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玉
摘 要:美術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有著獨特的、其他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課標明確要求美術教學要有利于學生心智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多元化及全方位的發展等。面對新課改教學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進行反思,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提高其藝術修養,為今后學習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美術;新課改;課堂教學;策略
新課程理念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引導、參與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雙邊活動,它應是開放的課堂、生成的課堂,是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是教師精當點撥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互動、雙向交流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使學生產生疑問,啟發學生領會教學內容,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觀察、思維想象等能力,并能有效地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從中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及時獲取反饋信息、發現問題,有的放矢地展開教學。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興趣對小學生來說是學習的主要動力。而好奇是興趣的先導,沒有好奇的心理活動就不會產生興趣。因此,課堂上就應該使孩子們對所接受的新知識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我在課堂上盡量依據教材結合實際選用適合他們的鮮美事物,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與手段,誘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活躍課堂氣氛。如:情境的創設、材質的變化、多媒體的運用,使學生的多種器官參與美術課堂學習,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參與美術學習。如在上《感受肌理》時,我拿起事先準備的小樹葉、白紙、鉛筆問學生:“你們可以在這白紙上很快畫出這漂亮的小樹葉嗎?”有很多同學舉起了小手,我請了幾名同學上來畫,他們有的拿起鉛筆照著畫,也有的把樹葉放在紙上沿著樹葉的輪廓畫,我引導學生點評之后再問:“想看老師變魔術嗎?”學生大聲說:“想!”我便開始“變魔術”——拓印樹葉,學生特別興奮,興趣盎然,把最初的“感興趣”提升為“探索秘密的興趣”,為后面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打下基礎。
二、不斷開發利用教學資源
傳統美術教學將教學資源固定在學校僅有的各種模具上,而有限的教學器具必然會束縛老師的教學范圍,僵化學生的開拓性思維,這種情況下課程資源就需要教師去開發,學校內部的美術課程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質資源、人文資源、活動資源等。我們睢寧的兒童畫以新穎明快的鄉土氣息,充分表現了孩子們獨特的思維和非凡的創造力,洋溢著童心的天趣和光彩,這就是充分利用了我們睢寧的各種物質資源,是家庭、社會、社區、地方人文氣息相結合創作的結果,是孩子們自由自在的夸張、變形,形成了稚趣天成、生機盎然的獨特風貌。因此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之中,也要積極充分利用好上述各項資源,以促進學校美術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實現新課標的基本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以此來拓展學生學習內容的空間,豐富創作途徑,更好地實現美術學習的價值。
三、因材施教
小學生看待世界的方法是不能用大人的眼光衡量的。因此,在我教美術時,我盡可能適應他們天性的要求,從不苛求統一的模式。無論是工藝品制作,我都是本著這一原則。只要他們自己看得懂,學得會,畫、做起來有興趣,有創造性就可以。但應明確一點,并不是上美術課我看堆,學生自由玩,而是我在上課時把做畫要領和制作方示言簡意明地講給學生聽,并結合理論親筆做畫,親手制作。這一示范活動是師生在藝術與心靈上傳遞的重要媒介,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都具有很大的意義。因此,要求我們美術教師必須具備極好的專業素質,這樣才能做到言傳身教,真正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作用,使學生們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響。
由于小學生們的性格、年齡、家庭影響及社會因素的不同,對美的感受和追求就會不同,思維和想象力也會不同。為此,我特別注意了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對愛好不同的同學,我采取鼓勵發展長處,精益求精的方法。對思維和想象力強的同學,以啟發誘導為主,因人而異地教他們把不會的部分畫出來,并幫助他們不斷深化主題,就可以搞出有新意的作品。對那些想象力差,喜歡畫現成的東西的同學,我以直觀教學為主,讓學生按我示范的方法和步驟去練習做畫和制作,同時有意識地讓他們觀摹一些有新意的作品,并做以適當的點評,使他們受到一定的啟發,提高想象的能力,引導他們逐步學會創作有新意的作品的方法。
四、加強課堂教學評價
美術課堂的全程評價,實際上就是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有效反饋。所以,評價應該從教學組織環節就開始,貫穿于課堂學習、動手實踐、作業點評等各個環節,評價形式應該多以激勵為主,以小組為評價單位,以學生組內自評、互評為前提,加之教師的點評構成一個完成的評價過程和體系。無論美術作品好壞,其中都凝結了學生們的思想,可謂是學生們寶貴的思想結晶,教師應該對其學習成果給予尊重與肯定。簡單的說,優秀的作品確實應該加以鼓勵,但是較差的作品也不能以偏概全、僅僅給予批評與責備,而是應該積極發掘作品中隱藏的閃光點,教師給予其針對性的積極評價,以提高學生對于美術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除了表揚優秀作品之外,還應該為后進生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以此來提高其作品質量。對于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則要分層次地對待,為優等生提高標準,為中差生來降低標準,務必做到對所有學生的公平對待。
總之,小學美術教學要以培養學生優良的個性品質、發展思維和多種能力為目標,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兒童的天性,就必須尊重兒童神奇的幻想,挖掘其審美的奧妙,進行一些能引起學生聯想、發揮想象的創造性活動,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作品中體現童心世界,讓美術教育作用發揮到最大限度。
參考文獻:
[1]張秀蓮.新課改下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追求[J].教師,2014(28):93-93.
[2]張廷林.有趣有味 多彩創意——淺談新課改下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J].吉林教育,2017(13).
[3]胡向葵.新課改下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方法與解決措施[J].中外交流,2017(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