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蓓蓓
【摘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在我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以抬閣傳承和保護為切入點,從重要性、現狀以及具體舉措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34-0020-03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是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庫,做好其保護工作是一項重要工作。由于我國的非遺保護工作起步晚,加上在大力發展社會經濟的思想的影響,非遺的保護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落實。如何保護非遺?有沒有新路徑?本文就此進行探析。
一、重要性分析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在世界范圍內都受到重視的課題。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著民族的情感、集體的記憶,它包含著藝術和文化價值,同時又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現實的意義。
第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維系民族情感的作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產里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記載著我國悠久的歷史,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有利于民族團結的推進以及國家統一的思想。
具體來說,安徽壽縣的抬閣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當地民眾的生活集體記憶,是當地歷史的重要載體。其娛樂功能把當地民眾緊密聯系在一起,有助于維護當地人民的情感,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
抬閣藝術融合了美術、戲劇、音樂以及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它是一種綜合藝術,具有藝術價值。抬閣通常都是以傳統的傳說和故事作為主要的表現內容,無論在內容還是在形式上都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征。其服裝、道具光彩奪目,演員表演生動形象,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同時,其舞蹈動作的編排,服裝道具的造型以及音樂的選擇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特征,抬閣的傳承和保護是保護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體現。
第三,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其傳承和保護可以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滿足物質生活需要的同時,對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斷增加,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結合人們的精神消費需要,把開發經濟價值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的重要方向,既有可行性,又具有必要性。
更重要的是,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可以使其具備自己造血的功能,可以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二、分析現狀
對各地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受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流動的不斷加劇,經濟全球化以及現代化的娛樂方式的影響,其狀況在不斷加劇。抬閣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統小農經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化和娛樂形式,其遭受的沖擊、影響更甚。
首先,抬閣的發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的娛樂需求。
抬閣不僅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娛樂大眾也是抬閣的一個重要功能,也是抬閣歷經千年生生不息的重要條件。而目前抬閣藝術的發展已經跟不上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審美觀念,滿足不了人們的娛樂需求。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種高科技娛樂產品、娛樂方式的不斷涌現,人們對具有感官刺激和更加具有個性化的藝術和文化產品的需求大增。抬閣,在傳承和發展中卻沒能跟上科技發展的腳步,沒有充分利用新型科學技術手段去適當改造和影響傳統技藝,這自然不利于抬閣藝術的現代化轉向。跟不上現代化的腳步,意味著就無法被大部分的現代人所接受,其發展規模就會受到較大限制,甚至會慢慢消失。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對于抬閣藝術進行全面的升級,使得抬閣藝術的服裝、道具、音樂等各個方面更加貼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是抬閣傳承和保護的一個重要方向。
其次,抬閣藝術的傳承人不斷減少,面臨著人才斷層的危機。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的傳承和發展特別依賴于傳承人的培養,抬閣藝術也不例外。
通過傳承人來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群體性的傳承方式,二是個人的傳承方式,抬閣在這兩方面都會涉及到。一方面,抬閣表演需要有大量的人員參與進來,以壽縣為例,它需要有一大隊的人馬參與其中,除表演的演員外,還要有大量的人員參與到展示中。有負責扶持的(被稱為“羅漢”)、負責指揮的、負責保護演員安全的、負責音樂伴奏的等等。最重要的是,人員的配置要進行科學安排以及長時間的排練才能形成默契。
而人員的流動性大是當前中國社會的一個普遍現狀,尤其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這種狀況更加嚴重。抬閣藝術卻又廣泛分布于我國的廣大農村,人員的流動嚴重威脅著抬閣藝術的傳承。以壽縣為例,壽縣是全國勞動力輸出大縣,以往負責抬人的“羅漢”們,多是碼頭搬運工出身,本身就是農村家庭的重要勞動力,在人口流動性弱時期還好,但隨著經濟活動的發展,他們的流動性只會加劇。
另一方面,抬閣的服裝、道具等的制作是一門需要長期的學習才能掌握的技藝。
以壽縣抬閣為例,它的服裝服飾就受到了道教的影響,目前在這一方面的傳承人,大多都是些上了年紀的老藝人,傳承人的老齡化,年輕一輩不愿意學習使得傳承人出現人才斷層的危機。這其中有著現實的原因,由于抬閣藝術不能適應市場化的需求,參與期間的傳承人不能通過這個職業獲得較有保障的經濟收益,加上政府在抬閣的傳承和保護上資金投入不足,就更加沒有年青人愿意參與到其中。隨著老一輩傳承人的去世,一些技藝的失傳就在所難免了。
最后,抬閣藝術的傳承的保護沒能實現產業化。
目前抬閣藝術在傳承和發展中,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足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由于其創收能力有限,傳承和發展就只能依靠政府和社會輸血,然而這畢竟不是一個長久之計。抬閣藝術對于自身經濟價值的開發不夠,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片面關注于其表演帶來的經濟收益。
抬閣藝術不僅僅是一種表演藝術,同時也包含了更種各樣的傳統技藝,而這些傳統技藝的經濟價值卻得不到很好的重視和發掘。開發衍生品、周邊是影視和動漫產業中拓寬收入渠道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向,而抬閣藝術在經濟價值的開發上對于這方面卻關注不夠,只能片面注重于其表演帶來的收益。
三、路徑分析
(一)改變重申報,輕保護的觀念
許多地區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抱有極高的熱情,但一旦項目申報成功,保護的工作就此終結,再也沒有后續的保護動作。當然,問題的深層次根源還是經濟,但重申報而輕保護也是普遍傾向。因為,路徑并不易尋。
對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來說,申報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后續保護才是關鍵所在。具體的保護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使其受到更好的保護。
具體來說,對于有經濟效益的項目,在申報成功之后不僅要重視其經濟效益的開發,還要有經濟開發來反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為保護和傳承工作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把開發和保護兩手抓,使保護工作具有可持續性。
而對于一些經濟收益比較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在申報成功之后不應該被束之高閣,只追求在名錄上留下一個名字,就讓它自生自滅。而更加應該做好保護的工作,為保護工作的開展爭取更多的資金來源,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資金。
(二)各級主管部門加強協作,積極推廣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由各級政府主管部門進行有效的協作,共同參與到保護工作當中,抬閣的保護和傳承也是如此。
首先,需要由地方政府牽頭,做好申報的工作,積極調動地方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保護工作當中,并在政策上提高必要的扶持。
其次,組建專門的抬閣傳承和保護的管理機構,確立牽頭部門和協作的部門,進行合理分工,形成一整套合理規章制度,為保護工作的開展保駕護航。通過專門的管理機構開展保護資金的引入以及分配工作,實現標準化、合理化和規范的抬閣保護和傳承。
(三)創新宣傳方式,合理利用新媒體
在各種新媒體不斷涌現的今天,合理地運用新媒體才能使非遺項目得到更加廣泛的宣傳,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具體到抬閣的保護上就是依靠各種新媒體形成一套全面覆蓋廣播電視、網絡平臺、移動端的宣傳體系。通過搭建門戶網站、攝制宣傳片和紀錄片、運營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使有關抬閣藝術的知識、抬閣藝術的保護現狀等信息可以及時地傳達給廣大人民群眾。同時發揮新媒體互動性強的優勢,吸引普通民眾參與到抬閣藝術的傳承和保護中來,為抬閣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奠定深厚的群眾基礎。
(四)構建完善的傳承人保護機制
培養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環節,它關系到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否完整地傳承下去。目前傳承人的斷層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面臨的首要問題,建立完善的傳承人制度是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這在抬閣藝術的保護上也是如此。
首先,對于傳承人的認定機制進行完善。在傳承人的認定上,應該對于認定的數量進行合理的規定,避免因為所認定的傳承數量過少和影響到其有效的傳承。在傳承人認定的標準上進行科學的設置,適當地擴大傳承人候選人的認定范圍,把技藝精湛、影響力大的候選人納入到傳承人的隊伍當中。
其次,對于傳承人進行大力的扶持。政府的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成立專項資金支持傳承人的工作,給其提供生活和社會保障,使其生計問題得到解決,消除后顧之憂,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傳承和保護的工作當中。
(五)積極開設研究基金,加強財政資金應用
政府應該加大資金的投入,設立專項資金,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財力上的支持。通過劃撥專項資金,設立研究基金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應用。對于研究基金的使用,應該進行細致而明確的劃分,合理分配用于宣傳、傳承人的扶持、非遺項目的開發等方面的資金分配。同時根據具體的情況在不同的環節上進行資金上的傾斜。如果項目在傳承人的培養上力度不夠,人才斷層的情況比較嚴重,就應該優先把資金分配到對于傳承人的扶持上來,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通過合理的資金調配,使有限的資金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使好鋼用在刀刃上。
(六)積極完善建立民間保護機制,吸引群眾參與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尤其是抬閣藝術的保護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
以壽縣為例,以往都是父子搭檔,父親頂兒子,對親子關系和諧發揮了不少作用。那么現階段,能否以此為賣點之一呢?另外,借助于民間力量,成立民間抬閣文化保護協會,是構建抬閣藝術的民間保護機制的關鍵。同時,新媒體自媒體平臺的力量,給民眾構建一個抬閣藝術的交流平臺,調動民眾的積極性為其保護工作建言獻策。并且,還可以通過構建民間保護機制,從民間籌集資金,拓寬抬閣藝術保護的資金來源。從而形成全民參與的民間保護機制。
(七)構建特色文化品牌,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
形成具有影響力的特色文化品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方向。形成品牌效應,才能使抬閣藝術具有造血的功能,才能擺脫單純依靠政府輸血的局面,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構建特色的文化品牌,除了繼續改造傳統的發展模式外,還應該緊緊結合當下人們的娛樂消費模式,實現抬閣藝術的影視化。
其次,引入服化行業專業人員,創新形式提高傳統技藝的表演性、觀賞性,也是一種保護。以壽縣抬閣為例,就曾在一次表演中引入航天服、迎客松等造型,效果好、群眾喜歡不說,也帶來了系列商演。但對整個行業來說,類似創新還是少了。
抬閣的傳承和發展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傳統的真人表演的形式,而應該把抬閣的表演搬上大熒幕。通過電視劇、電影、紀錄片甚至是制作動漫產品使得抬閣的傳播范圍更加廣泛,影響力更加巨大,更加廣為人知。使其產業鏈得到延長和深化,實現文化品牌的構建。
四、小結
其實,類似對抬閣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一個全國性的“痛點”,一些地區也在進行突破。譬如,中國文聯所屬的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就曾在山西韓城舉行過抬閣的表演邀請賽,壽縣就曾將壽州鑼鼓與壽縣抬閣融合參與表演賽,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而現場的盛況,也讓參賽者、組織者感受到了抬閣的古老活力。
總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應該引起全民的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由政府牽頭,全民廣泛參與,使非遺的保護工作更加規范、系統、科學。形成以開發和保護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施榆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性[J].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20(3):29-32.
[2]劉妮,杜坤.淺談傳統文化遺產抬閣藝術——以河南安陽曲溝抬閣為例[J].武術研究,2016(6):92-95.
[3]鄢秀娟.政府主導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與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2017,38(5):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