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夏令+李秀萍



內容摘要:本文利用河南省2005-2014年統計數據,建立固定效應變系數面板數據模型,對物流業發展動因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表明河南物流業的高速增長主要是由近年來城鎮化建設所帶動,固定資本投入、信息化水平、物流人才等因素對物流業發展也有一定貢獻,而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對物流業發展有著較高的阻礙作用。最后,基于物流業發展動因分析,探究了物流業發展存在問題并提出供給結構轉型方向,作出針對河南省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物流發展 面板數據模型 供給結構 對策建議
當前,河南的物流產業得到較快發展,行業的轉型升級也日益成為熱點。基于此,本文以河南物流業發展為實證,找出物流業發展核心動力因素,調整物流業的供給結構,尋求發展新路徑,指導物流業的轉型升級。
河南物流業的供給結構轉型發展
近年來河南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物流行業的發展,推出多項政策不斷增強物流業發展活力。到2015年河南省物流業增加值達到1981.59億元,增長速度為8.8%,是河南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河南物流業發展呈現的特點有:一是航空貨運增長突出,鄭州機場躍居為國內第四大貨運機場;鐵路運輸受區域經濟影響較大,呈現“黑冷白熱”,鋼鐵、煤炭等大宗商品運輸減少,日需品增幅明顯;公路運輸依舊占據主體地位,保持中速增長。二是固定資產投資以較高速增長,2015年達到1906.31億,高于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0個百分點。物流發展依靠投資拉動較大,整體表現為粗放型增長。三是智能化、信息化、機械化程度不高,在信息互通、統一標準、共享資源方面做的不足,經營成本增長過快,仍以較低端的物流為主。
基于河南物流業發展特點分析,為尋找發展真正動因,我們作出假設:城鎮化建設與基礎設施投資是物流發展主要動因,人力資本與信息化水平對發展促動相對較小,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對物流業也有一定影響。本文將采用河南省2005-2014年統計數據,進行數據檢驗,選定面板數據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嘗試驗證假設。
變量選取與模型設定
(一)物流業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選擇與說明
鑒于國內尚缺乏清晰界定,考慮數據的可獲取性,用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增加值來表示物流產業的增加值,并根據河南省相應年份的價格指數對名義值進行平減,剔除物價變動等因素影響,獲得實際值。
此外,貨運周轉量同時包含了貨運數量與距離兩個重要因素,也是有效考核物流業的綜合指標。因此,本文模型被解釋變量選取物流業增加值(ADD)與貨運周轉量(TURN)。
(二)物流業發展動力因素分析與指標說明
固定資本投資量。固定資本投資(Ifa)是物流業發展的基礎性動力因素,影響著物流業的發展,同時鑒于物流信息化被譽為現代物流業的靈魂,因此本文固定資本投資選用河南省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投資量與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軟件業投資量,并對二者固定資產投資額之和進行數據處理,折算為2005年不變價。
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Inf)對物流業的效率提高、模式創新具有重要意義。足夠的信息化水平有利于良好運作平臺的建設,有利于整合物流資源、提高周轉效率。本文信息化水平通過各時期互聯網用戶數表示。
物流人才。物流人才(Lab)影響著物流業的長遠戰略發展,是擁有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深刻理解行業理念和信息系統,并能及時做出“物流診斷”的高素質人才。本文物流人才指標采用歷年行業人數乘以歷年受高等教育比例來衡量。
城鎮化率。城鎮化率(Cit)的提高意味著社會組織形式和生產方式的升級,是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城鎮化率的提高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便利,有利于物流資源整合、提高效率,實現現代化物流的發展。本文城鎮化率用歷年城鎮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衡量。
產業結構。產業結構(Str)的升級對物流業的快速發展乃至國民經濟的提升都具有重大影響。工業物流占物流業的比重最大,同時現代物流業、信息傳輸和軟件服務都屬于第三產業。所以本文用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增加值之和占河南省GDP比重來量化產業結構這一影響因素。
(三)模型設定
本文采用面板數據模型,即用若干個體組成的截面在某一時間序列內的面板數據(Panel Data)所建立的模型,同時為消除變量異方差的影響,對本文中七個變量分別取對數:
式中,α為截距項, ε為隨機擾動項,β代表各變量對產出的彈性,x為選取的解釋變量,k代表變量的個數,i表示不同的觀測區域,t表示觀測年份。
面板數據的檢驗分析
平穩性檢驗。面板數據在回歸處理之前需要進行平穩性檢驗以確保有效性,若對非平穩序列進行回歸,即使R-squared很高,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為此時時間序列間就未必有直接聯系,這種情況稱為偽回歸。檢驗數據平穩性的方法主要是單位根檢驗。首先對序列繪制時序圖,觀察變量的曲線是否具有趨勢項和截距項,為后續檢驗做準備。然后利用LLC檢驗、IPS檢驗、Fisher-ADF檢驗以及Fisher-PP檢驗等四種方法對文中涉及到的七個變量分別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從表1的單位根檢驗結果可以看出,經濟變量在經過一階差分后,在0.05的顯著水平下,變量序列都為平穩序列,七個經濟變量都是一階單整。所以,我們繼續進行協整檢驗判斷變量長期均衡關系,避免出現偽回歸。
協整檢驗。面板數據協整檢驗的方法主要有Kao檢驗(利用推廣的DF和ADF檢驗進行面板數據協整性檢驗)和Pedroni檢驗(Pedroni的檢驗方法是可以有異質面板存在,這點與Kao檢驗不同),檢驗結果見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有Panel V-statistic、Panel rho- statistic以及Group rho三種檢驗方法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其余都在0.05顯著水平下拒絕了不存在協整關系的原假設,即協整檢驗通過,因而本文所取河南省物流業發展各變量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接下來進行模型選擇與參數估計。endprint
實證分析
(一)模型選擇
面板數據模型的研究主要有三種情況:忽略個體差異看作整體的混合回歸模型、考慮個體規模差異忽略結構差異的變截距模型以及考慮個體規模差異又考慮結構差異的變系數模型。模型形式的設定如果不準確將導致結果偏離,為確保模型選擇準確,需要檢驗以下假設:
檢驗結果如果是接受H2,則模型選擇混合回歸模型,無需進一步檢驗;如果拒絕H2,進一步檢驗H1,若同樣拒絕H1,則選擇變系數模型;如果拒絕H2而接受H1,則選擇變截距模型。采用協方差分析檢驗,構造如下兩個統計值:
其中,K為解釋變量個數,N為截面個數,T為時期數目,S1、S2、S3分別為變系數模型、變截距模型和混合回歸模型的殘差平方和。
通過計算得到F1和F2的數值,將F1和F2與給定置信度下的相應臨界值進行比較,F1=19.4563,F2=443.5567,而F(5,8)=4.82,F(6,8)=4.15,顯然本文應選取變系數模型。此外,變系數模型又分為固定效應與隨機效應變系數模型,具體選擇哪一種可以通過Housman檢驗法確定,Housman檢驗顯示在0.05顯著水平下拒絕隨機效應模型,所以本文選擇固定效應變系數面板數據模型。
(二)實證結果
本文數據結果處理,采用的是GLS方法,估計結果見表3所示。從估計結果可以看出,R-squared值為0.9976,F-statistic值為303.6836,說明擬合度較好,擬合方程整體顯著,從彈性系數來看可以得到以下分析結果:一是河南省物流業增加值提高的主要動因是城鎮化率,促進系數高達3.3546,對河南省貨運周轉量影響較大的是信息化程度與城鎮化率,分別達到了1.4741與1.3286。這說明河南省城鎮化建設進程的推進有利于優化物流資源配置,釋放物流新需求,同時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也促進著河南物流業現代化的進程。二是固定資產的投資對河南省物流業的發展也具有正向推動的作用,但彈性系數較低,相對于貨運周轉量的彈性系數只有0.0786,相對于物流業產值是0.2186,推動作用都不是很大。這是緣于近年來固定資產的投資對輕軌與機場等投資比重較大,著重建設南北一小時、東西半小時的高速鐵路交通,而對基礎公路建設比例較低,同時河南物流的現代化發展不足,難以高效率的應用現代化交通。三是人力資本的投入對河南物流業總產值影響為正值0.4271,對貨運周轉量的影響為負值-0.0845,整體影響不大,這是源于河南省目前物流業仍是低端物流為主,未來產業不斷升級,企業競爭加大,對勞動力素質,包括初級的操作人員與中高級的管理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四是河南產業結構對物流業產值和貨運周轉量兩個指標貢獻都不大,物流業的增速超過工業增速也客觀印證了這一事實,表明區域外產業對河南物流帶動較大,而省內貢獻不足,與河南省近年來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較慢的產業轉型有關,這對物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形成阻礙。
通過實證結果可以看出,城鎮化率是河南省物流業發展的主要動因,固定資本投入、信息化水平、物流人才等因素對物流業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對物流業健康持續發展有著很大的阻礙作用,這與之前的假設基本一致。鑒于此,要改變發展現狀就必須以發展動因為出發點,設計切實有效的轉型策略,對癥下藥,提高行業全要素生產率,以物流業支撐全省經濟發展。
結論與建議
繼續建設基礎設施,提高物流服務質量。河南省地理位置條件優越,是全國舉足輕重的交通網絡樞紐,但是省內主要干道聯絡協調能力需提高,城市道路體系統一規劃欠缺等問題需改善,部分易交通擁堵的道路需擴建、改建。此外,應增加物流儲運和集散設備保證基礎供應,統一物流標準體系提高物流標準化程度,建設配套安全措施降低安全隱患。
提升物流業產業結構層次,適應“三化”協調發展。努力提升物流產業結構層次,豐富物流服務方式,適應特色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的協調發展;推動農業糧倉向世界餐桌的跨越,離不開農產品、食品加工品、鮮活產品的物流,要依托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提供高質量的保鮮、冷藏運輸等配套物流服務。
重視人才培養,加強科學研究。現代物流供給轉型發展需要一批綜合型物流人才,應加快步伐改變省內高校物流專業建設與企業內部物流人才培訓都比較落后的局面,實現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行,加快培養既懂管理、懂技術,又能跨行業、跨部門工作的復合型人才。此外,還要積極從國際、省際引進相關人才為河南物流業發展、中原經濟建設服務,加速河南經濟的振興。
加強信息建設,發展現代物流。首先,要推進固定和移動通信網的建設,提高通信速度,同時增強信息的處理利用能力,提高整個行業的運作效率。其次,要發展反應快速、功能集成的物流體系,采用先進的管理手段,建設高柔性、高服務質量的現代化物流。最后,要創新商業模式,基于互聯網技術和電子商務培育新動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科技含量高的現代物流品牌企業,改善物流服務供給質量,帶動河南物流業大幅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建升.區域物流發展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2.鐘祖昌.基于三階段DEA模型的中國物流產業技術效率研究[J].財經研究,2010(9)
3.李劍,姜寶.物流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研究——基于省際數據的空間計量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
4.魏修建,陳恒.物流發展驅動要素對經濟增長貢獻度的區域差異性研究——基于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地區面板數據模型的實證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14(6)
5.薛麗.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河南物流業發展戰略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S1)
6.范炳絮.我國流通業發展的減貧效應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