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凱
摘 要:問題學生是指與相同年齡段學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會等因素的影響,而導致自身的行為習慣偏離常態,進而需要他人幫助才能夠解決問題的學生,加強對問題學生的積極引導一直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環節。本文就將探析職校對于問題學生心理與經濟職業教育的管理,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職校;問題學生;積極職業教育
問題學生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較大,且很容易對學習產生反感、排斥等心理。家長對于問題學生已經束手無策,就連教師也無法招架。加強對問題學生的心理研究,有利于化解師生間的矛盾,促進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進而建立起更加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友愛的教學氛圍。
一、關于職校問題學生的心理分析與教育不反思
(一)心理分析
問題學生的涵蓋范圍較廣,他們在生活與心理上都具有一定的問題。例如:挑釁、散播小道消息、迷戀網絡,更有甚者偷竊、抽煙喝酒、打架斗毆。他們將注意力放在了其他事情上,根本無心學習,許多問題學生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常常會將課堂作為自己尋找樂趣的地點,在課上睡覺、隨意說話,無故擾亂課堂秩序,嚴重的影響到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還有部分學生將惡習誤解為時尚,無意識的效仿社會閑散人員,穿戴奇裝異服、紋身刺字等。
想要了解問題學生,就要試圖走進他們的心理,從表達方式、心理特征、困惑與煩惱、實際訴求等多方面入手,加強與問題學生的溝通,了解這一群體的真實想法,并試著打開其心理癥結,不斷的引導學生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從總體上來看,問題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可以概括為“自我封閉、自私自利、自傷自殘、考試焦慮、極度孤僻”等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存在問題,因此教師與心理疏導人員應當采取針對性的方法,對癥下藥,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實現學生思想上的積極轉化。
(二)教育反思
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基礎普遍較差,他們早已對學習失去信心,加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等腐敗現象,為學生的成長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致使問題學生不斷的演化為一種社會問題[1]。
許多人向問題學生投去嫌棄的目光,殊不知他們的行為并不是自身產生的問題,而是受到家庭與學校教育方式的影響。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體罰與分數并存,加之教師嚴重的功利教育思想,為學生帶來極大的壓力。此外,輿論、冷暴力、教師的偏見等都會使學生的心態發生變化,面對問題學生的教育現狀,教育工作者應當認真的反思。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尊重問題學生的選擇,并采取正確的引導方式,發現問題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只有如此,才能夠有效的改善問題學生的現狀。
二、積極的職業教育管理策略
(一)把握心理學的優勢視角
教師應當樹立起積極的教學觀念,試著分析問題學生的優點。這種分析方法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試想當一個人被貼上負面的標簽時,他所需要面臨的就只有諷刺與批判,這種境遇會使學生加重對自身的否定,進而形成病態的思維方式,不斷的忽略有價值的善意的信息,對于負面消息及消極評價則越來越敏感。因此,教師應當站在優勢的視角去看待問題,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解決與學生間的矛盾,聆聽與尊重問題學生的建議。
受到先天遺傳、后天教育等各方面的影響,學生間都存在很大的差異。隨著社會的發展,問題學生的心理總趨勢必然是前進的,但心路歷程卻是曲折的。教育工作者應當堅持曲折性與差異性相統一的發展觀,對于學生曲折反復的心理狀態,給予無限的包容,并試著用無限的耐心去正確的解讀。
積極心理學家認為,每一個人都具有與生俱來的智能優勢,這一觀點給了無數問題學生動力,幫助他們正式自己犯過的錯誤,認識到何為積極的人生,并試著走出心理陰影,在陽光下正常的生活。教育工作者也應當從這一觀點出發,積極的尋找問題學生身上的優點,并反復的鼓勵他們。此外,教師與家長也應當結合起來,積極的應對學生的心理問題,轉變強制性或哄騙式的負面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家人的支持,來自教師的認可,以不斷的消除對自身的否定情緒,鼓起勇氣,迎接新的生活。
(二)堅定現代職業駕馭的價值取向
現代職業教育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由此可見,人是現代職業教育的主體,想要實現現代化的職業教育,首先要有效的解決三個根本性問題,即學生為何要接受教育、學生應當接受何種教育以及如何采取更加優質的職業教育。職業學校最應當給予學生的,并不是純熟的職業技能,而是對知識的一種熱愛,對未來職業發展的信心。教育工作者應當珍惜與關愛每一個完整的生命,并賦予教育工作更加多元化的色彩[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但同時每個人也都會犯錯誤,教育工作者不應當將科學發展觀誤解為追求完美,而忽略了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還應當追求心理機能的平衡,進而營造更加和諧的學習氛圍,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在心態平等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的問題學生已經發展成為社會問題,對此,教育工作者應當從自身出發,端正心態,積極的應對問題學生的心理問題,優化教學體系,并與家長合作,加強對問題學生的心理疏導,使問題學生能夠分清主流與非主流,在陽光積極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國梅.職校問題學生心理與積極的職業教育管理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10):145+149.
[2]張喻玉.積極心理學在職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時代教育,2016(06):116-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