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引泉
摘 要:通過對中職學生美術學習現狀的分析,明確中職學生學習美術存在的具體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根據當地實際進行美術模塊設置及拓展。
關鍵詞:教學模塊拓展;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多樣性
一、現狀分析
(一)目前我國大多數中職學校教育中,注重實用性的技能課程開展,在美術教育教學安排上,課程設置較少
除此之外,學校一味的追求教學成績和教學質量,追求學生的就業率,而忽視了美術教育等關乎學生審美創造力和想象力開拓的課程,美術課程的教育教學一般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將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以及藝術鑒賞能力落到實處。
(二)教師專業知識和相關審美鑒賞技能不足
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創造力局限于教師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師在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上的不足,導致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程度降低。學校的科研教學能力薄弱,教師本身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不足,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在教學中不能做到以人為本。
(三)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仍然拘泥于傳統形式
美術教育仍然是以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為主。對于課外實踐以及綜合性活動學習很少開展,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得不到提升。大部分的中職美術教育仍然是以寫實為主。
二、對策分析
(一)增強專業美術知識的理論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
在中職美術教育中,必須加強學生的美術專業知識和理論教學,只有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才能為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創造奠定基礎。專業的美術知識理論學習不僅包括書本知識還包括相關的技能專業知識。隨著網絡化和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在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上,也要注重相關輔助知識的學習,攝影、PS、顏色搭配以及構圖等方面的專業理論化知識。
(二)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
1.通過校園環境陶冶學生的藝術審美情操。中職美術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環境熏陶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校園是學生每天接觸最多的場所,學校的每一花草,都是學生創造創作的良好素材,學生衣著搭配以及行為舉止等都是教育者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的最貼近生活的素材。比如在校本教材泥塑教學中,尤其是農村來的孩子對玩泥巴也有獨特的情懷,在玩泥巴的過程中可以使他們身心得到放松;學生對泥塑的理解很膚淺,通過欣賞作品豐富涵養,積累創作需要的文化底蘊;通過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通過參觀美術展覽館、陳列館培養學生們的藝術審美能力。中職美術教育不應該拘泥于傳統的課堂教育,應該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走進生活。通過組織學生參觀美術畫展以及攝影比賽等活動,以多樣化的視角帶領學生認識美術創作。通過多樣化的藝術活動以及高雅的情趣活動,陶冶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不斷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和視野。泥塑是根據高中美術課程的分塊,教學時可以通過欣賞古今泥塑作品的藝術特色及審美情趣,關注民族的文化遺產,運用傳統的泥塑造型方法,讓學生感受泥土中獨特的藝術美感,從中學習泥塑知識,重點培養學生創造力和藝術審美能力。
3.充分利用當地名勝古跡開展鄉土課程特色美術教育。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為順利開展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以當地的名勝古跡作為案例,納入實際的教學中,開展鄉土校本課程教學。一方面,校本課程具有當地特色,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突出自己的優勢;另一方面,通過開展鄉土校本課程,利用當地的名勝古跡,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通過對名勝古跡的線條、結構、著色、創藝等方面的鑒賞,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創造力。
三、改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如泥塑教學的設計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教師出示課件請同學們欣賞。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重視自己以前玩泥巴的情景,產生創作的欲望,激勵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本課的學習。
(二)教師引導,探討解疑
欣賞從古到今的泥塑作品,品味泥塑的藝術美感。通過學生收集資料與課件資料相融合,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即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通過看書及課件學習泥塑罐的制作方法及裝飾方法(切挖、粘貼、雕刻等)。引導學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學,動手能力,并激發學生發現其他的泥塑方法。
(三)創作體驗、形成技能
(四)激發潛能,表現評價
以鼓勵為主,成功的展示自我。愉快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和自信心。
(五)布置展覽,展示成果
四、中職學校應深入地了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通過企業調研,開設適合崗位發展的相關課程
課程設置應以市場需求為基準,以學生職業發展為培養目標。目前,我校根據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調研,積極探索,開設的美術模塊有寫意花鳥,線描人物,國畫,山水畫,民間剪紙,裝飾畫,書法和插畫,欲開設民間泥塑和民間刺繡、陶藝等,極大地豐富了教學的內容。我們組織學生開展了各類畫展和比賽,為學生搭建才藝展示的平臺;還挖掘社會資源、家長資源,帶領學生學習民間技藝,親近家鄉的民間藝術,把學生的民間美術作品布置在美術專用教室、學校的走廊和櫥窗里,為校園營造了濃濃的民間美術氛圍。
沒有創新的藝術就沒有生命力。我們找到了“民間美術”這一生長點。教師增強了課程意識,對教材的整合能力和對課程的校本化實施能力逐步提高。學生走進民間美術的殿堂,感受民間美術的獨特魅力,在校內校外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