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世嬌
摘 要:目前,互聯網金融已進入實質性的發展階段,隨之衍生出來的各類金融模式也遍地開花,吸引著不同行業、不同身份的人群爭相占據互聯網金融第一梯隊。對高中學生來說,理性的消費框架還沒有完全建立,獨立的賺錢及理財方式還沒有形成,導致出現了一系列的負面行為,給學習及生活帶來諸多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高中生;消費;理財
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互聯網金融模式的開發力度也逐步增大,相繼出現了P2P網貸、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金融機構等各類互聯網金融消費及融投資平臺。在龐大的互聯網金融體系中,高中生消費群體的數量也呈現出上升趨勢,逐步成為互聯網金融新形勢下的中堅力量。
一、互聯網金融與高中生消費、理財理念
互聯網金融已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談論最多的話題,它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并在生活中為廣大互聯網網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提供了便捷服務,而作為不具備賺錢能力的高中生來說,通過互聯網平臺消費已成為他們的主流消費手段。
(一)便捷、高效的消費模式激發了高中生的消費樂趣。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手一個智能手機的夢想已成為現實,高中生處在青春期與成熟期交界點,也是步入社會前歷練打磨的一個重要時期,由于他們的主觀意識已經形成,家庭與學校的監管已不能行之有效的限制其個人行為,因此,高中生使用手機、利用手機進行消費已成為普遍現象。
當下,各式各樣的互聯網店鋪和消費平臺應運而生,像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拼多多等,高中生打開商家的手機客戶端,琳瑯滿目、色彩繽紛的商品進入他們的視線,加之商品的價格相對實體店來說比較低廉,因此,通過互聯網購買所需的商品成為他們現實生活中主要的消費渠道。
互聯網商家的優勢就在于,突破了購物的空間限制,你身處南方可以買到北方的商品,你身處國內可以買到國外的商品,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購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而且有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務作為后盾,使商品很快就能到達購買者的手上。此外,眾多商家也完善了售后服務機制,確保消費者的基本權益,同時,商家在價格優惠的基礎還會不定期的舉辦一些優惠活動,購買商品享受折上折,這是實體店所不具備的條件,因此,高中生的購買力也在潛移默化當中實現了量的飛躍,并且在購物過程中找到了樂趣。
(二)分期付款產品刺激高中生的消費心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速度已然超出了人們的想像,除了網絡店鋪的盛行之外,近年來,互聯網各種分期付款產品也如雨后春筍,一夜之間席卷互聯網網絡。以“螞蟻金服的花唄”為主流的分期付款產品為高中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學生們通過短期的信用消費,刺激了消費心理,久而久之形成了循環消費模式,一發不可收。
高中生的好奇心勝,對新鮮的事物或商品沒有自控能力,在自身經濟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自然會借助于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滿足于自身需求的消費,這種消費理念一旦建立起堅實的根基,就會一直延續下去。
比如有的高中生,通過螞蟻花唄平臺,根據自己的信用分,評測出花唄的額度為500元,高中生就會參照于這個額度,在網絡店鋪找到自己中意的商品,恨不得一時將這500元的信用額度花光,因為它不可以提出現金,只能用作直接消費,高中生在刷額度數據時絲毫不會存在拮據感,他們把這種消費過程做為一種享受、一種樂趣。
(三)互聯網金融促進了高中生消費多元化的發展態勢。高中生的興趣很廣泛,除了學習課堂知識以外,業余時間,大部分高中生會傾向于自己的興趣愛好,一些具有時尚元素的戶外活動已成為高中生不可缺少的新鮮元素。比如單車騎行運動、攀巖運動、蹦床運動、模擬機器人、徒步背包客等,而這些運動需要配備一些裝備,生活中的實體店價格過高,而且種類、樣式不全,供學生參考和選擇的空間較小,而通過互聯網商城,可以進行多樣化選擇,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裝備。
因此,互聯網金融進一步擴展了學生的消費領域,使其注入了更多的新鮮和時尚元素,而不僅僅局限于穿衣、吃飯與生活必備品的購買。
二、互聯網金融對高中生消費心理及理財觀的影響
(一)跟風現象嚴重,欠缺理性消費觀念。互聯網金融格局日益完善,消費者的消費能力逐年上升,網民的概念也向消費者的概念轉化。目前,電子商務的商家們也想法設法推出新穎的具有感召力的營銷策略,“雙十一”、“雙十二”的營銷效應也因此得到最大化體現。
受大環境影響,高中生隨波逐流的融入到這個大群體當中,爭相搶購自己喜歡的商品,不知不覺將主動的消費理念轉變為被動的消費模式。比如有些愛美的學生,通過網絡商家平臺,購買了許多繽紛靚麗的服飾,而一些嫉妒心強的學生就會效仿她們,問詢這些學生服飾購買的平臺,通過消費行為的完成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像這樣跟風的消費理念直接影響高中生的理財觀念,對一些工薪家庭來說,無疑會雪上添霜。
(二)互聯網金融的潛在風險給學生帶來直接經濟損失。互聯網金融近幾年,出現了很多小額貸款平臺,卷入貸款平臺,受到經濟牽連的案例也不勝枚舉。對于高中生而言,理性判斷思維還處于不成熟階段,對各式各樣的平臺宣傳口號所吸引,不自覺得卷入到網絡信貸風險的陷阱中。
比如有些學生為了滿足個人需要,在得不到家長經濟支持的前提下,就會利用網絡貸款平臺,申請一定額度的貸款資金,用于日常開銷及興趣愛好的花銷,像購買一些游戲裝備、攀比一些時尚穿戴和同學間的吃吃請請,當學生將這些資金花光之后,才意識到自己并沒有償還能力,因為學生本身并沒有經濟來源,最后無法償還高額的本息,以至于家長出面,解決問題,甚至有些學生為了避免家長的責罰,通過一些不正規的手段獲取金錢,導致犯罪,造成嚴重的社會負面影響,對學生健康成長極其不利[4]。
三、如何建立正確的互聯網金融理財觀
(一)互聯網金融理財形式的多樣化。互聯網金融依托于一些正規的金融機構形成了相關的理財產品,像支付寶的余額寶產品就是很好的理財平臺,高中生的經濟來源一般都是家長日常的給予,以及過年、過節、過生日收到的紅包和壓歲錢,根據學生家庭條件的不同,紅包及壓歲錢的數額也有所差距,對一些家境好的學生來說,過一個春節就能收到上萬塊的壓歲錢,要想將這些錢妥善的處理,并實現自身的增值效應,學生完全可以通過余額寶進行操作,將壓歲錢存入其中,余額寶會按月按季按年支付其高于銀行機構的利息,而且,錢在余額寶當中也不會影響到日常的消費,可謂兩全其美。
(二)互聯網金融提升了高中生對多種理財類型的認知度。網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也相繼出現了第三方支付、電子銀行、手機銀行等便捷的交易平臺,人們可以通過手機直接完成支付、轉賬交易。而各大銀行金融機構也適時的在手機銀行上,推出大量的理財項目,包括一些長短期收益產品。高中生每天都過著家和學校的兩點一線的生活,除了依賴于手機和媒體提供的訊息外,獲取理財工具、理財產品的渠道比較單一,對一些新型的理財工具比較陌生,因此,通過手機銀行,可以及時吸收理財知識,認知理財工具和相關理財產品,開拓了學生視野,豐富了學生書本以外的金融知識。
四、建立正確的消費取向,樹立正向的理財觀念
新時代、新形勢下,高中生在掌握書本知識的基礎上,必須與時代發展相同步,在接觸互聯網金融世界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結合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形成正向的理財意識。
高中生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理念,養成艱苦樸素的習慣,在網絡平臺上消費時,切忌大手大腳和相互攀比,享受互聯網金融帶給我們快捷、方便的同時,從理性角度出發,建立節制消費、優化消費、合理消費、目標消費的良性框架。此外,家長和學校應建立密切的溝通交流機制,發揮身體力行的榜樣作用,將消費與理財的正能量理念傳遞給孩子,以此樹立孩子正確的消費觀與理財觀。
高中生應逐步完善自身的理性思維,提高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認知力,以正確的消費觀夯實理財觀的根基,在以學習文化知識為主導的高中時代,成為品學兼優、正向價值爆表的全能型學生。
參考文獻:
[1]任浴源.互聯網金融下的高中生消費與理財[J].現代商業,2018(4):269-270.
[2]劉彥君.互聯網金融對高中生消費行為和理財觀念的影響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8(1):112-113.
[3]繆可欣.淺析互聯網金融對高中生消費行為和理財觀念的影響[J].中國科技投資,2018(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