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茹
摘? 要:2018年4月,上海體育學院研究團隊研制的《青少年運動技能等級標準》的發布,有效解決了運動技能“失范”和體育課程評價困難等一系列問題。根據《青少年運動技能等級標準》的建構體系以及特點,探析對學校體育發展、教師發展以及學生發展的意義及啟示,為今后學校體育工作奠定科學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青少年;運動技能;學校體育;評價標準
中圖分類號:G807?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6.014
1 背景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到,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學習并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技術動作與方法,衛生保健知識等。評判青少年運動技能掌握程度的“標準”缺失,以及由此導致的運動技能教學“失范”和評價困難等一系列問題是導致學生運動技能掌握不力的關鍵因素。因此,2018年4月15日,我國第一套涵蓋田徑、足球、乒乓球等11個運動項目的《青少年運動技能等級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在上海面向社會公開發布。該《標準》由上海體育學院研究團隊歷經3年多研制出來,公開發布后受到國家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以及上海教委的持續關注,也在社會各界引起了轟動。本文以《標準》為基礎,探析對今后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啟示。
2 國家政策的導向性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教育部門針對學生的運動技能評價標準及要求多次發布重要文件,力求在政策上引領教師認真教學,學生努力學習。[1]從2007年到2016年,國家連續發布了四個政策性文件,文件中明確提到了讓學生掌握一至兩項運動技能,這說明了青少年技能掌握與其健康成長效益之間關系密切,同時也表明“技能掌握”目標的艱難。體育界知名學者毛振明教授曾撰文指出:學生熟練掌握一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已經是“百年困境”[2]。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教、學生學,但老師教的如何、學生掌握的如何,以及學生對各項運動項目的掌握已經達到什么等級,沒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標準。《標準》的出臺,有效解決了如何評價體育運動技能掌握情況,一是讓政策落地實施,找到了可靠的抓手,進而使政策發揮出效力;二是打破了理論與實際之間的界限,以政策為指導,使實踐煥發無限活力!
3 《標準》對學校體育工作的啟示
3.1 對學校發展的啟示
2017年11月,國家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聯合制定出臺了《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文件中明確提出要研究并建立青少年運動技能等級評定標準,將學生的運動技能等級成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去。運動技能水平是衡量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檢驗教師教學成果的重要指標,政策文件中要求學生至少掌握1-2項運動技能,這是對體育教學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在現行的體育教學環境下,如何評價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是體育課程改革的一大障礙。這個問題不解決,將對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效果檢驗和深入推進、青少年體育素養水平評價的實施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學校教育不僅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要任務,還要擔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重任。[3]學校體育一方面要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保障身心健康發展,另一方面還要擔負著學生運動技術的學習與掌握,提高運動水平的重要任務。因此,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評價是一項評價教師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習得情況的實際應用[4]。在大中小學,目前僅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這一項官方評價標準,無法全面科學地對各項運動技能的掌握進行評價。《標準》的出臺,讓學校有了更加直觀的評價標準,一是可以了解體育教師的教學質量如何,二是可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
對學校而言,《標準》的發布一是讓廣大體育教師“有內容可教”,根據《標準》的測試內容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二是讓學生“有內容可學”,真正了解到自己的運動能力處于什么樣的水平。
3.2 對教師發展的啟示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場所,體育教師是學校的主要成員,學校體育工作的具體實施要靠體育教師,體育教師在學校乃至學校體育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師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關系到學生的發展。
《標準》里面的測試內容,都是以整體、連貫性為主,要求學生能夠同時運用多種體育運動技能,全面發展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體育教師可以依據《標準》,針對性地對某項體育運動項目進行教學,不僅有教學內容,還有測試標準,檢驗自己教學成果的同時也檢查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謂是一舉兩得。《標準》具有客觀性強的特點,在研制過程中盡可能采用智能化的測試手段,能夠有效避免主觀因素。此外,還對各運動項目的測試場地、器材、設備、測試者及被測試者提出了統一要求,從而保證了不同測試基地間測量的可信度。《標準》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及測試方法的便捷性能夠為學校開展體育技能教學、評定學生體育技能水平提供技術支撐,能夠為教育部門開展學生體育素養測評提供科學便捷的工具,更好地實踐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育人價值。
教學評價應是一項長期性、過程性的評價,《標準》的出臺,利用等級制度的標準,不僅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還可以對學生的運動技能掌握情況進行科學合理化的評價。
3.3 對學生發展的啟示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體育學習的主體,學生應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發揮自身的各項特點[5]。在日常的體育課中,學生應該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相應的技術動作或鍛煉方法,并能夠在課后進行體育鍛煉,進而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評價,一直沒有統一的標準,學生掌握技能達到什么等級了,老師不清楚、學生不了解。《標準》能較為客觀反映出個體運動技能水平的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參加《標準》測試,就可以看出個體的學習以及運動技能掌握情況。
《標準》分為了“4等12級”制的體系架構,所謂“4等12級”,即入門級、提高級、專業級和精英級,且每個等第包含3個級別[6]。值得一提的是,精英級(10-12級)是與《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相銜接的,這也就填補了多年來《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以外運動技能測試標準的空白,同時讓學生之間有一個良性的對比發展,激發學生學習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以及參與訓練的認真性,這與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求十分貼合。《標準》具有引領性強的特點,不同運動項目的相同等級難度設置基本對等,具有一定的層次性。《標準》的指標設計充分考慮到運動項目參與主體的獲得感,青少年在每一階段的進步均能通過等級的進階得到證明,從而更好地激發和維持青少年積極參與運動的熱情。
4 小結
《標準》的出臺給學校體育教學提供了具體的參考依據,助力學校體育的健康快速發展。
《標準》的發布,能夠為學校開展體育技能教學、評定學生體育技能水平提供技術支撐,能夠為教育部門開展學生體育素養測評提供科學便捷的工具,更好地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價值,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標準》的出臺,將每個運動項目進行了科學精細化的劃分,鼓勵青少年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彌補了《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之外的空白,促進全民體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登崇.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2] 毛振明,楊多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與學校體育改革施策(一)[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 52(2):6-7.
[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Z].2016.4.
[4]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Z].2007.5.
[5] 毛振明.遐想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與“無效”[J].體育教學,2015, 35(1):4-5.
[6] 唐炎.《青少年運動技能等級標準》的研制背景、體系架構與現實意義[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8(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