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亞琴
摘 要:基于南京市莫愁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我校)“藥物制劑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者借助“雨課堂”平臺,結合原有的教學模式,構建了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新模式,整合課前、課中、課后環節,以求提高課程互動性,提升教學效果,推動教學改革。
關鍵詞:雨課堂;“藥物制劑技術”;翻轉課堂
一、雨課堂介紹
“雨課堂”是清華大學和學堂在線共同研發的一種新型智慧教學手段,以教師和學生最為熟悉的軟件PPT和微信為基礎,實現“課前—課上—課后”的全面互動[1]。通過“雨課堂”,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將課前預習PPT實時推送到學生手機上,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教師及時掌握學生預習進度、答題時間,獲得學生自己研習反饋信息;課堂通過“雨課堂”實現學生實時答題、彈幕互動等,并實時采集課堂教學行為數據;課后推送復習資料,以實現對學生疑問的解答,讓學生個性化安排學習時間和次數。
二、實施過程及結果
1.一般資料
本次教學選擇了我校2014級47名高職藥物制劑技術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男生9人,女生38人。
2.教學內容
根據教研組實際情況及“雨課堂”特點,選擇“藥物制劑技術”中藥傳統劑型煎膏劑的教學內容進行實施,共1課時。
3.實施過程及結果
(1)課前預習。過程:首先,教師進行學生課前學習資料的制作,并通過“雨課堂”平臺向學生推送學習資料并布置學習任務;其次,學生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并通過“雨課堂”及時反饋問題;最后,教師在后臺搜集學生課前預習數據,及時解答學生疑問。結果:有82.98%(39人)的學生完成了課前預習任務,有12.77%(6人)完成了部分預習任務,還有4.26%(2人)沒有預習。
(2)課堂教學。過程:教師根據學生課前學習反饋的問題,對難點、重點部分進行了解答與討論。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煎膏劑的制備,教師設計了兩道多選題用于知識的鞏固與理解,學生進行限時答題,教師根據學生答題統計數據發現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答,另外學生還通過投票參與課堂討論。結果:本次課共有43人參加了上課,有4人請假。課堂練習一完成情況:正確率達83.7%(36人)。課堂練習二完成情況:正確率達86%(37人)。對于投票題,72.09%(31人)吃過成品煎膏劑,4.65%(2人)既吃過成品煎膏劑又吃過定制煎膏劑,還有23.26%(10人)沒吃過煎膏劑。
(3)課后復習。過程:教師發布課后測試題,學生完成測試題后,教師搜集“雨課堂”后臺數據,評估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了解學生完成學習時間、互動情況。結果:參加上課的43人都完成了課后測驗,37人在80分以上,而其中有21人得了滿分。
三、討論
1.“雨課堂”有助于翻轉課堂的 開展
通過“雨課堂”后臺數據的分析,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學生預習的進度、做題正確率等,這些可能會改變教師在傳統翻轉課堂中相對被動的地位。教師根據這些數據反饋結果,教師可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組織的側重點,從而提高學生翻轉課堂的學習體驗及學習效果。
2.學生認可“雨課堂”教學平臺
課后對“雨課堂”的使用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100%的學生都表示更喜歡“雨課堂”輔助教學,主要原因如下:95.24%學生認為老師在上課時可以將PPT實時傳輸到學生的手機上方便他們記筆記,88.09%學生認為他們可以在課下通過PPT進行復習,73.81%學生認為老師可以實時布置題目了解他們掌握知識點情況,50%認為老師可以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
3.不足與建議
“雨課堂”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使用手機端,在便于學習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有部分學生利用手機進行與學習無關的活動,因而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強調手機的正確使用。在后續的研究中,將改進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教學實施方案,設立對照組以進一步了解該教學方法的效果,為進一步提高“翻轉課堂”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王瑞娟,印志鴻.雨課堂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計算機,2018(1):38-40,44.
[2]孫 曄.淺談混合式教學工具雨課堂的使用[J].新絲路(下旬刊),2016(1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