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恩
摘 要:小學階段是教育的重要啟蒙階段,是孩子接觸知識的起點,此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教師要注意加強對學生閱讀技巧的提升,提倡個性化閱讀,其中要注意對學生價值取向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要研究其價值取向,根據設立的三維目標創設個性化閱讀的時空,使學生能夠在語文閱讀中積極展開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開辟語文教學和學習的新天地。主要就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價值取向進行了解,加強對此方面的認知。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價值取向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感體驗,對文章的深刻內涵進行解讀,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可掌握多種閱讀技巧,能夠對文章進行鑒賞,從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糧,促進自身審美情趣的提高,也可以開闊視野。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意識被激發,有利于培養其創造性思維,新課改環境下,對個性化閱讀應遵循的價值取向更需要加強研究,確保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概述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指的是,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調動學生語文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能夠深切地進行情感體驗,獲得語言知識和審美情趣的提升。
二、個性化閱讀教學特征
1.自主性
自主性是個性化閱讀的第一大特點,就是由學生自己去接觸和感悟文章,深切體會作者的思想表達。通過閱讀在學生腦海中建構起文本意義,教師的職責就是要營造適合學生體驗、感悟的氛圍,適當設置線索引導學生閱讀,使其在自主閱讀中完成知識積累和情感熏陶等。
2.體驗性
學生要帶著閱讀熱情,積極感受文本,其獨特的心理感受、意志情感和想象理解,會不斷豐富其自身,并反映到文本客體中。在文本體驗中可以采取由文及我和由我及文的方式,加強對文本情感的切身體驗。
3.差異性
個性化閱讀還具備創造性,學生可以以自身想象填充和創造文本中的空白,從自身角度出發去感悟和體驗,使思維進一步被激活,加深對作品的了解,并且可以超越文本,由學生自行構建新意義。
三、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價值取向
1.語言學習層面,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感受、領悟和運用能力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強學生對語言魅力的感悟、了解語言真諦和奧妙,使學生在語言運用方面的能力加強,可以站在自己的視角上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師在教學中可使用豐富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對語文閱讀更感興趣。
在一些趣味性較強的課文如《鄭人買履》《狐假虎威》等課文學習中,教師可以事先布置預習功課,讓學生在課前預習閱讀課文,先熟悉課文。在具體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分組扮演角色,對角色、故事和對話語言進行深刻體會。在學生閱讀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及時指導學生順利地完成閱讀。活動完成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互相探討角色,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加強對生字的學習,進一步豐富語言積累。
2.情感學習層面,加強對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正面引導
在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情感領悟,多層次和多角度地解讀作者的情感表達,獲得美好的情感熏陶,獲得良好的閱讀價值。同時,在優秀的文章閱讀中,學生可以汲取有益的精神養料,不斷提升自身審美情趣,使知識視野更加開闊。
在這一層面的學習同樣鼓勵學生進行積極互動,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實現備好課,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引領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學習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時,教師可以收集相關的美景圖片或視頻,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采用輕靈的古典樂曲配合,使學生能夠很好地融入作者描繪的情境中,感悟西湖美景、體會作者對這一美景的喜愛之情。
3.思維訓練層面,利于培養學生思維深刻性和創造性
小學生由于知識還很貧乏,對知識的利用率也比較低,會影響到其思維的深刻性。思維的深刻性指的是突破事物的表面,能夠發現事物本質和核心的問題,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掌握多元的解讀理論,對文本產生自己的理解,在組織交流的過程中,誘導學生進行深入解讀,獲得應有的教學價值。
比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學習中,教師可以教學生學習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領讀課文或相關片段,通過設置一些問題,比如“你如果遇到小女孩,你是否會幫助她,如何幫助她”等,使學生感受文中小女孩命運的悲慘,深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對當時社會的不平等形成一定認知,加強對人物命運的深刻理解。
4.價值觀層面,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導向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起步階段,是價值觀開始形成的時期,在這一階段的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會對其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拓展學生思維,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以《梅花魂》的教學為例,可以先進行詞句學習,體會文中外祖父這一角色是怎樣的人,特別是要重點朗讀、學習文中外祖父贊揚梅花的語句,使學生能夠領略到梅花的品格,再引導學生尋找贊美中國人骨氣的語句,將其與梅花相聯系,感悟華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一些課本中有列寧、宋慶齡等名人的平凡小事敘述,通過個性化閱讀教學,可以向學生傳遞其崇高、美好的品質,使學生能夠積極挖掘、學習其美好的品質。
在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更受關注,要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圍繞教學目標、準確把握價值取向,積極發展學生個性,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效果、提高審美情趣,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顧慧輝.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價值取向[J].教育,2016(16):21.
[2]危榮嫻.分析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J].考試周刊,2018(64):5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