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泉
【摘要】習近平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對意識形態話語權作出了全面系統而精辟的闡述,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論斷。習近平的意識形態話語權思想內涵豐富,涉及指導思想論、戰略地位論、現實挑戰論、建設主體論、實踐基礎論、價值導向論、重點任務論,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
【關鍵詞】習近平 意識形態 話語權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01.009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求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和話語體系建設,對意識形態話語權作出了全面系統而精辟的闡述,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論斷。習近平的意識形態話語權思想內涵豐富,涉及指導思想論、戰略地位論、現實挑戰論、建設主體論、實踐基礎論、價值導向論、重點任務論,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
指導思想論
習近平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1]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以科學的思想理論引導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馬克思主義批判了資本主義私有制,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描繪了共產主義美好社會,是人民群眾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上升為指導思想,這是歷史發展的客觀結果。近代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各階級積極探索國家出路,相繼出現了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但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況。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階級相結合孕育了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的勝利,實現了國家獨立、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習近平在“七一”講話和十九大報告中多次強調,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理論是時代的先導,搶占理論高地,維護意識形態安全,關鍵在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了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時代發展和社會主義實踐的產物,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戰略地位論
意識形態話語權是國家軟實力的集中體現,關乎舉什么樣的旗子、走什么樣的道路、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習近平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2]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之間的關系,有實力才有話語權,但不能因為中心工作而忽略意識形態工作。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關鍵在于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和話語權,這是國家長治久安和社會穩定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是中國共產黨在開辟實踐道路和形成理論話語的互動過程中生成的,核心在于解答“對誰說”“由誰說”“說什么”和“怎樣說”等一系列問題。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探索革命和建設道路,闡發思想理論,通過理論話語表達來說服和教育人民群眾,把群體意識形態上升為總體意識形態,建構國家意識形態話語權。當今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但人民的思想觀念日趨多元,加之西方的“和平演變”和“意識形態滲透”,這要求我們必須牢牢控制意識形態領導權和話語權。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提出“兩個一百年”和“中國夢”的奮斗目標,有利于統一思想、凝聚民心。
現實挑戰論
“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3],堅持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是習近平關于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顯著特征。積極構建和擴大意識形態話語權,首先要直面現實挑戰。一方面,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深水區和攻堅期,市場經濟背景下人們各種訴求競相發聲,個人主義、女權主義、實用主義、保守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社會思潮此起彼伏,沖擊著國家意識形態話語權;高校一直存在意識形態話語權爭奪戰,某些學科照搬西方教材;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正面臨著被邊緣和消解的危險;互聯網時代新媒體和自媒體的信息傳播不易控制,話語變動不定,網民面臨理想信仰危機,國家意識形態引導整合效果甚微。習近平提出:“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基本不看主流媒體,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加大力量投入,盡快掌握這個輿論戰場上的主動權,不能被邊緣化了。”[4]另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依然利用其強勢話語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設置各種“話語陷阱”,一邊散布“意識形態終結論”,一邊兜售所謂的“普世價值”。“意識形態終結論”宣稱資本主義將戰勝社會主義,西方社會是人類發展的未來;“普世價值”本質上是資本主義文化滲透,目的是瓦解中國本應堅守的精神基石。
建設主體論
意識形態話語權是話語主體(個人或集體)通過話語載體有效表達和宣傳其話語內容,獲得思想上的影響力和說服力。習近平多次指出:“所有宣傳思想部門和單位,所有宣傳思想戰線上的黨員、干部都要旗幟鮮明堅持黨性原則。”[5]加強中國共產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強化主體責任,這體現在宣傳思想工作、新聞輿論工作、文化藝術工作、網絡信息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等多個方面。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再次強調“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書記是意識形態工作第一負責人,承擔著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分析決斷意識形態重大難題、統籌指導宣傳思想的戰略任務。各級宣傳思想部門承擔著特殊使命,要擁有“守土”意識,掌握“看家本領”,成為“行家里手”,從思想上、理論上、口頭上切實提升意識形態的掌控能力。中國共產黨、人民、法律是一體的關系,不屬于同類的范疇。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主體,法律是制度主體。中國共產黨是“總體領導”,不是事無巨細;是“依法執政”,不是超越法律。維護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關鍵在于站穩政治立場,大力宣傳“黨的聲音”和“中央政策”,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切實維護老百姓的利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營造積極向上的話語氛圍。endprint
實踐基礎論
意識形態話語權是物質實踐的思想武器,物質實踐是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力量之源。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作為觀念上層建筑,其力量根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綜合國力強則話語權強,這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只有增強綜合國力,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克服和改變資本主義全球化的“世界圖景”。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事實是最生動的教材,實踐是最有力的證明。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回顧了十八大以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提質增效引領新常態,改革呈現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新局面;全面從嚴治黨,“利劍巡視”“重拳反腐”,增強“四個意識”,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全面依法治國,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司法改革書寫新篇章,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加強民生建設,涉及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住房,切實提高人民“幸福感、獲得感”,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頒行“史上最嚴環保法”,建立系統完整的環境保護制度,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本質上是人民的話語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6]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直接參與者,實踐成就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凝聚力和信服力。堅持不忘初心,為人民謀福利,為民族謀復興,才能早日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而進一步夯實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實踐基礎。
價值導向論
意識形態話語權不是在一個封閉的體系中生成的,而是處在“直面挑戰和積極應戰”的范式之中。不同的階級代表不同的利益,不同階級的話語具有一定的意識形態性,為實現自身利益,必然會爭奪意識形態話語權。國家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堅持穩定團結鼓勁、正面宣傳導向的方針,在回擊質疑的基礎上,統攝和引導社會思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必須理直氣壯亮明旗幟,“我們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7]哲學社會科學要在大變革的時代“發思想之先聲”,明確主流意識形態“一元化”和社會思潮“多樣性”,用“一元”帶動“多樣”,用“多樣”壯大“一元”。價值觀念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不僅是思想文化的核心,還是鞏固和擴大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基石。習近平指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8]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表著人類社會的價值取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重要支撐,有利于中國在與世界交流中挺直腰桿。我們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中華文化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吸引力,樹立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堅守“精神獨立性”。
重點任務論
國際話語權是客觀存在的權力空間和國際競爭的重要內容,代表著一個國家發展道路、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的世界影響力。西方國家把意識形態話語權作為實現其國家利益的重要手段,“VOA”“BBC”等西方媒體在國際關系演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相比而言,中國對外宣傳平臺不夠、力度不強,甚至一度“失語”“失聲”。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肩負著擴大社會主義國際話語權的歷史重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權屬于中國人民,我們要用行之有效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發出中國聲音。習近平指出:“在全面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做宣傳思想工作,一項重要任務是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9]用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宣傳中國和平發展的道路和理論,展示中國物質成就和文化魅力,提高中國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夢”在國外媒體報道中出現頻率極高,這種樸實溫和的敘事很快被西方人接受,開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中國近代以來的苦難來自西方列強的入侵,但中國絕不會重走西方霸權之路。中國故事是成功的故事,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中國力量的壯大影響著世界格局,推動了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為人類和平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就是向世界傳播中國和平發展的道路和理論,積極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范式,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權在全球化時代煥發出強大生命力。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生成機制及建設研究”及北京市教工委思想政治教育課題“理工科院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分別為:17YJC710103、BJSZ2018ZC16)
注釋
[1][5][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53、154、155頁。
[2]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報》,2013年8月21日。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
[4][7]《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83、15頁。
[6]《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12頁。
[8]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日報》,2014年5月5日。
責 編/馬冰瑩
Abstract: Based on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Xi Jinping made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exposi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forming a series of new ideas and new judgments. Xi Jinping's thinking on ideological discourse is rich in connotation, which involves the guiding thought, strategic status, realistic challenge, main participants, practical basis, value orientation and key tasks, which have greatly enriched and developed the socialist ideological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Xi Jinping, ideology, discourse power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