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暉
【摘要】辦公室是企業核心事物集中處理的關鍵性場所,文秘工作更是涉及到了較多方面,且復雜程度較高,對于企業的整體運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本文主要是從電力企業辦公室文秘工作的重要意義入手,針對電力企業辦公室文秘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良好的改進和提升策略,為充分提升辦公室文秘工作水平提供良好借鑒。
【關鍵詞】電力企業;辦公室;文秘工作;水平;提升策略
電力企業發展過程中,辦公室文秘工作涉及到較多繁瑣的內容,需要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和手段,為充分有效開展相應的文秘管理工作,推進辦公室督促檢查、公文寫作、信訪、參謀助手作用的良好發揮,促進文秘工作人員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一、電力企業辦公室文秘工作的重要意義
電力企業實際生產經營工作進行過程中,辦公室文秘崗位所開展的眾多工作事務,是為企業領導相關工作順利開展提供鋪墊。辦公室文秘日常工作進行中,需要做好會議的前期籌備工作、會議服務工作、信息收集和處理工作、督促檢查工作、公文寫作工作,為領導積極開展相應的工作發揮良好的參謀助手作用。同時辦公室文秘積極開展各項工作,需要強化和領導的溝通,了解到領導的實際需求,充分有效推進文秘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還能夠有效延伸和拓展領導工作。比如說,當電力企業領導作出相應的決策之后,辦公室文秘需要從會議的實際情況出發,草擬出相應的領導決策文件,并針對領導的決策內容進行全面細致分析,采用書面形式進行準確的表達,在得到領導明確指示之后,向各單位、各部門下發決策內容。同時辦公室文秘還需要針對各個單位、部門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全面充分的收集和反饋,為后續開展相應的處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參考。
二、電力企業辦公室文秘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際問題處理經驗較為缺乏。電力企業辦公室文秘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文秘人員較為重視處理文件事務方面的工作,而在一些具體問題的處理經驗方面較為缺乏。文秘工作如果一味按照傳統模式進行,將會影響到實際工作開展效果,缺乏良好的靈活性。同時在人員的溝通和協調方面,電力企業相關業務技術知識經驗的儲備方面,文秘人員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影響到了實際工作的開展效果。
(二)綜合素養方面無法適應工作需求。辦公室文秘工作進行中,很多文秘人員是從其他部門轉過來的,沒有專業系統的文秘知識,對于現階段的實際工作需求,無法得到良好的滿足,這樣會導致實際工作進行中,無法充分有效地完成相關工作任務。同時現代電力企業相關技術更新換代情況明顯,在辦公形式和新科技方面轉換較多,文秘人員的知識更新速度較慢,并且參與到學習和培訓方面工作的機會較少,無法根據工作需求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三、提升辦公室工作水平的良好方式
(一)強化辦公室文秘的服務意識。辦公室文秘是電力企業領導的重要助手,相關文秘人員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執行意識和服務意識,能夠積極主動投入到相應管理工作之中。文秘工作人員需要在領導作出決策之前,提出自身的意見,而在領導決策指揮時,需要想方設法完成相關工作,切實有效執行各項工作任務。需要注意到,電力企業辦公室內部的文秘數量有限,需要充分提升工作效率,文秘工作人員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自身的工作方式,從日常的工作過程出發,做好相應的總結工作,并明確和理清辦公室的具體工作規律,從而針對自身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這樣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將能夠保持有條不紊的狀態,順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文秘人員的工作任務較重,相應的自主安排時間較少,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保持健康的心態,不斷調整自身的工作心態,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和處理各項工作。文秘工作人員需要樹立起良好的服務意識,開展真誠熱情的服務工作,完成各項工作職責,同時還需要針對電力企業內部各部門、單位之間的關系進行良好的協調,減少工作出現失誤、積壓和擱置的情況出現。
(二)把握辦公室工作的重點。辦公室文秘工作需要和多個部門、單位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為充分開展相應的協作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文秘人員往往自身缺乏良好的服務意識,影響到書面日常事務的實際處理效果,并且在日常工作過程中找不到工作重點,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工作信息,這樣會影響實際工作質量。文秘工作人員需要從實際工作出發,盡可能尋找到工作重點,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在實際工作中主動服務。
四、結束語
電力企業辦公室文秘工作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是實際問題處理經驗較為缺乏、綜合素養方面無法適應工作需求。對此,需要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加以應對,通過強化辦公室文秘的服務意識,把握辦公室工作的重點,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昊,王恒,徐振潁.分析電力企業辦公室文秘工作水平的提升策略[J].工業,2017(1):197.
[2]劉婷,張明,王巍威.有效提高電力企業辦公室文秘工作水平的策略[J].社會科學(全文版)(11):279.
[3]白俊明.提高辦公室文秘工作質量和水平的有效策略分析[J].經濟管理(全文版), 2016(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