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青勇+梁少芳


【摘要】本文以基于社會性別理論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狀況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對社會性別理論進行了闡述,并通過一份問卷調查進行相關方面的研究與分析,針對兩性關系下小學生課外閱讀狀況的特點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社會性別理論;小學教育;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此閱讀是人類進步不可或缺的重要行為之一。小學正是培養學生們的課外閱讀興趣的重要階段,是對學習知識的擴展與延伸,新課程的實施與推廣也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對于閱讀的影響在性別差異研究方面仍比較少見,而事實上,因為性別差異而導致男女在閱讀方面不同能力差異現象正在發生,因此,為了滿足新課程的閱讀要求,有必要針對基于社會理論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狀況進行進一步分析,從而提出相關策略,解決因性別差異帶來的課外閱讀方面的問題
一、社會性別理論概述
社會性別理論一般可分為人的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人的生理性別是先天性的,是一個既定的事實,無法改變。而社會性別則是在人類先天性別的基礎之上受特定的社會文化影響,慢慢被后天塑造出來的一種性別角色。在《英漢婦女與法律詞匯釋義》中,對社會性別是這樣解釋的:社會性別是指在社會文化形成下的對男女差異的理解并在其影響下形成屬于男性或女性行為方式與特征。這里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體特征與行為指的是社會文化會賦予先天性別的某些特定的規范與期許,從而相應地產生某種行為的傾向,這種傾向容易造成人們對性別的“刻板印象”,社會性別理論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就是兩性關系,基于對兩性關系這一新視角分析性別刻板印象與小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關系,對引導和幫助小學生確認屬于自己的性別角色,建立起健全的性別意識和健康完善的人格精神,實現性別平等與廣泛閱讀的互相促進,有利于兒童的精神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生課外閱讀狀況的性別分析研究
文章采用觀察法對小學生各個學段的課外閱讀過程進行觀察,采用訪談法,與學生進行交流,最后采用記錄法對學段學生課外閱讀狀況進行記錄,以便進行分析研究。該研究對某小學二至五年級150人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年級性別分布見表1。
隨后便對以上表格里人數首先進行“閱讀興趣”進行調查分析,我們發現很大一部分孩子還是很喜歡閱讀的,尤其是處于四、五年級階段的孩子,但就閱讀興趣來講,三年級的孩子閱讀興趣最為強烈,并且從整體情況我們發現小學生中女生比男生更喜歡閱讀。
在針對小學生喜歡閱讀的原因中,通過表2我們發現,各年級段的同學自己想看仍是主要原因,但整體呈下降趨勢,說明隨著學段增加升學壓力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在下降。但我們發現其外部原因基本相同,在數值上沒有多大變化,總的來說,由表3來看,自己想看仍是同學們的主要課外閱讀動力。
在針對小學生閱讀偏好問卷調查分析時,我們分了很多選項,這樣會使結果更加準確清晰。其中根據調查結果我們發現,女生的閱讀偏好按比例從大到小依次為兒童文學、百科全書、啟蒙藝術、漫畫卡通、勵志成長、益智類圖書;而男生的閱讀偏好按比例由大到小依次為兒童文學、百科全書、漫畫卡通、益智類圖書、成長勵志、啟蒙藝術。隨后我們根據人數、比例不同進行方差計算,我們可以得出女生更加喜歡藝術類圖書,而男生更加喜歡益智類圖書。對于其他數目則不存在明顯的差異。
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這一問卷調查時我們分別列出了以下原因:一是書的價格太貴了;二是沒有良好的閱讀氛圍;三是學習壓力大,沒空閱讀;四是課外讀書有點吃力;五是不知該如何選擇自己喜歡的書。我們通過這五項選址針對男、女學生們進行調查分析,并進行了相關計算發現,在閱讀遇到的困難男女差異方面,只有“課外讀書有點吃力”這一選項在男女差異中比較明顯,即男生相較于女生來講,明顯感到閱讀有點吃力。
三、小學生課外閱讀應對策略
(一)重視小學生男女性別差異,豐富教育理論內涵
從當前的教育模式來看,在小學生教育方面一再強調要重視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并提出了系列規律進行研究與探討,但筆者認為這還遠遠不夠,應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強基于性別差異的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要深入了解處于小學階段男女不同的身心健康發展規律,從而使得“因材施教”這一教育理論更加具有說服力,進一步豐富“因材施教”這一教育理論的內涵。因此小學教師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育觀念,要重視小學生在性別上的差異,根據性別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豐富教育理論內涵、提升教育理論的實用性,為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二)開展閱讀活動,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興趣
通過研究分析,雖然小學生課外閱讀方面存在性別的差異,但關于閱讀的興趣與原因自己想讀仍是主要閱讀動力,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小學生學段的提高,其閱讀興趣總體是呈現下滑的趨勢,小學階段是學生們心智發育的關鍵時期,此時小學生的學習動力來源仍比較傾向于“喜歡”“感興趣”,因此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僅是最好的老師,還是學習的動力,教師如何讓學生繼續保持高昂的閱讀興趣,仍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從學生興趣出發,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創建一個“閱讀角”,鼓勵學生們把日常讀過的好的課外書書名羅列出來,并可以簡單地介紹一下自己為什么喜歡這本課外書,或者寫一點讀后感,然后交由老師貼到“閱讀角”分享給大家,教師也可以參與進來,基于不同性別之下男女不同的閱讀偏好,為學生們推薦相關圖書,在此基礎上,為了避免學生在閱讀上養成“挑食”的毛病,教師可以每周舉辦一次“圖書交流”活動,鼓勵男女同學互換自己喜歡的課外書籍進行閱讀,擴寬學生們的閱讀視野與閱讀面,從而讓他們發現閱讀更廣更大的魅力。
(三)根據性別不同,強化閱讀指導
因材施教不僅僅是要根據一個人的天賦、資質、喜好而施以不同的教法,還要注意性別的不同,因性別差異帶來的教育學習問題也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課外閱讀同學習一樣,是學生們在基礎知識學習的進一步延伸,因此正如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因個體差異而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樣,在課外閱讀方面,也要根據性別不同施以不同的手段幫助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上述研究表明,男生在課外閱讀方面因閱讀更加吃力的原因要比女生困難得多,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性別的學生在閱讀方面加以分析,閱讀吃力不是一種錯,是性別使然,因此教師要做好有針對性的指導,在閱讀方面多給男同學一些指導,幫助他們克服這一閱讀吃力的問題,建立起課外閱讀的自信心。同樣,對于女生,在閱讀方面要善于挖掘其他的可能性,使女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均衡發展,充分發揮女生的閱讀能力優勢。此外,在具體指導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因材施教,還可以充分結合男女不同閱讀優勢,做到性別優勢互補,增強男同學與女同學在課外閱讀方面的交流,取長補短,采取更加靈活多變的方式強化對學生們的課外指導。
四、總結
綜上所述,基于社會性別理論之下,男女有著先天的在性別上的差異,還有著在后天受到社會與文化雙重因素影響之下的社會性別差異,針對各種差異的不同,為避免造成人們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引導和幫助小學生確認屬于自己的性別角色,建立起健全的性別意識和健康完善的人格精神,實現性別平等與廣泛閱讀的互相促進,使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文章通過問卷調查研究全面分析基于兩性關系下,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因性別問題帶來的各方面的差異與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期望會對小學生課外閱讀更有效地開展提供一點小小的幫助與建議。
參考文獻
[1]費紅輝.小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性別差異研究[J].教育參考,2016(5).
[2] 張冬梅. 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探索[J]. 基礎教育研究,2015(10)..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