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詠梅
摘 要:《現代物流基礎》是高職高專物流類專業的入門基礎課,隨著我國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對物流管理人才需求量逐漸加大,擁有物流管理技能的人才也成為企業爭先引進的對象。教育部自2011年啟動實施高職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項目,有效促進了各高職院校課程建設和改革。本文分析現代物流基礎精品課程建設的意義并提出建設路徑。
關鍵詞:現代物流基礎;精品課程;探討
一、現代物流基礎精品課程建設的意義
1.有利于師資隊伍的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對任何一所學校而言,都是一個永恒的主體。高職高專精品課程建設是由本領域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主講,以專業學科為基本單位形成的教學團隊模式,逐步形成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高、結構合理、教學收效好的師資隊伍。現代物流基礎精品課程的建設對系統的提高物流專業教師整體素質,進一步推動物流課程建設,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2.有利于增進學生的學習與實踐
高職高專精品課程的建設改變了學生的學習與實踐方式,轉變過去讓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地位的教學模式,逐步演化為學生主動學習與實踐。現代物流基礎是物流管理各分支的基礎,也是一門實踐技術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需要針對每位學生的情況分析,從不同角度啟發學生,從而激發其主體能動性、創新性,同時培養學生對前沿問題的探索意識,不斷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現代物流基礎精品課程建設最大的受益者是學生,以有助于學生學習與實踐為主線,通過優秀的高素質教師及優質的課程,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
3.有利于推動職業教育改革
職業教育的教學理念就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教學為中心,以專業建設為核心,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生產育人。現代教育重心不僅在于探索真理;更在于推陳出新。探索真理的態度,推陳出新的理念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思想保證。以精品課程建設為抓手,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現代物流基礎精品課程的建設,推動高職高專物流專業的教育改革。
二、現代物流基礎精品課程建設的途徑
1.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的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根本保證。為了保證精品課程建設的不斷動力,要培養一支教學經驗更豐富、學術水平更高、結構更合理、教學收效更好的教學團隊,并按一定比例配備輔導教師和實驗教師。在建設期內達到以下條件:主講中全部具有講師以上職稱;該門課程教師全部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的學歷;“雙師型”教師占90%以上。在“雙師型”教師的建設時,一方面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各種學術活動,或選派他們參加各種類型的物流實踐競賽和項目研究,努力使其成為優秀的雙師型教師;另一方面聘請企業或行業專家、能工巧匠或技術能手組建動態兼職教師,進一步完善雙師型隊伍。同時精品課程教學團隊中,由專業帶頭人與骨干教師牽頭,引入與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構成階梯式隊伍,老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為建立一支可持續發展的教學團隊奠定基礎。
2.優化精品課程建設統一規劃,合理制定教學計劃
單門精品課程建設往往忽略了相關課程之間的聯系,缺乏系統性,在學生學習時也只能學到單門課程的內容,受益面很有限。基于現代綜合素質教育理念,我們在設計建設單門精品課程時就是要以專業主干課程為主。現代物流基礎是物流管理各分支的基礎,闡述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是任何物流行業工作都必須完成的基礎工作,也是物流專業和其他管理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該課程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物流管理能力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物流基礎精品課程建設中,需要兼顧相關課程的關聯性和統一性,圍繞著課程本質集成管理思想使每位相關專業課教師共同參與、群策群力,共同探討、共同推進課程建設統一規劃,實現資源整合。
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制定教學計劃是一門課程的重要基礎,是教師講授課程內容的重要保證。現代物流基礎課程圍繞物流基本理論、功能要素、行業物流來設計。主要教學任務應從理論再到一個一個的功能要素開展使學生能夠掌握物流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理論聯系實際,解決當前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在編制教學計劃時應充分考慮人才培養方案的總體要求,結合教學大綱與實訓大綱,課時分配比1:1,如:項目一,現代物流概述的教學中,理論課為物流的基本認知;實踐課為物流實訓室與物流企業的教學參觀。實踐活動應盡可能邀請校外專家或相關人員共同參與。教學活動與實踐活動緊密聯系,渾然天成,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感受到現代物流管理是一門科學性強的學科,又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學科。將課程計劃搭建起來,按照合理的邏輯順序安排好現代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的內容,這樣有利于學科知識的有效整合,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學的更系統,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深度。
3.加強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
精品課程的建設需打破的傳統教學模式,進一步深化教學模式改革,采用任務驅動、2+1工學交替、項目導向、PDCA循環推進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啟發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勤于思考、樂于實踐,提高教與學的效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例如在理論教學時,積極引進現代教育技術,采用多媒體教學、錄像教學、現場測繪指導等“電教學”,再結合本課程中物流經營沙盤競賽法、軟件模擬實訓法等現代教學手段,不僅能幫助學生提升了自身空間想象能力,還能使學生更加形象深刻的理解,應充分利用三個課堂(課堂、網絡和實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4.注重精品課程實踐性教學建設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實踐”。良好的實訓設施和場所是順利開展“教、學、做”為一體化的基礎。在學校現有實踐場所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校內、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建立以提高動手能力及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各種實踐環節,構建更加完善的實踐教學平臺。
首先,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重視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我校現已建成和投入使用的校內實驗實訓室5個,分別為工商管理綜合實訓室、ERP電子沙盤模擬實驗室、市場調查與預測模擬實驗室、談判模擬室以及物流仿真模擬實驗實訓基地。現代物流管理課程實訓課程就是在ERP電子沙盤模擬實驗室和物流仿真模擬實驗實訓基地展開,主要內容包括:生產物流作業管理模擬、倉儲作業管理模擬、配送車輛裝載作業模擬、第三方物流企業運營模擬、國際貨代模擬軟件操作模擬、供應鏈模擬、現代物流成本管理綜合實訓和現代物流信息技術模擬改造。多個校內實驗實訓室的使用,讓學生得以體驗真實的工作環境,通過軟件演練與實物操作使專業實踐能力得到真正的鍛煉和提升。
其次,積極開發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隨著學校對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持續投入,采取校企合作、學校引進等方式不斷深化,工學結合逐步實現。目前已建立校外穩固的實習實訓基地6個,包括平安保險、廣州新邦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德邦物流公司、蘇果超市、今世緣商貿公司以及淮南至強科貿公司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的實踐就業提供了必要外部條件,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了解企業的需求、體驗企業文化,為培養契合市場需求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
最后,引入“雙導師”制度。“雙導師”不應該理解為“兩個老師”簡單的組合,它是“集體導師”制度的發展和完善。“雙”強調導師來源的方向,一方是來自校內,另一方來自校外。“學有所長,術有專攻”。來自不同方向的導師關注點不同,相互配合,既能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總之,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共同參與指導實踐活動,互補式教學,共同確保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代物流基礎課程是高職高專物流類專業的入門基礎課,同時也是物流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將其作為精品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又細致的教學工作,需要開創新的教學思維,需要廣大教師積極地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力求實現高職現代物流基礎精品課程建設改革的新突破。
參考文獻:
[1]孟慶亮.基于就業能力培養的高職實踐性教學環節構建--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佳木斯教育學院報,2014,(03):212-213.
[2]陳允行,魏育華.高職院校計算機精品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實踐 [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20):221-222+230.
[3]薛群慧,譚蔚沁,金艷鳳.論旅游心理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創新與實踐[J].旅游研究,2011,(01):87-92.
[4]葛春艷,楊樂.以精品課程建設推動高職的發展[J].現代經濟信息,2016,(23):408-409.
[5]王英.高職高專人力資源管理精品課程開發[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6,(06):19-22.
[6]宋偉,趙榮蘭,伊正君,魏書杰.應用型人才素質教育與精品課程群建設[J].衛生職業教育,2018,(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