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淮
摘要:隨著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主題圖開展教學,主題圖的運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數學課本的可讀性,幫助學生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學習效率。本文介紹了主題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方式,并闡述了主題圖實施的教學意義。
關鍵詞:主題圖 小學數學 運用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較多的主題圖,大多數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這樣編寫教材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及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
一、主題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方式
1.結合教學內容及主題圖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主題圖是學生與數學間的橋梁,它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主動聯系生活實際,認識到數學對生活的重要性,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拉近數學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結合主題圖創設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想象及思考,提高學生認識及探究數學問題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加減法的應用題計算”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及主題圖內容,創設相應的生活情境:如在周六,媽媽正在做飯,突然發現家里的醬油用完了,媽媽給了你20元錢,希望你去小賣部買一瓶12元的醬油。你買完醬油后,請幫助小賣部的老板計算出他該找多少錢給你?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這樣的教學情境,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解答數學問題的能力及積極性,讓學生對加減法的應用計算形成初步的了解與認識。
2.通過主題圖提示語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教學效率
在小學數學主題圖教學過程中,提示語具有較為積極的輔助意義。教師可以通過主題圖提示語創設相應的教學環節。當主題圖旁邊提示語設置為幾個學生坐在一起時,就說明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討論及探究;若主題圖旁邊提示語提示的是教師,教師就應給予學生相應的引導,展開相應的教學環節,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3.結合教學需求適當增加主題圖的引導
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材具有較豐富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情境,給枯燥的小學數學教學增添了一定的趣味性。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以教學內容作為依托,適當增加主題圖的運用,突出教學重點,使主題圖更好地輔助數學教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主題圖運用的教學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主題圖能夠引導學生將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點變得直觀、形象,將枯燥的數學知識點轉變為有趣生動的生活情境,降低了教學學習難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主題圖還能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由于年齡、認知的限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對數學產生害怕和抗拒心理,不利于學生提高數學水平。運用主題圖教學可以促使學生自主參與數學學習,讓學生體會探究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巧運用主題圖的效果較為顯著,能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引導學生認識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康宏有.運用主題圖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7,(16).
[2]梁勇虹.試論主題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巧妙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7).
[3]顧建華.淺談小學數學主題圖的開發與運用[J].吉林教育:綜合,2015,(1).
[4]陳慶紅.如何運用主題圖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6).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虹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