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繼祥
【摘? ?要】?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以靈活提問激發學生的思維,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本文主要闡述了化學課堂提問的類型及策略。
【關鍵詞】? 初中化學;課堂提問;策略
提問是“課堂的生命”,教師以藝術性的提問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引導學生探求真理。好的提問如水投石,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幫助學生形成善思善問的能力。教師提出挑戰性的問題,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讓他們的思維在探究中變得更靈活。教師要尊重生本,張揚學生的個性,容納學生的奇思妙想,鼓勵學生的不同見解,讓他們在探究真理中有所發現、有所思考。
一、初中化學課堂提問的類型
提問,有識記性提問,通過回憶、判斷考查學生對概念、公式、法則等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這種提問簡單易答,學生只須逐字記住內容,不需要運用自己的語言去組織,但識記性提問沒有給學生自我表達思想的機會,抑制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有理解性提問,在對物質、公式、方法的對比中抓住基本特征,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內化,經過自己的重組再表達出來,從而達到對學習內容更深入的理解。有運用性提問,教師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從而讓記憶得以強化、理解變得透徹。教師要將概念、原理等融入情境之中,去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分析性提問,學生通過對關系、原理的分析,尋找原因并對結果進行闡述。有綜合性提問,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尋求結論,也可以促進學生根據已有的事實去推理可能的結論。有評價性提問,促進學生對知識結構的完善,能對自己的方法、經驗進行獨立思考后,融入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的見解。
二、優化初中化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1.精心設計問題,明確闡述問題。好的課堂總與精彩的提問如影相隨,好的提問能幫助學生勘破難點,達成目標,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預設時要合理選擇問題,要思考:提什么問題?為什么提這些問題?為什么這樣提問?要摒棄低價值、無價值的問題。如在《分子和原子》一課教學中,教者提出問題:“高錳酸鉀能不能無限制地研細?品紅放入水中,為何整杯子會變紅?為什么1升水+1升酒精不等于2升的酒精水溶液?”教者將化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去探尋、發現,產生探求知識的欲望。教師可以創設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將教學內容融入至情境之中,調動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至課堂。教師要精心挑選,以淺顯的語言為學生提供明確的指向。
2.面向全體學生,問題難易適中。課堂的提問要有一定的針對性,能圍繞教學內容,針對教學重難點、知識的關鍵點、學生的困惑點而問,能以問促學、以問促思,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激活、情感得以體現。教師的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到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教師設計的每一個問題,期待哪些學生回答,都要在課前預設好,相對淺顯的基礎題可以留給學困生回答,而有挑戰性的思維拓展題可以讓學優生回答,以培養他們愛思考的好習慣。教師只有兼顧整體,才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全面的提升。教師的提問類型要廣,可以針對新授內容進行提問,也可以在習得概念后追問一些拓展性問題,在習題課教學中要以探究性問題與應用性問題為主,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提升應用能力。教師可以豐富提問方式,以活躍課堂的氛圍,可以讓學生分組回答,可以隨機回答,用接龍式回答,也可以讓學生搶答,但無論用哪種方式,都要促進學生思維的提升,讓學生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3.創設教學情境,把握提問時機?;瘜W知識系統性強,內容之間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滲透的,新知識往往是從舊知識中引申出來的。教師在講授新知識之前,要聯系所學內容,與學生一起復習相關的舊知。如在《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一課教學中,教者讓學生回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用品是什么?實驗原理是什么?在化學課堂上教師要把握提問密度,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一些有思維深度的問題啟發學生深思。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現實問題聯系起來,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科學情感態度的形成。如在“水的凈化”教學中,可以用“你了解大豐自來水廠生產自來水的過程嗎?你知道本地‘三廢的處理措施嗎?”教師要把握時機,適時追問,可以通過重述、追問、強化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4.注重因生施教,把握難易梯度。教師的提問要把握難易程度,問題如果過于簡單,就難以達到啟智的目的。如果問題設置過難,令學生無從下手,高不可攀,就失去了提問的價值。教師要分析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與能力,并為學生設置適當的臺階,讓學生循序而進,通過跳一跳能摘到成功的果實。有時我們因課時少的原因而不敢提問,怕影響講授的時間,即使提出問題也多是讓學生集體回答,或是教師自問自答,這樣的提問失去了應有的價值。教師要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提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通過恰當的點撥,讓學生經歷從先前存在的迷惑到成功解決問題后的激動。教師在提問時要抓住重點、關鍵點,可以提出“問題鏈”,為學生提供一個指向明確、有邏輯關系的一系列問題,能幫助學生打通思路。當學生在回答時出現集體冷場的情況,教師忌大包大攬,直接把答案奉上,要將問題進行恰當地分解,引導學生去主動探討。當學生在回答中出現錯誤時,教師也不能急躁,要將錯就錯,以錯誤引出寶貴的生成資源,因勢利導地讓學生發現錯誤、改正錯誤。
5.正確評價學生,及時給予鼓勵。課堂上師生之間通過互動實現心靈的接受,教師要包容學生,接納學生,要肯定學生的正確回答,要贊賞學生取得的進步,讓他們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教師也要尊重差異,因生施評,對反應敏捷的學生要關注他們的思維過程,對基礎差的學生要激勵他們更多地參與學習,讓他們更積極地完善自我。
總之,在初中化學課堂提問中,教師要提高問題的質量,要指向明確、難易得當,有一定的梯度,能覆蓋每一位學生。教師要傾聽學生的回答,要不斷激勵、肯定他們,適時給他們提供積極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柏青.改進提高策略,優化課堂教學[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9.
[2]畢華林,高敬.關于化學課堂提問的思考[J].化學教育,2004.
[3]張俊.課堂教育:迸發智慧之花[J].江蘇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