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林紅
摘? 要: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關于“初中體育高效課堂構建”以及“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相關的研究日益增多,呈現著百花齊放的趨勢。初中體育高效課堂是體育課程改革的根本方向與落腳點,其質量好壞將直接影響到課程改革進程。因此,如何構建初中體育高效課堂,如何合理設計體育課堂教學,是每一個初中體育教師必須面對的教學難題,倘若要將體育新課標“健康第一,以學生為中心”全面發展基本理念落實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那么就需要廣大初中體育教師加強對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體育;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3?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6.001
體育課程又被稱之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從名稱變化可以看出這是新課改下對體育教育有了更加深層次的理解,即體育與健康相輔相成,通過體育鍛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包括體育意識、體育知識、體育行為、體育個性、體育技能以及體育品德等等方面。因此,倘若要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初中體育高效課堂,那么體育教師必須要結合體育教育各方面的要求,通過各種有效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升掌握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的程度,使學生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達到身心健康發展的目標。
1 初中體育高效課堂特征
1.1 系統性
系統性是初中體育高效課堂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指的是體育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需要將系統論作為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使整個課堂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初中體育高效課堂其本身就是一個有效的教學系統,包括教材與學情、指導思想、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評價等等。所以,在打造初中體育高效課堂時,要堅持以系統觀點,對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全面分析,例如,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確保教學活動能夠有序開展。
1.2 目的性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統一的,即師生應該共同參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教學活動,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的目標是引導學生能夠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將其培養成為綜合素質高,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打造初中體育高效課堂,必須以此為目標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并結合實際需求對各種教學活動進行優化,確保達到預期效果。
1.3 預判性
初中體育傳統課堂教學更加注重的是課程的程序化,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忽略隨時都可能變化的教學活動,一旦遇到突如其來的教學問題則難以有效應對。初中體育高效課堂構建的本質是教師有效完成教學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對可能發生的一切事件進行提前的預判。即便教學環境發生改變,還是教學內容需要調整,都可以靈活應對。
1.4 藝術性
教學本身就是藝術,那么初中體育高效課堂設計也具有一定的藝術性特征。這就要求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時,不僅要考慮到教學活動的科學性,而且需要考慮其藝術性。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選擇一些特有的教學手段,然后藝術性地將教學內容呈現在課堂之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一堂真正意義上的初中體育高效課堂,不僅能夠給學生峰回路轉的魅力,同時還會給學生帶來各種各樣的體驗。[1]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高效課堂構建,應該將系統性、目的性、預判性以及藝術性完美融合。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結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等等,對教學活動進行不斷優化,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2 初中體育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構建初中體育高效課堂的策略有很多,本文著重從提升教師個人魅力;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體育情境式課堂教學以及教學評價的優化等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2.1 提升教師個人魅力
通常來講,一名教師具有一定的個人魅力,那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言傳身教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引導。特別是對于初中學生來講,由于年齡較小、社會經驗不足,其心智不夠成熟,處于一個快速成長以及完善的重要時期。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持續保持著更加飽滿的激情,這樣才能與教師達到心靈上的交流與溝通,從而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與教師、學生積極互動。通常來講,一堂充滿魅力的高效課堂,會在教師個人魅力以及教學活動的基礎上,使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體育運動的魅力,不僅體現在個人運動本身上,更為重要的是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各種經歷,這些都會對學生綜合發展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因此,無論是體育運動項目,還是體育教學過程,對人格發展以及完善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影響,將兩者充分結合,就能打造一堂充滿魅力的體育課堂,并對學生人格發展以及完善產生積極的影響。[2]
例如,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對于可能進行考試的科目來講,學生往往比較用心,但是對于一些明確不會考試的體育項目來講,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積極性就會顯得比較消極怠慢。剖析其原因,這不僅是因為學習內容所引起的區別,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本身沒有興趣,或者說整個過程無法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因此,如果體育教師有著一定教學魅力,那么便會將同樣的體育課程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例如,在教學“籃球單手肩上投籃與三步上籃”時,當學生正確的動作得到體育教師的及時贊揚時,或者是學生自己通過學習以及鍛煉之后成功將籃球投進時,往往都會有一個非常愉悅的身心體驗。同時,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以“三步上籃”為例,首先,要對自己所邁出步伐的大小進行調整,切忌不能走著上籃,要用跑的方式完成。特別是對于初學者來講,應當先練習慢動作。在正式三步上籃的過程中,在心中要默念一步、二步,到三步時已經起跳了。步幅大小應和平常跑步大小一樣,這樣比較自然。當離著籃筐較遠而開始三步上籃時,要把步幅邁大一些,否則第三步起跳會發現離籃筐很遠,不容易將球投進。反之離籃筐很近了,要調小步伐,否則第三步跳起很可能跑到籃板后面。整個講解過程盡量通俗風趣、口令干脆清楚、語速適當、肢體表達、邏輯清晰。這樣的教學過程是非常具有魅力的,學習接受率以及掌握率往往很高。與此同時,教師的個人魅力也會體現其中,但學生會更加關注教學過程,而不會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師身上。
2.2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構建初中體育高效課堂的主要理念之一,本文所提到的因材施教,不僅僅只是根據學生個體而言,同時還將涉及到很多其他的方面。
第一,因材施教,需要根據不同班級的學習風氣、整體素養等等方面,進而明確該班級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式。關于班級學習風氣的差異,例如,如果一個班級的整體學習風氣比較好,那么則以自主練習為主;如果一個班級的整體學習風氣較為一般,那么則應該以教師組織練習為主,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從學生素質角度來講,如果一個班級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較為一般,應當既定教學目標,將相關要求適當放寬;如果一個班級學生的身體素質比較好,則可以適當提升體育運動的要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挑戰積極性,從而達到提升效率的目標。
第二,從學生個體因材施教。班級之間存在差異性,而學生之間同樣也是如此,具體體現在:個人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以及身體素質等等方面的差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各個影響因素,盡可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3]
第三,教材內容差異性。而因“材”施教中的“材”,則指的是教材,即教學內容的差異性。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不同的練習手段。例如,在田徑項目中,該項目中基本都屬于個人競爭類項目,而教學重點不僅要重點講解教材上的動作,而且要更加注重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對于籃球、排球、足球等等團體協作的項目來講,在教學主要技術動作之前,則教學重點是如何提升學生的球性;在完成技術動作教學之后,除了對技術進行練習之外,則要更加注重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不同的體育項目對于學生的具體要求有著一定的區別。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充分把握這種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從而達到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
2.3 小組合作學習下的高效
初中體育小組合作學習指的是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為能夠有效完成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個人綜合能力、學習興趣、需求以及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將班級學生劃分成為“異質小組”與“同質小祖”,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達到高效課堂的目標。《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可以通過體驗、實踐、感知、參與合作等等方法,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為了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的放矢,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之前,教師有必要清晰地告訴學生,需要做什么,應該做什么,最終需要達到什么樣的結果,一句話來講就是要以目標為出發點進行小組合作,這樣有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創新意識、求異精神、團隊協作意識等等。[4]
第一,以個人技能層次為標準進行分組。例如,在教學“體操的組合動作”、“籃球上籃技術”以及“足球帶球過人技術”時,這幾類項目可以先將學生劃分成為運動技能A、B、C三個層次,然后再進行分組,確保每一個小組都有三個層次的學生,即“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狀態。通常來講,A層次學生基本上都已經熟練的掌握了一些技能,且身體素質比較好;而B層次的學生,雖然掌握運動技能的水平良好,但是身體素質不夠全面;C層次的學生,運動技能以及身體素質都比較差,難以有效完成一個動作技術。因此,一個小組之內涵蓋三個層次的學生,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的目標,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幫忙、合作,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
第二,基于個人體能進行分組。個人體能就是個人運動素質,指的是個人在運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學生差異性的存在,所以每個學生的體能都將不同。但是為了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按照個人體能進行分組。筆者所帶班級中的男生有20人,按照體能將其分為A、B、C、D、E 五個等級。同時,每一個等級之中包含4名學生,并按照每一個等級出一名隊員的方式,又重新組成4個異質小組。這樣每一個小組之中會有不同體能的學生,那么在對抗類體育項目中,學生體能就可以得到互補,組內有能力相近的同學,也有能力較高的同學,能力好的同學帶著能力較差的同學,則能夠與其他組進行對抗,從而實現共同進步。
2.4 體育情境式課堂教學
情境式課堂教學是實現體育高效課堂的常用手段,在實施情境教學時,必須緊緊圍繞其教學目標,并充分考慮到學生以及環境的實際情況,進而設計出符合教學需求,與初中學生認知特點相符合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可以沉浸在情境之中,不僅獲得一定的真實情感,而且能夠習得知識與技能。[5]關于初中體育課堂情境教學方案設計及步驟:
以初中“障礙跑”教學為例進行,在進行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初中體育教師要扮演好主導人的角色,而學生則是整個情境參與的主體。在創設情境時,要以“健康第一”為設計原則,并積極參考《體育課程標準》與《體育與健康》的相關內容,面向全體學生,將初中“障礙跑”這一比較有難度的教材內容轉變成為學生喜歡且樂于接受的內容,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進來,得到培養、發展以及提升。對于初中普通學生來講,障礙跑運動項目難度比較大,但是實用價值比較高,在一定距離之內自然快跑,且途中需要用到鉆、爬、跳、跨等等方法,從而越過各類障礙。該教學內容需要以校內外自然環境為載體,并根據學生人數以及具體外部環境的影響,從而對障礙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尤其是對于一些特殊情況的學生,允許他們使用不同的方法越過障礙。整體來講是通過創建情境教學模式的練習內容,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第一,做好情境導入,可以通過語言進行引導,教師帶領學生模仿動物的活動,例如,青蛙跳、猴子爬、兔子跳、小熊走、老鷹飛、大灰狼爬等等。同時,結合各種音樂帶領學生做熱身操運動。第二,情境開展。此時,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創設一些路障情境,例如:小溪(跨)、高山(爬)、山洞(鉆)、樹林(繞)等等,而學生可以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物,然后以動物的方式來越過各種障礙,從而習得相關技能。同時,還可以結合小組合作模式,將學生分成四組,由組長帶領隊員分別到“小溪”、“山洞”、“樹林”、“高山”等等場地開展自由單項的練習,并且每5分鐘小組必須換一次練習場地,待學生們練習完之后,小組之間進行比賽。
2.5 強化多元、注重自我的教學評價
新課標指出: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初中體育教學評價應該以多元化評價為主,即需要從多個領域去找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從而幫助學生能夠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發展與進步。逐步減少學生之間的橫向評價,使學生能夠在個體進步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突破自己。課堂評價內容要涵蓋學生的體能、體育知識、體育技能、參與熱情、學習態度以及團隊協作等等方面,同時要求學生善于對自身進行評價,明確自身優勢與不足,并通積極因素去克服,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不斷優化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率,進而打造初中體育高效課堂是新課改下體育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這就要求廣大一線體育教師,能夠深入解讀并領悟新課改理念,以培養學生體育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原則,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加強力度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完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服務。這樣的課堂才是初中學生喜歡的體育課堂,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 張自良. 打造高效初中體育課堂初探[J].學周刊,2018(15):159-160.
[2] 張云英. 初探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3):24.
[3] 鐘穎斯.提升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實驗探索[A]. 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三卷),2018:4.
[4] 錢鈞.如何構建初中體育高效課堂[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2):83.
[5] 鐘干南.淺談提高初中體育課堂高效性的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 15(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