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谷照燕
摘 要: 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大學生創業與就業涉及各環節已不再僅僅是傳統的就業、招聘,而是更廣泛、更全面的過程,利用互聯網查詢大學生信息、就業信息、工作信息、創業信息,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本文通過研究在“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發展背景下的教師賽教活動形式,分析其對增強大學生創業和就業能力的意義,并展開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 賽教 “互聯網+” 多媒體 創業 就業
一、“互聯網+”應用于生活的意義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興起,賽教活動在大學之間以新型方式組織開展起來。一般意義上,教師的賽教活動基本是以課堂教學比賽、教師基本功比賽的形式開展的。近年來,由于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教師賽教活動開始以多媒體形式和各學科知識比賽的形式開展,例如以創業和就業為主題的賽教活動,充分開展各類時下流行問題的討論,結合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各類比賽得以開展。賽教活動已經實現了學生和教師的信息互聯,且在教師內部形成了積極的教學互動。賽教活動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高等院校都在積極為大學生提供大量賽教互動的機會,“互聯網+”多媒體賽教融合的形式為其發展萌生了更多的契機。
“互聯網+”多媒體賽教融合對促進大學生就業很重要,通過“互聯網+”融合多媒體賽教的活動,不但可以營造積極學習的優良氛圍,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了解自己的不足,教師更能方便地對同學進行激勵和鼓舞。在競賽宣傳過程中,無形中擴大了參與高校的品牌知名度、社會知名度及企業影響力,對提高學生就業率及提高本校的招生質量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在多年競賽工作實踐中,廣大高校師生一致認為,積極參與競賽的學校,參與的教師與學生越多,其學術和科研活動做得越好,學風就越正,這促進了學生競賽和科研的開展,形成了良性循環。
目前已有很多教師在積極組織大學生創業與就業的賽教活動,多媒體和“互聯網+”的思維在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我院信息工程系師生組成的團隊參加了2015年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大賽暨第三屆發現杯全國大學生互聯網軟件設計大獎賽區域賽,并榮獲東北賽區二等獎,全國總決賽三等獎。由此可見,隨著互聯網和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提升,信息管理方式和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變,而各個領域都在不同深度地融入“互聯網+”。對于大學生創業與就業工作而言,“互聯網+”多媒體賽教融合的建立與以往賽教活動相比,充分利用了賽教活動帶來的知識互動效果。
二、“互聯網+”和多媒體融合賽教活動的現狀
1.信息化豐富思維
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代表著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已經得到了教師的重視,在賽教活動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成為大學交流和共享就業和創業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賽教融合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師和大學生逐漸建立起長效的溝通交流機制,教育部、省教育廳每年都舉辦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通過大賽確立和建設信息化渠道,方便大學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及需要完善的內容,提高交流和學習效率。
2.互聯網改革賽教形式
當今世界,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尤其是互聯網與大數據的發展,給教師和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不同互聯網之間的信息共享越來越方便,而大數據的應用則為教師和大學生提供了信息檢索、信息分析和數據存儲等功能,從而大幅提高了溝通效率。互聯網技術幫助教師和大學生實現高效學習、便捷溝通,在結合其他尖端技術以后,互聯網技術還能夠幫助教師和大學生在賽教活動中實現過去意想不到的事情。其中互聯網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相互結合以后,人們檢索信息更加方便。
3.大數據提高賽教融合領域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賽教融合的知識領域更加寬闊,首先由其引發的創業和就業評比激發了更加多樣的實例化分析,通過分析創業和就業案例,大數據為教師和大學生之間穿針引線,使得信息共享和知識創新變得更加有動力,大數據的出現更是進一步拓展了人們生活的空間,信息化的生存方式已經慢慢步入大眾生活與工作當中。充分分析大量案例對于現如今創業和就業的形勢和做法,充分了解現如今工作中的優勢和不足。
4.多媒體增強交流和共享的效率
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帶動了人類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互聯網的出現將人們的生活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人們使用電腦的同時大量軟件充斥互聯網領域和互聯網視野。互聯網技術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高質量和高效率,有了多媒體,人們的生活越發快捷自在,人們的工作不再乏味和低效率。因此,信息技術的身影出現在人們目光可及的各個角落,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出現在各大智能化需求平臺上。
三、“互聯網+”和多媒體融合賽教活動的優勢
1.構建用人單位和大學生的長期交流機制
大學生通過賽教活動可以與用人單位在本平臺上進行交流,長期關注人力資源市場的企業會與大學生之間建立較穩固的長期交流關系,這種關系對于雙方相互了解、增進互信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我院學生在2015年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得了職場通關券。“互聯網+”和多媒體融合賽教活動遠不止圍繞招聘活動進行信息共享,還會以某些企業作為案例進行交流增進。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可以很好地了解企業和市場的最新動態,在創業過程中可以很好地了解市場和消費者的最新動態,使其提升個人能力。
2.建立大學生相互展示實力的平臺
以往大學生就業時,僅憑一紙簡歷、教師推薦和相關考試證書與用人單位交流,用人單位考慮到用人成本和信息互通性的問題,會在人力資源決策時難以取舍。但“互聯網+”創業就業賽教活動中的展示功能,會在大學生與企業之間構建較完善的相互展示平臺。大學生會在企業的持續信息發布中了解企業的動態、具體業務和實際實力,企業可以通過賽教活動了解和認識到大學生的實力,某些投資方也可以通過賽教活動了解到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如果參賽作品獲得企業青睞,將有機會獲得投資并投放市場獲得贏利,最高金額能達到10萬元,而且很多優秀的學生在競賽結束后就收到用人單位拋出的橄欖枝,并有機會獲得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培訓基金。endprint
3.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的交流和學習平臺
已經就業的大學生為低年級同學反饋的就業公司相關信息更加有價值。這些信息可以從就業大學生的視角評價一個公司的優劣,比如點評該公司的薪金福利制度是否與公示信息相符,該公司的人際氛圍及企業文化是否積極向上以適應大學生發展,該公司的晉升發展空間是否適合大學生發展等。賽教活動在互聯網平臺上的開展在一定意義上增強了信息的開放性,使得參與者和觀眾得到了互動的機會,創業團隊聯合企業開展“互聯網+”賽教活動的時候,教師和大學可以分享創業和就業經驗,同時還提供將信息拓展到校外的可能性。
4.建立和加強創業團隊的聯系
大學生創業的第一個難關是組隊難,一個創業團隊需要有投資人,有各種技術人員,有銷售人員,這個過程如果沒有一個網絡化媒體性的賽教平臺,就很難讓大學生在校期間完成創業前置的組隊階段。“互聯網+”多媒體的賽教活動通過建立大學生在校期間的長效交流,實現大學生之間的無縫對接。大學生通過賽教這種有力的學習形式,既能在賽教過程中體會到比賽的樂趣,又能彌補自身的不足,多多學習他人的優勢,了解企業和市場、消費者的主要需求,深入了解就業方向和創業目標。
四、“互聯網+”和多媒體融合賽教活動的意義
“互聯網+”多媒體通過賽教活動為大學生建立了長效交流機制,使得大學生之間可以進行全周期的交流。在就業過程中,企業可以通過快捷通道直接進入到“互聯網+”賽教活動中與大學生建立交流,此種方式可以使得大學生與企業之間的互信關系得到加強。賽教形式將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相互結合,以創業團隊和組隊的形式鍛煉大學生的社會能力。大學生就業率和首次就業成功率是大學綜合實力的關鍵指標,也是大學生及教師普遍關心的指標。在推出應用型人才培養戰略的教師人力資源市場環境下,應用型人才輸出方向是人才可用性能否得到最大體現的關鍵因素。某些大學生無法實現對口就業,使得人才可用性的社會評價偏低,會較大程度影響應屆大學生就業。
“互聯網+”和多媒體融合賽教活動不單單出現在一般的賽教場所中,其對于教師的賽教經驗和學生的創業和就業學習也提供了很多幫助,參與大賽這一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新機制,能夠實現優勢互補,提供多方所需,是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育和企業發展中探索出來的一條新道路,既能發揮院校科研能力,又能提高企業科技創新發展實力。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多媒體賽教活動對大學生就業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從現狀、意義和優勢等方面,綜合分析賽教活動應當結合互聯網和多媒體形式的重要價值,為大學生開展就業和創業、輸出高等人才起到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程煜,李鵬.大學生就業創業與“互聯網+”[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07):73-76.
[2]李莎.“聯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11):128-129.
[3]李典芝.大學生創業問題初探[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41-43.
[4]鄭林杰.大學生創業問題研究[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09(68):23-26.
[5]蔡克勇.大學生創業的機遇在哪里?[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7(206):1-7.
[6]郜梅梅,任園園.大學生創業及優劣勢分析[J].社會發展,2009(26):74-75.
[7]唐百鋒,魯寬民.建設創新型國家視閾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探析[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2010(1):74-77.
[8]顏艷燕,管靜娟,陸地,等.構建多元化的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J].職教探索與研究,2009(4):76-80.
[9]陳建輝.大學生創業的困境和出路[J].中國人才,2010(4):28-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