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珊珊 姜春紅 陳新泉
摘 要: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任務,助力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筆者根據對吉林省開設的高職院校的調查研究,發現培養高質量旅游人才的關鍵是核心課程的設置與建設。本文從分析旅游發展大環境入手,以《導游業務》課程為例,剖析了目前吉林省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 課程建設 吉林省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b)-0213-02
隨著我國旅游業突飛猛進地發展以及旅游教育事業的日漸繁榮,尤其是從2016年開始,國家提出發展全域旅游戰略,其建設過程中離不開高質量的旅游人才。那么,作為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搖籃——高職院校則肩負起重要的人才培養使命。
通過對吉林省高職院校官方網站的信息梳理,目前有23所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這些學校為推進吉林省全域旅游的建設輸送了大量的人才。是否能培養出優質的旅游人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的建設的優劣。核心課程,是整個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主干課程,并且能與其他課程能夠科學對接、形成有機聯系的課程,合理建設核心課程中的每一門課,是做好整個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最基本的單元,本文將以《導游業務》課程為例,探索吉林省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科學路徑。
1 吉林省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導游業務》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根據調查,吉林省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23所旅游高職院校中除了只設立酒店管理方向的院校外,其他院校全部包含《導游業務》課程或名稱相近的課程,雖然在授課過程中都有理論與實踐環節,但其中也存在知識體系不合理、教學內容邏輯性不強、教學形式不夠豐富以及教學評價模式過于簡單等問題。
1.1 課程內容體系不合理
《導游業務》課程教學內容結構安排應該根據高職院校主要培養高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以及所在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學時要求,安排突出主次、邏輯性強,使學生結束《導游業務》課程學習后,能夠經過旅行社稍加培訓、在很短的時間內,走上導游工作崗位。同時,應在當前我國全域旅游發展的大背景,以及旅行社對導游人才的需求特點前提下安排教學內容。目前吉林省高職院校《導游業務》課程內容還停留在以應試教育為主要目標安排課程,即按照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大綱要求的考點來選購教材、安排教學內容,實踐教學環節少,缺少實景練講訓練。
1.2 教學內容結構與導游實際工作不一致
目前,吉林省高職院校在《導游業務》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校都是按照緒論、導游帶團規范、導游帶團技能、突發事件及旅游者個別要求的處理、其他知識的章節順序來為學生授課。而通常旅行社在正式派新導游帶團任務之前要進行系統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是導游職業認知、導游講解、跟團實踐,再根據旅行社業務及導游自身的特點,按地方陪同導游員、全程陪同導游員安排帶團任務,待工作一段時間后再安排出境領隊工作。因此,《導游業務》課程內容的邏輯順序安排及主體內容不能與旅行社新導游培訓及導游實際工作對接。
1.3 教學評價過于簡單
目前,吉林省高職院校《導游業務》教學評價一般包括期末考試成績及平時成績兩部分構成。若所在學校將這門課設置為考試課,則以閉卷考試成績計入;若所在學校設置為考查課,則是以期末學科小論文等形式計入。平時成績主要由教師根據每名學生的課堂表現、模擬講解質量打出平時成績,但并沒有具體過程考核的標準。由此看出,對于《導游業務》課程過程性評價過于簡單,主觀性較強。
1.4 授課教師自身缺乏實際導游工作技能
從教師引進源頭來看,吉林省高職院校出于考慮本校教師高學歷教師比例的因素,在招聘專職教師時,首選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次之,近年來基本上要求達到博士學歷。從受教育背景及內容來看,碩士、博士階段主要是以接受科研訓練為主,進入高職院校從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通常具有極高的科研能力,但是在求學階段大多沒有旅游企業實踐經歷,實踐技能相對匱乏,正式入職后沒有大段連續時間脫產進入旅游企業進行實踐學習??蒲行偷慕處熽犖榕c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就產生矛盾。
2 吉林省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策略
2.1 優化教學體系
吉林省高職院校應進行校企深度合作,重構知識體系。旅游人才培養要與行業發展需求相適應所,必須要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旅游企業的知識、信息和技術資源,聘請行業專家深入課程與教師一起將企業需求轉化為教學內容,由校企雙方共同開發和實施教學。在進行了深入的企業調研后,獲取了與課程相關崗位的工作內容、方法、工具、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與行業專家一起將工作任務分析、整合并序化,以工作任務為引領,以職業活動為主線的思路設計學習情境,突出“教、學、用”合一,使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
2.2 創新教學內容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同時還要考慮學生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形成明確的課程目標,創新核心課程教學內容??梢試L試以課程相關的不同崗位工作內容分析為前提,遵循學生的認知和能力形成規律,充分利用城市、旅游企業資源和環境優勢等,設計符合邏輯關系的若干學習領域。每個學習領域的教學內容難度呈螺旋上升式,既有類似的重復鞏固,又各有不同的側重點,有利于學生掌握核心技能。
以《導游業務》課程為例,對傳統核心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創新。應根據旅行社對新入職的導游培訓要求,進行入職培訓、崗位分配與執行任務、通過日常旅行社進行的定期培訓以及員工之間分享交流經驗等過程。因此,嘗試對《導游業務》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具體教學內容模塊安排及邏輯關系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導游業務》教學內容的創新,本著與旅行社對接的原則以及遵循導游的職業成長規律,重構課程內容體系,將傳統教學各章節內容集成化,設置了“基礎學習情境”“地陪導游服務及拓展技能”“全陪導游服務及拓展技能”“出境游領隊導游服務及拓展技能”4個學習情境。其中,“基礎學習情境”是其他學習情境的先導學習情境,因為作為一名導游員,講解時根本,無論是景區景點講解以及其他生活服務都離不開導游講解,以此為基礎從導游工作范圍由小到大為邏輯,漸進布置任務,將傳統教學中分散于各章節內容中同為完成一項任務的內容集成于一個工作單元,由淺入深。
2.3 建立多維靈活的評價體系
吉林省高職院校課程評價體系中應該加大過程評價比重,從最終的期末成績與平時成績的比例、平時成績的量化兩方面進行完善課程的考核與評價,期末考試占60%,平時成績占40%。其中,平時成績的評定,建議根據核心課程的模塊設計打分表,每一個模塊都量化,教師評定及同學互評,最終得出學生的最終成績。
2.4 擴充實踐技能教師隊伍
前已述及,目前吉林省高職院校教師整體實踐能力偏弱,因此,可以嘗試改變目前教師引進機制,建議政府部門在設計應用型院校評估指標體系時考慮到學歷不夠但實踐技能高超的教師比例問題;高職院校在安排教學任務時,可以將理論授課教師與實踐指導教師并行分配任務,承擔實踐課程教學的教師盡量從旅游企業聘請,讓旅游企業實踐操作經驗豐富的一線員工走進課堂、指導學生教學實踐;鼓勵理論授課教師積極參加旅游企業實踐,與企業人士建立起聯系,獲取最新的行業信息以及提升自身的實踐技能。
參考文獻
[1] 劉峰.現代導游職業技能自我提升實用指南[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8 .
[2] 于良.美國旅游人才培養:從教育談起[J].旅游學刊,2015, 30(9):4-6.
[3] 呂珊珊.全域旅游視角下吉林省高等職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