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逍遙


文章編號:1674-120X(2018)36-0063-02
摘 要:“數學好玩”是指不僅要讓學生覺得好玩,課堂氣氛活躍,還要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更活躍,讓學生在數學教學中培養良好的數學素養,從而真正讓數學課堂“好玩”。文章從抽象、推理、分析三個角度感受數學本質、經歷知識形成、運用數學思想,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數學好玩”;培養;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數學好玩么?
好玩!
若被好奇心牽著,數學好玩!
若逃離了“題海戰術”,數學好玩!
若能讓大家腦洞大開,數學好玩!
數學真的“好玩”么?那就讓我們一起進入“好玩”的數學。
說起“數學好玩”,難免讓大家想起熱熱鬧鬧的場面。那么數學真的好玩么?學生又學到了什么呢?數學的核心素養又是什么呢?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學習者在學習數學或相關領域時所應形成的綜合性能力,是數學的教與學過程中應當特別關注的數學素養。數學源于生活,也必須扎根于現實生活,并應用于現實。“數學好玩”是指不僅要讓學生覺得好玩,課堂氣氛活躍,還要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更活躍,從而真正讓數學課堂“好玩”。那么,在“數學好玩”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特別是培養讓學生主動去學習、會學習、愛學習呢?筆者以“奧運中的數學”為例,從以下三個方面重點關注。
一、以“抽象”促探究,感受“數學本質”
“奧運中的數學”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好玩”的一個內容,在學習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小數運算、觀察位置等知識,本堂課主要通過“奧運”的素材,讓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體育比賽中的相關實際問題,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素養。
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為目標的數學學習不能只是記住公式、法則,然后像計算機那樣按程序進行運算,而是應該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整個過程中逐步體會數學的本質,理解數學的精髓,打通學習的通道。任何外在的數學形式都應為理解數學本質而服務。下面以田徑比賽為例。
師:這是2004年110米跨欄沖刺的瞬間。劉翔打破了當時的奧運會記錄,用時12.91秒,獲得了冠軍。你能猜猜當時的奧運紀錄是多少?
師:你們的意思是當時的奧運會紀錄數字肯定比12.91大。當時的奧運會紀錄是12.95秒,劉翔的用時比奧運紀錄少了多少秒?
學生口答。
師:想想看,0.04秒你能干些什么?
生:什么都不能干。
師:是的,0.04秒確實很短。但是要想突破這0.04秒,卻要付出多少的心血和努力啊!真是神奇的0.04秒啊!
師:再看,這兩位是劉翔的強勁對手。加西亞是季軍,用時13.20秒。請你估計一下亞軍特拉梅爾用時多少秒?
生:在12.91~13.20秒之間。
師:為什么?
生:因為他是第二名,要比12.91秒用時多,要比13.20秒用時少。
師:分析得真好,特拉梅爾的比賽成績是13.18秒。
師:這是他們的比賽成績,你們覺得下面哪副圖有可能是沖刺瞬間?為什么呢?
生:特拉梅爾和加西亞之間只相差0.02秒,特拉梅爾和劉翔之間相差0.27秒,特拉梅爾和加西亞距離近一點。
師:看來你們對數字的感覺真不錯。
教材中呈現的110米跨欄比賽,這里隱藏的數學本質是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減法等。看上去熱熱鬧鬧的奧運比賽,其實就是為了數學本質服務。這樣一個素材,其實是為了學生對之前的小數的知識進行運用,學生能夠通過這個素材,舉一反三學習小數比較大小以及小數加減法,必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個活動主要讓學生能夠感知運動的快慢跟時間有關,跟時間相差的數量有關,讓學生能夠根據數的相對大小來判斷,幫助學生利用數據相差大小的關系來確定三人的比賽成績示意圖。由于剛進入課堂,學生還在自我調整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師生互動,讓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而且這個環節的活動選取的計算素材都是學生能夠根據口算來解決的,讓學生感受到原來數學計算是這樣的簡單,可以“玩一玩”,同時在計算的時候發現:小數的運算在體育賽事中經常會碰到。
二、以“推理”促思考,經歷“知識形成”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學習獲得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不斷地去發現,不斷地去實踐,因為這種發現的結果讓人印象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系。“數學好玩”的內容信息量比較大,這就需要教師創造合適的條件,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抽象出數學信息,用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推理,解決有關的數學問題。下面以跳水比賽為例。
師:2004年劉翔獲得了男子110米跨欄比賽的金牌,為國爭了光。我們現在去2008的奧運跳水賽場看看中國運動員的風采。
師:看到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生:暫時的名次。
生2:何沖比秦凱高了幾分。
師:何沖暫時領先,能否取得最后冠軍,要看最后一跳。最后一跳開始了。
師:那何沖能不能得第一呢?請你自己拿出作業紙認真完成。
(以下是作業紙上的內容)
何沖領先德斯帕蒂耶斯32.45分,秦凱落后德斯帕蒂耶斯7.65分。
我認為第一名是(? ? ?),第二名是(? ? ? ),第三名是(? ? ? ?)
理由:
。
師:寫好的同學可以輕聲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匯報。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1:假設何沖之前是532.45分,德斯帕蒂為500分,秦凱為492.35分,那最后一跳之后,何沖為633.15分,德斯帕蒂為596.90分,秦凱為590.35分。所以何沖排第一、德斯帕蒂排第二、秦凱排第三。
師:這是一個好方法。
生2:100.70>96.9,最后一跳,何沖比德斯帕蒂分數高,所以何沖最后要比德斯帕蒂分數高;雖然最后一跳秦凱比德斯帕蒂高1.1分,但是之前落后了7.65分,所以最終何沖第一名、德斯帕蒂第二名、秦凱第三名。
師:這樣也能知道他們的名次。看來你們的方法都能解決跳水比賽中的問題,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快速解決問題就是最好的方法。
在研究之前,學生不知道之前他們三人分別的比賽成績,只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這對一部分學生的研究產生了一定的挑戰。其實,用假設法、計算法、估算法等方法都能解決跳水比賽的問題,學生在推理分析實踐中,選擇了適合自己研究的方式來解決排名這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時,提倡學生用多種解決方法、策略,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增強探究數學問題的欲望和提升學習數學的信心。學生在探究跳水問題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的問題,用辯證的方式來解決體育中的數學問題,在探討的過程中產生思維碰撞。
三、以“分析”促感悟,運用“數學思想”
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廣泛應用,不但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和信心,更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在射擊的練習過程中,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驚喜”,分析轉敗為勝的原因。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還讓學生感悟數學文化的內涵,感受民族團結帶來的喜悅,體會數學帶來的美。“奧運中的數學”不僅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不僅是有用的工具,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聯系到體育精神,促進人類的團結、進步、發展。下面以射擊比賽為例。
師:再讓我們到下一屆奧運會的賽場上去感受射擊比賽吧!請看大屏幕。
(出示信息:中國選手郭文珺,法國選手格貝維拉。打過7槍后,郭文珺總成績落后格貝維拉0.2環。)
師:最后還有3槍,這是第8、第9槍的成績。冠軍到底屬于誰呢?還要看最后一槍。
請看郭文珺的最后一槍(10.8)。她能得冠軍么?
生1:能,這個分數已經很高了。
生2:不能,還要看格貝維拉的最后一槍。
(學生有說能的,也有說不能的,意見不能統一。)
師:那么到底能不能呢,請同桌兩人一組一起來研究一下。
學生匯報。
生:第8、9槍,格貝維拉比郭文珺高0.3環,之前又比郭文珺高0.2環,總共高0.5環,她只要最后打10.3環就可以獲并列冠軍了。這個環數對于奧運選手應該不是很難,所以我們覺得格貝維拉會獲得冠軍。
生:郭文珺落后格貝維拉0.5環,這個環數相差得還是比較小的,郭文珺反超還是有很大的可能的。
師:看來格貝維拉的最后一槍至關重要。來啦(8.8環)!
師:你認為格貝維拉為什么會打出8.8環?
生:太緊張。
生:太驕傲。
師:郭文珺在一直落后的狀態下,沉著冷靜,為祖國又獲得了一枚金牌。格貝維拉心態卻不夠穩定,出現失誤。因此,我們學習也要冷靜細心。
數學核心素養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數學能力,而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射擊比賽的結果常常是難以預料的,這就需要學生去分析數據產生的可能性。同伴合作探討,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碰撞,學會與同伴合作,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面對生活中的數學信息時能夠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
四、結語
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基于數學知識技能,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綜合性、階段性和持久性。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感受數學的實際應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分析數據的能力,彰顯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奠宙,鞏子坤,任敏龍,等.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大道理——核心概念的理解與呈現[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陳 曦.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的若干思考[J].小學數學教育,2018(Z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