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廈
摘 要:本文探討了我國農村物流的發展模式,分析了我國農村物流的發展現狀并總結出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對策。
關鍵詞:農村物流;發展模式;對策研究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農村物流也隨之發展起來,它的起步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較晚,但發展迅速。由于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之一,農業人口是我國人口的主要組成部分,發展農業就是發展國家經濟。因此,我國農村物流主要是農產品物流。現代化物流發展需要質量與速度并駕齊驅,信息技術的利用讓現代物流速度更快,產品運輸更安全。
一、農村物流的特點
1.分散性
由于我國農村耕地分布范圍廣、農村人口居住分散,導致我國農村物流的生產生活呈分散性。同時,大多數農村與農村之間的距離也遠,而農村道路建設和交通工具使用等交通基礎建設相對滯后,這也使農村物流無法集中。
2.季節性
農村物流的對象是農產品。農業生產具有強季節性,而且生產農副產品和與其相關的農副產品的供應和銷售是也必然具有季節性,這就是農村物流有季節性強特點的原因。
3.多樣性
由于我國各地區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環境等因素的不同,各地區形成的農業生產方式也不同。而不同的生產方式使物流服務的需求有所差異,哪怕服務的內容是相同的,產生的物流成本也不一定相同。
4.差異性和特殊性
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和物流發展程度不一樣,人文、經濟存在差異,所以我國農村物流擁有差異性。又由于農副產品對在物流運輸的各個環節中都有特殊要求,這使得農村物流的需求具備了特殊性。
二、我國農村物流的發展模式
1.大型物流企業主導模式
大型物流企業在市場體制下可以憑其完善的網絡體系、物流平臺與技術水平等其他優勢,極大地推動農村物流網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促進農村物流服務水平的提高。不斷提高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信息化水平與技術水平,給大型物流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在農村進行業務開拓才會更容易。在此模式下對國有大型物流企業的農村物流發展的促進效果顯著。目前,我國農村物流發展采用此種模式尤其以國有大型物流企業為主導的模式。但又因其較低的農村物流意識,缺少對農產品供需市場信息的了解,如果要順利運行此模式,還需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和加強農村物流意識。大型物流企業在農村成立配送中心,給農民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務。當達到一定程度的物流量時,再將產品運至城市物流中心,或者直接配送到最終消費者手中。而農村的需求品也能通過此種方式運輸配送到農民手里。
2.大型連鎖商貿企業主導模式
大型連鎖商貿企業優勢是擁有密集的銷售網絡、雄厚的資金和掌控精準的市場需求。這種模式為企業的農產品來源提供了渠道,降低了成本。確保了農業生產資料和日用消費品的來源安全性,使銷售農產品的市場和農業生產范圍擴大,規避了市場風險。農村物流往往運行緩慢,運行中損耗嚴重,這都源于企業自身物流運作的專業化水平不夠高。這些問題的合理解決,就需要與專業水平較高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合作。
3.政府主導模式
政府主導模式是以政府宏觀政策干預為主,是由政府帶頭建立和完善農村物流網絡體系,再由物流企業、商貿企業、農民三方共同運作。在此種模式下發展,能享受到相關政策優待,可以很大程度地起到政府宏觀政策的指導作用,能夠合理地分配資源,但同時也要注意投資風險大的問題。
三、目前我國農村物流存在的問題
1.物流運力薄弱
對于城市來說,農村物流基礎建設十分落后,這使得農民很難把適季的新鮮農產品全部賣出去。因為大多數農村的道路交通條件不好,運輸工具落后,這就導致了農村物流運輸效率非常低而且運輸成本過高。農村落后的交通條件阻礙了那些有意開拓農村市場的企業,也讓農村物流被現代物流排斥在門外。如果不重視農村交通建設,農村物流很難發展起來。
2.農村需求水平低
農村物流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到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相對于城市市場而言,農村市場的發展較為緩慢,農村農民的收入普遍偏低,這必然導致農民的需求不高也使得農村需求水平不高,農村物流業發展緩慢。
3.物流技術水平低下
農村物流發展過程中,各個環節標準尚未明確,增加了產品成本。由于大多農產品都水份較高、保質期短,在運輸過程中易腐易壞,如果沒有充足的保管條件會使得農產品損耗嚴重,這就需要提高物流運輸效率。目前我國農村物流的技術水平和相關設施設備都比較落后,這造成物流運輸中間環節的浪費嚴重。
4.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我國農村物流信息技術的發展較為緩慢,農村物流的發展要求難以得到實現。我國互聯網難以普及農村,互聯網用戶極少,物流信息無法得到傳播,而農產品物流的效率和效益與信息傳播的速度息息相關。一直以來,農民缺少獲取市場供求信息的途徑,信息滯后,與市場脫軌,這造成了產品損耗嚴重,農民利益得不到保證。我國農村網絡發展緩慢,尚未建立和完善健全的農村信息體系,市場信息的指導作用得不到發揮,無法及時采集、加工、整理和發布農產品交易信息。
四、發展我國農村物流的對策
1.加大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設備的投入
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有利于發展農村物流。政府應加強其對物流基礎設施的指導作用,促進農村道路建設,擴大公路覆蓋面積,為發展現代農業物流創造良好的條件。完善農村公路建設,讓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在運輸中的效率得到保障。而先進的物流設備和物流技術的利用,能夠極大降低農產品在物流運輸過程中的損耗,減少物流運輸成本,增加產品附加值。政府應大力推廣現代化物流設施設備的使用,增加農產品在物流運輸環節中溫控設備和防潮防霉變設備的使用,使農產品的質量有所保障。
2.培育和壯大農村物流的市場主體
積極培育和壯大農村物流的市場主體,建立健全的農村市場體系。我國農村物流市場主體總體呈多元化趨勢,但是農村物流的發展主要依靠微觀市場主體。我國農產品物流企業發展遲緩,發展空間大,根據農產品流通產業化的發展方向,政府應重點加大對相關物流企業的政策支持,成立基于農村市場的農產品運輸協會,提高市場主體的組織化程度。不斷培養和壯大現有物流主體,不斷培育和扶持專業的物流組織,不斷促進第三方農村物流的發展,也要培育一些農村物流龍頭企業帶動農村物流的發展。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市體系建設資金的投入,加強對農民的企業的培訓,鼓勵領辦合作組織,不斷優化農村市場,從而為農村物流市場體系的建立創造條件。
3.培養農村物流專門人才
我國高等教育仍處于初級階段,缺乏對物流專業化的研究,尤其是作為新興行業的農村物流。而我國大量農村物流人才整體素質不高,缺少專業化培訓,不利于農村物流的發展。政府應該加快對物流人才培育的步伐,對一些開辦與農村物流相關的專業的大中專學校給予資金支持與政策輔助,并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到物流基層服務中去;可以與教育機構合作,利用教育資源來培訓物流管理人員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也能專門對農村物流行業開展農村物流培訓班、開辦論壇等活動進行農村物流人才的培養,滿足我國農村物流的人才需求。同樣也應該在農村做宣傳,給農民及從事該行業的相關人員普及物流知識,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讓他們了解其意義和作用并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農村物流活動中。
4.重視物流信息化和系統化建設
由于我國農村信息網絡未建成,農村通訊不發達,各種信息難以有效傳播,農村物流得不到發展。而農業信息化建設是發展我國農村物流的必要手段,政府應加大對農村物流信息網絡基礎設施體系的資金投入,加快農村信息網絡的建設。同時,現代農村物流的發展已離不開信息網絡,而大多數農村地區的人們不了解也不會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要培養大量農業信息技術專業人才以滿足農村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還要組織宣傳活動,推廣網絡信息技術的使用,讓農民認識信息網絡并了解物流信息的收集方式;也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等渠道傳播物流信息,開通農村物流信息電子咨詢服務。
參考文獻:
[1]焦瑞,余曉瓊.我國農村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1(21):27-28.
[2]艾江.我國農村物流發展模式及對策研究[J].物流技術,2010(Z2):48-50.
[3]胡曉娟.發展現代農村物流新思路[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0(11):90-91.
[4]鄭遠紅.我國農村物流發展模式探討[J].農業經濟,2010(04):79-80.
[5]李曉麗.影響我國農村物流的因素及發展對策研究[J].價格月刊,2015(3):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