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學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第五中學,甘肅 蘭州)
隨著國家的整體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漸提升,特別是對具備優良品質的人才需求量更是大大提升。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傳播知識,同時還需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德育,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掌握豐富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具備更突出的道德品質,全面提升其綜合能力。初中階段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樹立的初級階段,因此也是學生綜合素質進行提升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更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幫助學生在發展中形成更為正確的思想觀念,幫助學生成為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本文就將詳細分析初中班主任應該如何開展班級德育。
班主任在實際教育工作中要想進一步完善德育工作,就需要先強化對學生的了解,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認識學生的實際問題所在。當前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具備較為特殊成長環境和時代背景。同時,每個學生作為獨立存在的個體,家庭成長環境也存在較大差異,特別是父母、祖父母對孩子的溺愛使得學生的自我意識十分強烈,并且父母和孩子的分離或是隔代教育問題也使得一部分同學缺乏有效教育,在此種背景下,學生更注重物質上的滿足,但是對于精神生活并沒有正確的認識,造成了學生的不平衡發展。所以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就需要注重對學生實際情況的掌握,特別是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要進行及時疏導,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1]。
要想進一步落實此項工作的針對性,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樹立起個人信息檔案,在檔案中詳細記錄學生的成長環境和生活背景,并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德育教學指導,從整體上促進學生正確認識生活、感悟人生。當然對于不同的學生要求教師采用不同的個性化指導,通過平時對學生的觀察和對話,對學生展開更有效的德育工作。比如,一部分學生家長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生活會選擇外出打工,對于這類學生,教師就需要加強對其心理工作的開展,從而給予學生更多的愛和溫暖。此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樹立遠大的理想,從而將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個人能力,在今后更好地報答父母,讓父母享受生活。
健康、良好的班級教學氛圍能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起到更大的幫助作用,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思想發展,還將幫助學生更有效地投身學習活動中。從學習上分析,班級中良好的學習風氣,學生也將受到感染,即便是定性不穩定的學生也可以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德育工作同樣如此,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除了家庭,班級就是其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因此班級的整體風貌對于學生的影響也是十分顯著的,如果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將努力學習作為最重要的目標,那么學生長期在此種背景下進行學習,其思想和道德水平也將得到顯著提升,這也要求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德育氛圍的營造[2]。
教育改革工作的落實給當前我國的教育工作特提供了更為明確的發展方向,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班主任在德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不僅要及時學習,同時還應該加強教育反思工作的開展,從而在反思過程中發現問題,在問題的基礎上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創新和優化德育方法[3]。在學校教育過程中,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在某種程度上班主任的思想層次和道德水平也是學生的德育學習方向,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注重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此外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通過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進一步掌握學生思想上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在教育工作開展中,班主任不僅要發現學生的問題,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身上的優點,從而幫助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建立起更大的自信,鼓勵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更準確的發展方向。
綜上所述,德育工作的開展是學生成長和學習環節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不僅對于學生人格建立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明顯幫助,同時還將大大提升學生對其他學科學習的動力。為此班主任更需要強化對學生的德育,在幫助其樹立正確思想觀念的同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大的幫助,最終實現教育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