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皮提哈爾·塔依爾 祖玉華
摘 要:為提高大學生數學成績,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針對新疆財經大學新生獲取樣本數據。預處理數據做因子分析,從而檢驗問卷數據結構效度,實現因素正交化變換;對預處理數據做相關分析,得到各因素對大學生數學成績的影響程度,提出改進建議,為大學生數學課程教學及教學管理提出相應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數學成績 相關分析 問卷調查 SPSS 因子分析
中圖分類號:O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b)-0162-02
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可通過考試直觀有效地反映出來,考試也是學生與教師用來反思的良好途徑[1]。因此,分析學生成績可對教學內容設計及方法起到良好輔助作用。研究學生成績和各因素間關系是國內外高校教學改革的前提,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內容。
1 問卷設計
本文參考現有研究[1-5],結合筆者學校實際情況設計調查問卷,針對該校2017級新生隨機抽取金融數學等7個不同專業x1、不同性別x2、族別x3、年齡x4的學生對高考數學成績x5、學習興趣x6、學習動力x7、方案x8、學習時間x9、學習氛圍x10、大學數學成績Y因素展開調查,發放問卷200份,實際收回有效問卷169份。
2 因子分析
因各因素水平類型不同,無法對問卷數據內容進行內在信度檢驗。因此利用KMO檢驗和Bartlett檢驗,SPSS分析結果可知,KMO檢驗值為0.535>0.5,偏相關性較強。巴特利特球度檢驗顯著性小于0.05,說明變量間存在相關性,因此數據具有結構效度,適合做因子分析。
據變量相關系數矩陣,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選取大于1的特征值,提取公因子,采用最大方差法進行因子旋轉,提取4個公因子。累計貢獻率達到64.684%,通過方差極大法對因子載荷矩陣實行正交轉換。以因子載荷大于0.4為標準,第一因子在x3上載荷較大,第二因子在x7、x6、x9上載荷較大,第三因子在x2上載荷較大,第四因子在x8、x10上載荷較大。
3 相關分析
(1)散點圖。
由散點圖看出,影響大學數學成績的各因素中,x6與Y的正相關性最大,其次是x5,再次是x7,接著是x9,均呈正相關性,以x6和x5為例結果見圖1。
(2)相關系數。
為精確看出自變量與因變量間相關程度,應計算相關系數。簡單相關系數如式(1)。
Pearson相關系數如式(2)。
結果如表1,相關系數>0.1下顯著,因此,x6與Y相關性最為顯著,其余依次是高考數學成績、學習時間、性別。
(3)偏相關分析。
為更準確研究相關性強弱,可剔除其他因素來計算自變量和因變量間相關性程度。
偏相關分析主要有兩大步驟:
①樣本偏相關系數,如式3。
②推斷兩總體樣本凈相關是否顯著,如式4。
剔除相關性弱的5項,只對相關性較強變量做偏相關分析。結果知,當控制變量x9時,x6和Y的偏相關系數為0.396,當控制變量x7,x5和Y偏相關系數為0.275,當控制變量x5,x7和Y偏相關系數為0.187,當控制變量x7,x9和Y偏相關系數為0.149,當控制變量x9,x2和Y偏相關系數為0.134,偏相關系數均呈正相關,低于簡單相關系數。
4 結論與建議
結果表明,自變量中影響Y重要程度從大到小依次是:學習興趣、高考數學成績、學習動力、學習時間。
(1)學習興趣是影響大學生數學成績的首要因素。
分析結果可知,不感興趣、一般感興趣、比較感興趣、非常感興趣的學生占比分別是8.88%、47.93%、33.73%、9.47%,其大學數學成績平均分分別為56.97、70.90、78.48、83.89,由此看出學生的興趣對學生數學成績影響十分顯著。提高學生興趣的措施可有:根據學生性格特征進行個性化教學;老師應加大與學生的互動,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內容的積極性,與各同學平等地交流課程內容等。
(2)高考數學成績是影響大學生數學成績的第二重要因素。
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學習基礎對往后學習有一定持續性影響。研究總體學生高考數學成績平均分為71.82分,及格類學生平均分為102.66分,不及格類學生平均分為63.76分。高考數學成績及格類學生的大學數學成績平均分為79.64分,高考數學成績不及格類學生的大學數學成績平均分為71.84分,高考數學成績不及格率高達79.88%。由此看出,本此調查的169名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低,對數學基礎較低的學生可建立數學學習型社團,在全校范圍內招錄成員并定期進行數學基礎知識的加強訓練與鞏固練習,同時老師應及時與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因地制宜的設計教學方法。
(3)學習動力是影響大學生數學成績的第三重要因素。
分析結果表明,無動力、家庭、專業所需、自身愛好的學生占比分別是11.38%、3.55%、54.44%、30.18%。可看出,本校學生數學學習動力主要來源于專業。因此教師應針對課程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修改與調整等。
(4)學習時間是影響本校大學生數學成績的第四重要因素。
分析可知,學習時間低于10%、10%~20%、20%~30%、30%~40%、40%以上的學生占比分別是7.69%、23.07%、23.07%、17.78%、28.40%,其大學數學成績平均分分別為63.12、70.24、74.68、77.3、77.45。因此,可通過提高學生興趣方式和監督學習方式讓學生投入學習時間。但“40%以上”的學生成績低于“30%~40%”的學生成績,高于“20%~30%”的學生成績。故在學習過程中應避免“死磕”性學習,不應過分注重學習時間,而應注重單位時間內的學習質量。
5 結語
本文針對新疆財經大學新生,通過問卷調查收集數據,用SPSS對數據進行分析,因子分析和相關分析得到4個公因子,由此得大學生數學成績相關度最高的四因素分別是學習興趣,高考成績,學習動力和學習時間。對本校大一學生學習現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結合分析結果給出相應建議,研究結果對提高本校學生數學成績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段耀武.男女生數學成績波動差異的歸因分析[J].數學教學通訊,2006(12):7-9.
[2] 薛微. 統計分析與SPSS的應用[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 孔朝莉.大學生數學成績影響因素分析——以三亞學院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30(9):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