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中,從重視“初高中化學銜接”的角度組織教學,歸納初中所學過的零碎知識,明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幫助學生把握化學學科思想,實現認識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關鍵詞:初高中化學銜接;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
“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化學必修課程中的核心概念,它不僅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化學反應類型,而且在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同時,這一概念是連接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與高中化學的紐帶和橋梁,對于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下具體的做法和體會。
一、從“初高中內容銜接”的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在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的“課題2氧氣”中介紹了化學反應、氧化反應,出現了氧化性和氧化劑概念。人教版高中化學1在第二單元“化學物質及變化”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中,首先以木炭還原氧化銅為例,從得氧、失氧角度判斷氧化銅發生了還原反應、碳發生了氧化反應的基礎上,說明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同時的。這樣的反應稱為氧化還原反應。接著通過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中某些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發生的變化。然后從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情況對物質的化學反應有非常大的影響,要想深刻地揭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需要從微觀角度來認識電子轉移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二、從“初高中內容銜接”的角度構建“氧化還原反應”教學目標
1.知識層面
初中階段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介紹比較簡單,不夠全面不夠本質。而高中階段的教學需要從本質上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同時在初中直觀地學習了化合價,理解了化合價的變化,但并沒有了解化合價變化的實質以及化合價的變化與得失電子之間的關系。基于此,知識層面上教學目標設計是:(1)使學生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必然同時發生在一個氧化還原反應中。(2)通過分析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變化,使學生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3)使學生認識到化合價變化,電子轉移是反應分類的標準之一,也是研究物質性質的重要思考角度。
2.方法層面
初中化學課程,注重化學教學的基礎性和啟蒙性,其知識層次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在能力培養方面注重定性分析和形象思維。而高中化學更加注重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逐漸向系統化和理論化靠近,要求“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學“氧化還原反應”時,要注意方法的選擇,確定方法的教學目標。(1)注重學生認識思路的結構化和顯性化。(2)注重真實問題情境的設計、引導思考、實驗探究、分析得出結論。(3)注重“教、學、評”一體化,提高學生分析、聯想、類比、遷移以及概括能力。
3.情感層面
初高中化學所學內容差別很大,如果教師不注重從情感方面與學生溝通,那么高一化學學習時學生就會出現抵觸的情緒。而“氧化還原反應”的內容正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確定情感的教學目標。(1)通過交流、討論活動,探究、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2)在理解電子得失、氧化和還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對立的關系上,感知事物的現象與本質之間的關系。
【拓展訓練】
氧化還原反應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應用。
(1)人通過呼吸作用吸入氧氣,氧化體內的葡萄糖,提供能量以維持生命活動,反應為C6H12O6+6O2→6CO2+6H2O+能量,該反應中的還原劑是 (填化學式)。
(2)罐頭廠在裝食物罐頭時,通常要添加一些對人體無害的防腐劑,防止食物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而變質,此類食物防腐劑應具有 (填“氧化性”或“還原性”)。
四、結語
整節課通過一系列學習任務的解決使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有了充分的認識,培養了積極探索科學問題的熱情和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的擔當和能力,突出了化學學科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價值。
作者簡介:于斌(1971-),女,漢族,江蘇南京江寧,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高中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