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向東
【摘要】綜合實踐基地辦學的宗旨就是讓學生在實踐中通過各種活動的參與,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成長與發展。綜合實踐基地在開展實踐活動過程中必須要發揮輔助性、整合性以及創新的價值,這樣才可以讓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文章主要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以及重構進行了簡單的探究分析。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價值反思;實踐重構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課程系統的重要構成與補充內容,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不斷強化自身的實踐操作、理解、探究、分析等素質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開展中培養自身的集體意識、團隊精神。綜合實踐基地必須要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價值,基于學生的實際狀況以及既定目標,合理地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才可以充分凸顯綜合實踐活動的質量與效果。
一、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反思
(一)輔助性價值
綜合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可以整合各個學科的內容,通過提煉概括,利用不同知識之間的邏輯系統進行構建,充分彰顯知識的系統性以及邏輯性,讓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不斷加強對各種課程內容的深入學習。
(二)整合性價值
綜合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可以把一些傳統課程系統分散的知識進行整合,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進而讓學生深入理解以及掌握,進行組織編排,與學生的整體特征以及綜合特點相結合,通過不同模式、層次的課程開展,將不同學科領域中的內容以及問題進行整合,進而讓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形成獨特的視野以及思維方式,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
(三)創新性價值
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對學校課程系統進行拓展,促使學生全面、綜合地發展,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培養自身的探究以及創新意識,進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在各種社區服務、勞動技能教育以及不同形式的課外活動開展中,不斷地創新發展。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重構
(一)探究型綜合實踐活動
探究型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基于學生的課程知識掌握以及理解能力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類型,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認知,深入了解與掌握各種抽象的知識。在探究型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將一些課程內容在時間場景中進行融合。學生可以基于自主需求選擇與確定項目,也可以由教師提供題目或者項目建議。教師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生活經驗,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從自然與社會、學校與自我等不同角度對活動進行深入的分析。可以通過各種科技小發明、制作等方式開展,如開展主題為“小小工程師”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必須要加強對時代性以及科學性的重視,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各種科學技術手段,進而不斷啟發學生的思維模式,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使學生學會靈活應用不同學科的不同知識。
在探究型的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確定主題,設計方案,通過調查研究、實驗分析、觀察探究等方式,形成一定的創新精神。讓學生在實踐中加強對課程的了解,通過具體的事物以及操作活動,加強對自身的認知,讓學生基于自身的學習階段,對一些較為困難的抽象知識與內容進行了解,并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充分感受以及領會各種抽象的知識內容,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
(二)整合型綜合實踐活動
整合型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基于學生的實際能力以及學習狀況,強化不同課程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一個系統的、綜合的知識理念。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與觀念,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強化自身的感悟與體驗。在開展整合型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特征,從知識性與實踐性兩個角度開展,探究二者的契合點,讓其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進而不斷強化學生對各種知識的理解。
(三)體驗型綜合實踐活動
體驗型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自身的直觀感受,強化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不斷升華自身的精神境界,促進人格的完善。在開展此類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可以基于不同學生的實際狀況、興趣特長有組織地開展。
體驗型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以研究為主的活動,讓學生在方案制訂、調查與訪問、觀察與實驗、統計與整理等過程中增強體驗;第二種是以社會實踐活動為主,如開展主題為“水災逃生”“火災逃生”“大樓逃生”等的實踐活動;第三種是以項目設計以及技術實踐為主。對此,綜合實踐基地可以組織開展各種傳統的活動內容,如民族傳統節日、藝術節、成人禮、社團活動、社會調查、體驗活動以及社區服務等,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增強自身的直觀感受,進而在實踐中有效培養社會責任感、意志力,不斷優化完善自身的人格以及道德品質。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評價方式
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與傳統的學科知識系統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差異,對此,在實踐中必須要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避免運用知識系統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點評。主要的評價方式如下。
(一)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在評價過程中,必須要對學生的素質、能力、表現等進行綜合的評價,要保障評價方式與形式的多樣化,在評價內容上要對過程以及結果進行系統的分析。對此,在實踐中可以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個別評價、集體評價、形成性評價以及總結性評價等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對于學生的素質能力要重點分析,要始終秉持著公正性,要做到實事求是,要構建完善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記錄。在實踐中對學生評價的方式主要就是成果展示、研討答辯、訪談觀察以及成長記錄等模塊的構建,展示學生的實際狀況,加強對學的綜合能力、實踐能力、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念進行綜合的評價。評價的主要原則如下。
1.激勵性原則。指導者要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評價,要運用肯定、鼓勵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避免通過批評、說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點評,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完成各項任務活動。endprint
2.差異性原則。所謂的差異性原則,就是要基于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加強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重視,避免以相同的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這樣才可以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價值與效能。
3.全面性原則。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參與過程、態度、信息收集以及整理能力、社會調查處理能力、溝通能力、設置能力、寫作能力、實驗設計以及操作能力、語言表達、思維拓展以及歸納性精神與能力進行綜合、全面的評判。
4.過程性原則。就是在評價的過程中,要對學生參與的全過程進行系統的分析,對學生的各種表現、狀況、能力進行系統的評價分析,避免單純地通過結果對學生進行評價。
5.多元化原則。多元化,就是要讓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生個人、小組成員、教師個人、集體、觀眾等主體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多元化的評價,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系統的評價。
(二)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內容
1.要對學生在參與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態度以及表現進行綜合評價,了解學生的態度,是否認真地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的參與中任務完成的狀況,承擔的責任、義務,遵守紀律等實際狀況,了解學生在一些社會實踐以及社區服務中的具體表現等。
2.要對學生在活動參與過程中各種知識內容、方式手段的掌握以及應用狀況進行系統的分析,要對學生的信息整理與收集、觀察分析、數據信息處理、實際調查研究以及各種工具的應用能力與水平進行綜合評價。
3.加強對學生個性特征、品質的評價。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參與中的素質能力、協助能力、道德品質等進行評價。
4.科學素養的發展。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問題發現能力、分析能力、解決能力,在整個綜合實踐活動參與中的探究精神的分析以及學生的綜合知識應用能力評價。學生在整個綜合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的創造能力,看待問題是否有自己的想法與建議,是否具有創造性的思維品質,是否可以做到舉一反三等。
從綜合實踐過程、內容以及方式、主體等相關方面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評價,了解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狀況,了解學生存在的不足以及閃光點,進而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這樣才可以充分凸顯出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與意義。
四、結束語
作為專業性的綜合實踐學校,要想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效果與價值,在實踐中必須要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深入的反思與探究,了解其價值與意義,不斷重構實踐內容與形式,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了解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不足以及優點,進而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這樣才可以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寬寧.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反思與實踐重構[J].課程·教材·教法,2015(05):43-48.
[2]鐘英.反思與重構學校地理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對初中地理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設置的幾點思考[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08):7-9.
[3]潘小莉.多元價值背景下,語文課堂的“價值引領”如何做得更好——《認識自我》綜合實踐活動課案例及反思[J].才智,2011(16):103-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