嚭细窈箢C發ISPN證書,證明其護理知識和實踐能力達到國際水準。此外,ISPN還通過證書管理、教育培訓等方法,使學生接受國際化的護理理念及教育,從而提升就業競爭力。
2 ISPN是我國護士從事國內外涉護理必備的通行證
歐美等發達國家護士嚴重短缺,據統計,未來10年,加拿大、美國、新西蘭以及其他國家需要專業護士至少60萬人,而這些國家的國內護士總量遠遠無法滿足這一需求,因此國外護士的需求市場非常龐大。以進人英美兩國醫療護理市場為例,中國護士要想成為美國注冊護士需通過ISPN考試、雅思考試(紐約除外)、所在州的注冊護士執照考試(NCLEX一RN)[2]。幫助學生順利通過以上各種考試,成為工作地注冊護士,這既是涉外護理專業建設的重點,更是成為合格的涉外護理人才的必然要求。
隨著我國開放的力度加大,以及中國醫療水平的發展,外籍就醫患者人數也在上升。部分醫院門診提供多種外語就診服務,很多醫院甚至開設了“涉外病房”。但岳曉艷的調查中,涉外護理對口就業率僅為3.1%,影響對口就業的主要因素為英語能力[3]。以往實踐證明,經過學習ISPN課程(包括基礎詞匯和專業知識在內)通過ISPN資格考試的考生,學生已經可以掌握基本臨床常用的專業英語,能夠勝任涉外病房的護理工作。
3 ISPN對涉外護理專業課程內容設置、師資力量及教學的要求
3.1 課程內容設置 目前涉外護理課程內容上,存在著專業英語課時偏少、理論課程與實踐環節脫節、人文課程欠缺等弊端。中國護士近年來參加ISPN考試的低通過率主要在于我國護理教育的切入點以及相關的人文知識缺乏所致。曹梅娟的研究也證明國內護理學生對異域文化的缺失較為嚴重,人性多元化知識方面欠缺,而這些欠缺將直接導致醫護服務的失敗。涉外護理的課程中還須增加人文社科課程和交叉學科課程,增加人際溝通、護理管理、多元文化護理、護理倫理與法規等內容[4]。
3.2 對師資力量的要求 我國目前從事涉外護理教學的英語教師主要分兩類,一類是英語專業教師,一類是護理專業中英語較好的教師。前者英語功底扎實,而專業知識欠缺; 后者雖具有較好的專業素養,但英語知識較差。這就要求我們提高護理英語教師師資,聘請具有英語背景的護理專業外籍教師擔任授課,支持教師出國學習交流,鼓勵其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等,還可組織老師參加ISPN相關培訓,了解美國護理知識、臨床領域及美國護理文化和護理制度等[5]。
3.3 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要求 以往的護理教育側重以書本知識為主要內容, ,以講授的方式傳授學生,但是傳統教育下培養的護士適應性較差,創造力欠缺,缺乏整合知識運用的能力及評判性思維。近幾年我國的ISPN低通過率可能與此有一定關聯,因為ISPN考試更加側重臨床實際問題和護士單獨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因此需要改變以往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的運用適宜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的內容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比如小組討論、案例引導等,還可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借助雙語或全英文模擬臨床,進行情景教學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制定雙語教學課程標準,以ISPN考試作為切入點對各專業課程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使學生思想、知識與能力與國際接軌[6]。
4 討論
隨著醫療護理全球化趨勢和醫療信息的不斷更新,人民群眾對健康需求的不斷增強,國內外患者對護士的需求日益增多,護理實踐工作復雜性日趨增加,這不僅給涉外護理專業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ISPN搭建了與國際護理教育理念相接軌的橋梁,對我國涉外護理教育培訓、人才評價方法等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曲典. 我國ISPN課程開發與發展趨勢[A]. 中華護理學會.全國護理教育研討會暨第3次護理學院(校)長論壇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11:4.
[2] Barbara LB.Imported care:Recruiting foreign nurses to US health care facilities[J]. 2004,23(3):78-87.
[3] 岳曉艷,楊麗. 高職院校涉外護理人才需求與畢業生就業分析[J]. 衛生職業教育,2013,15:70-72.
[4] 曹梅娟,姜安麗. 美國護理教育標準在中國護理教育中的文化適應性調查[J]. 護士進修雜志,2009,07:599-601.
[5] 葛煒,李偉東,劉桂娟,吳珊珊. 國際化背景下高職涉外護理人才培養的思考與探索[J]. 全科護理,2013,36:3442-3444.
[6] 羅曉冰,趙翠枝,陳月琴,楊丹丹,肖穎,趙青. 涉外護士國際執業能力的培養與研究[J]. 中國當代醫藥,2013,1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