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雯雯
【摘? ?要】?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以問題情境激趣引思,挖掘學習潛能,促進深度思考,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本文主要闡述了高中化學情境創設的原則、策略及有效方法。
【關鍵詞】? 高中化學;化學教學;問題情境
迫于應試的壓力,很多教師為成績而教,一再強調知識的重要性,杜絕問題情境的設計。殊不知,情境的創設,能引發學生思想的交流、思維的撞擊,能促進問題的解決。教師要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變教為學,激發主體意識,挖掘學習潛能,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提升。教育家杜威認為,疑難或不確定的情境能孕育思維,懸而未決的情感中蘊含著不斷生長的力量。問題情境,能讓學生在外部刺激下產生心理困境,從而產生解決問題的動機,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呈現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情境的驅動下習得知識。
一、高中化學問題情境創設的原則
1.啟發思考。“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問題情境的創設,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分析處理,實現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新知與舊知的矛盾,這恰是啟發式教學的“起點”。問題情境能啟發學生的思考,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發學生的思維碰撞,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
2.循序漸進。世間萬物都有特定的發展規律,有著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過程,問題情境也是如此。教師要考慮問題間的聯系,安排有梯度,實現問題與問題的銜接,能引發學生對問題情境的思考,能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把握,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化學知識體系。
3.把握有度。問題情境的創設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復雜,要有適度性,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幫助學生養成愛思、樂思的習慣。過于復雜的問題情境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能讓學生產生挫敗感,教師要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有適度的思維容量和思維強度。
4.富有趣味。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就會去主動研究問題。高中化學知識抽象、乏味,教師只有依據生情,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創設問題情境,“吊”起學生的胃口,能促進學生順利地獲取知識,能讓他們對問題情境產生積極的反應。
二、問題情境實施的策略
1.收集材料。化學素材來源廣泛,有諺語、模型、圖片、視頻等,教師要兼顧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從學生的生活中選材,并進行合理的加工。素材的選擇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引發學生的思維。化學素材的收集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托,形式要豐富多樣,內容要加以控制。不同年齡的學生的認知特點有所不同,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思維特點,選擇能拓展學生視野、打開學生思路的內容,可以是動聽的音樂、鮮艷的圖片、搞笑的視頻,能給學生帶來強烈的刺激,能幫助學生由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化學素材的選擇要貼近教學內容,不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與教學主題背道而馳。化學素材是豐富多彩的、各式各樣的,教師要注重素材的積累,收集化學知識的新聞、圖片、影像,在使用中再加以篩選。
2.創設情境。教師要充分發揮素材的效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創設問題情境,讓他們對化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讓他們不知不覺進入所創設的情境之中,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素材不能進行簡單的疊加。而要用問題將素材串聯起來,以恰當的切入點,幫助學生答疑解惑,促進學生的自主思考。如在《鎂的提取與應用》一課教學中,教者創設情境如下:氯化鎂可以用來制取生活中需求量很大的金屬鎂,如何從海水中提取氯化鎂?如何將氯化鎂變成我們需要的金屬鎂?
3.師生互動。師生通過有效的互動交流,能實現情感的溝通,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搭建聯系的橋梁,產生心靈的撞擊。教師要讓時于生,為學生提供討論交流問題的時間,引導他們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解決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能敢于主動提問的學生逐漸減少,教師要讓學生突破自己,能敢于提問、敢于質疑,在從學生的討論表述中發現錯誤并及時糾正,理清知識之間的關系。
4.回歸現實。問題情境創設價值取決于化學知識的應用程度,如果學生只有解決書本中的化學問題,而不能將所學知識遷移于現實生活,那么所創設的問題情境變會變得毫無價值。教師要通過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自主思維,將零散的知識進行整合,要讓學生對無處不在的化學知識充滿渴望,讓學生由化學現象引發思考,在探討化學規律同時,能提高自己的綜合技能。
三、化學問題情境化的有效方法
1.化學史料。化學發展史上有諸多引人入勝的故事與史實,教師以化學史料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化學的興趣,讓他們認識到每一個化學物質都經歷過艱辛的探索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堅韌不拔的學習品質。如在探究苯分子結構時,教者引出凱庫勒設想苯環結構的觀點,并引導學生畫出苯分子的結構示意圖,讓學生從史料中獲得啟發。
2.熱點新聞。化學與生活聯系密切,教師運用熱點新聞創設問題情境,以豐富的材料吸引學生,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促進對知識的理解把握。教師以化學實驗事故的新聞報道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實驗安全的重要性。
3.知識應用。化學知識的應用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化學氣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在學習鹵代烴的化學性質時,教者以燙發為例,提出問題:“為什么可以將頭發染成其他的顏色?”引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帶著問題去探究新知。
4.媒體技術。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能將微觀世界以圖片、動畫、影像呈現給學生,也可以用實驗軟件替代有危險的化學實驗,讓傳統教學的“不可能”成為“可能”。如在學習乙烯的化學性質時,教者以動畫演示乙烯與糗水的反應原理、乙烯與氯化氫的反應過程,能引領學生探尋化學現象,把握本質知識。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化學情境的創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促進他們對化學知識的深度理解。
【參考文獻】
[1]林美龍.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培養學生主體參與能力[J].亞太教育,2016.
[2]曹旭琴.知識情境化,問題情境化——高三元素化合物復習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化學教學,2014.
[3]王晶杰,張蓉芳,趙偉濤.創設問題情境,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