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龍飛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不斷進步,科學技術上的創新發明也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隨著“互聯網+”的到來,人工智能產品逐漸走進了平常的百姓家,這都證明經濟在提升,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主要原因。科技的進步極大的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從根本上說,互聯網金融就是互聯網技術和金融行業聯合的產物,可以改善人民的衣、食、住、行,是新時期我國經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大法寶。下面根據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狀況來闡述互聯網金融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信息通信技術;經濟發展
一 、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逐漸興起,給傳統的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淘寶的出現,徹底的改變了傳統店鋪銷售行業存在的弊端;滴滴打車的出現,又給傳統的打車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支付寶的出現,使得傳統行業做出相應的人性化的變革。新興的“互聯網+”行業就像是早上剛升起來的太陽,照射出我國傳統行業的弊病,看似是對傳統行業的絞殺,實則是一個轉型的好機會。傳統行業需要做的就是搭上互聯網這個列車,在新世紀繼續蓬勃發展。“互聯網+”集市賣家有了淘寶,“互聯網+”銀行客戶有了支付寶,“互聯網+”出租車用戶有了滴滴打車。現在逐漸有了互聯網金融這一名詞。
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已經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互聯網技術的滲透導致了大量用戶進入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產業,從而有助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導致了新的財務系統的出現。 互聯網以創新的商業模式開展業務對傳統金融服務產生較大影響,成為了新格局中不能忽視的新金融部門。
基于互聯網金融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是一種融合傳統的新型金融和新興金融。互聯網金融屬于這個第三種財務形式,而互聯網金融的融資則是不同于傳統的財務融資方式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目前,互聯網金融的定義分為普遍化和狹義化兩種。總的來說,互聯網金融包括了傳統的互聯網金融業務部分,中國的謝平等學者認為,傳統的金融互聯網業務也是互聯網范圍的一部分金融。而狹義的互聯網金融則沒有包括互聯網的傳統金融業務。該互聯網的傳統金融業務只是互聯網模型,而不是原來的金融中介,做到了不改變其盈利模式和產品結構,所以把這個傳統的金融業務互聯網分類進入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金融。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這篇論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證明信息和通信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增加財務包容性的組合金融包容性和ICT將促進經濟增長。為了證明互聯網的推廣意義金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本文采用的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來研究影響互聯網金融對經濟的增長。本文收集和分析1995年至2015年的相關數據,經濟計量分析結論。
論文的主體分為三個部分。首先部分是計量經濟模型和數據的選擇。第二部分主要闡述了分析計量經濟學結果。 第三部分主要介紹了實證分析結論和政策啟示。
國內外有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有一個對經濟增長的正面影響。巴羅,羅伯特·J(2010)認為GDP與GDP呈顯著正相關互聯網技術(ICT).ICT和手機滲透確實可以降低財務的交易成本中間商,包括正規商業銀行,微型金融機構和合作社,改善服務金融機構的能力。2012年以后,中國學者開始研究互聯網金融。中國學者對互聯網金融的研究延伸從電子商務來看,2012年以前,國內學者分別是主要是對第三方支付的研究。2012年以后,各種各樣的互聯網金融模式開始發展,國內互聯網金融研究也延伸到互聯網小額貸款,P2P貸款,網上銀行等方面。以往的研究為其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來做未來的研究。大部分相關研究都集中在互聯網金融的形式以及互聯網金融對金融包容的規則上。很少有研究討論信息與信息相結合的影響通信技術和金融包容性互聯網金融或互聯網金融的經濟推動公司誰已經進行了越來越多的金融產品或近年來的服務,這促進了經濟發展。 所以審視互聯網金融與企業的關系對于經濟增長有意義的和必要的。
三 、模型和數據以及實證分析
我們可以注意到互聯網金融并沒有改變自然在展示互聯網金融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方面經濟增長。 互聯網金融使用新興的互聯網技術在促進金融發展的同時推動金融包容性對經濟增長起到了推動作用計量經濟模型如下:
Yt=a+b1Xt+b2ICTt+dt (1)
Yt=a+b1Xt+b2ICTt+b3FIt+b4FIt*ICTt +dt
模型1:在模型(1)中,Y是實際產出,ICT是信息和通信技術指數,X是控制變量。 根據經濟增長模式,勞動力和資本是影響經濟的基本要素。 所以模型控制這兩個因素的影響經濟增長。 同時,通貨膨脹也會產生影響對宏觀經濟的增長,也包括在內隨機擾動的變量。
模型2:在模型(2)中,為了嚴謹的研究信息和溝通之間的關系技術,金融與經濟增長,金融包容指數和金融包容指數和信息通信技術被添加。 目的是學習金融包容性和信息通信技術是否可以共同合作促進經濟增長。
我們專注于信息和通信技術指標和金融包容性指標。這里我們測量信息和通訊技術有四個指標:上網(NET),固定電話號碼(FIX),手機號碼(MOB)和電話普及率費率(TEL,包括手機)。財務包容性可以通過金融產品的可用性來衡量金融服務。中國城鄉居民的貸款可以反映出來中國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盛行。因此,本文利用城鄉人均儲蓄存款和全國人均貸款額度兩項指標財務包容性。解釋變量是GDP。
因為中國正式與互聯網相連于1995年,我國互聯網技術普及后并應用,所以選擇1995年的時間跨度的所有變量到2015年。具體的變量名稱,變量定義和數據來源如表1所示。endprint
本文使用Eviews7.2分析回歸模型(1),結果如表2所示。
表2的第一列是經濟模型增長,而衡量結果顯示,勞動力,資本,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有顯著的影響。該第二欄至第五欄分析影響a一系列ICT經濟增長指標,我們可以分析電話普及率(TEL)的數量互聯網用戶(NET)和手機數量(MOB)對經濟增長有顯著的貢獻,但是這三個指標的系數均小于0.04,說明即這些信息和通信技術經濟增長單一增長所導致的指標并不是大。該指數結束時的固定電話數量為不顯著,結果和手機用戶數量近年來,很多家庭都大幅增加沒有長時間使用固定電話,固定電話使用量下降迅速與現象相吻合。
通過模型(1)的回歸分析,我們可以信息通信技術是中國經濟的影響因素生長。 但是為了更好地分析這個影響新興的互聯網金融金融發展模式中國的經濟增長,我們將繼續回歸模型分析(2)。在財務之間的相互作用包容性和互聯網通信技術,我們選擇指標(電話),這是顯著更高的回歸(1)模型的結果來衡量ICT。
最后,我們檢查模型(2)。t檢驗的結果表明,人均存款,人均貸款,和二者之間的互動和電話普及率是相當重要的,變量的意義是檢查。同時,回歸的決定因素第二和第三欄的結果是0.996,而模型的效果比較好。
四、實驗分析以及結論
研究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的結論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互聯網金融是對傳統金融的補充。 正是由于這種新型的金融模式在中國提高財務滲透的程度,提高金融服務和金融的可用性產品為了迅速擴大和發展,而強大創新和權力模式。同時,經驗的分析結論,為我們指明未來的方向中國互聯網金融:需要互聯網金融加上金融包容性,可以更好地推動經濟增長。通過之前的實證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互聯網技術可以結合傳統金融促進經濟發展。因此,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互聯網融資作為傳統金融的重要補充模式,在中國的金融業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這是為了促進中國金融市場的改革和發展促進中國金融包容性的實現意義。
互聯網金融是基于系統下的大量社交數據運行,所以保護互聯網金融機構的信息的透明度是有序的重要依據互聯網金融運作。因此,政府應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未來。克服互聯網的相應政策金融相對于傳統的金融信用保護而言低,不夠安全。
作為基于海量數據和平臺的互聯網金融建立,建立良好的網絡環境無疑是一個互聯網健康運行的必要條件金融。 互聯網技術安全需要有一個好的網絡環境為支撐。相關技術機構應該在網絡技術創新上。互聯網公司應該有更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來確保貿易的良性運作系統,同時確保數據系統的安全防范用戶數據的披露。政府和社會應該創造一個允許互聯網金融體系的環境安全高效地運作。
參考文獻:
[1]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行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3(05).
[2]王國梁.互聯網金融P2P網絡借貸模式的風險和監管路徑探析[J].科技視界.2013(25).
[3] Lei Teng. A Study of the Dynamic Game Playing in Supervision of InternetFinance[A]. Singapore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Institute.Proceedings of 2015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alEducation and Society Management(ICPESM 2015 V47)[C].Singapore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2015.
[4] Qiang Yu.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etFinance[A].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Society.Proceedings of 2015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Education,Management and Computing Technology(ICEMCT2015)[C].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Society,2015.
[5]Junwei H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Impact of Internet Finance onPersonal Finance[A]. Wuhan Zhicheng Times Cultural DevelopmentCo..Proceedings of the 201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Engineering,Information Science &; Application Technology(ICCIA2016)[C].Wuhan Zhicheng Times Cultural Development Co,2016.
(作者單位: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