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 馮晶晶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與教育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入,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教育現代化發展的今天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在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全世界的教師都在尋求使學生能夠由被動到主動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方法。而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正在被大家所關注。2015年我校有幸確立為戴爾項目試點學校,而我有幸成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項目研究實驗者,《有趣的搭配》是實施以來上交的第一次正式作品,針對此課例談一些心得體會。
關鍵詞:翻轉課堂;有趣的搭配;有序
《有趣的搭配》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一節內容。在二年級上冊的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簡單的排列與組合的知識,學生通過觀察、猜測以及實驗的方法可以找出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所以說學生有學習的基礎,而本節課在此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進一步系統、深入地學習排列組合的數學思想及更為復雜的排列組合問題(數據加大、問題情況更加復雜)。這也與《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的一致,即:“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宜逐步深入。”同時搭配問題也是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情境,而且學生對此比較感興趣,同時根據《標準》中還提出如下要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發展學生有序思考也是本節課的重點。
本節課采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課前設計主要是通過微課及學習任務單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與傳統課堂相比有如下區別: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課堂講解加上課后作業,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是課前學習加上課堂研究。傳統的課堂上,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課堂的管理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在“翻轉課堂”上,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學生是主動的研究者。
這節課的翻轉是通過微課及任務單的學習讓學生初步感知搭配要想不重復、不遺漏,必須做到有序思考,在此過程的練習中,通過連線與算式之間的對應關系滲透給學生數形結合思想。課中通過多種實踐活動,使學生不僅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搭配的方法,更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方法優化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有序思考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后練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習方法,而且能夠強化學習能力,這些能力對學生今后學習數學,以及解決生活中類似搭配的實際問題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基于iPad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教學嘗試使我感慨萬千,現就本節課整個設計及教學過程進行如下反思:
優點:
1.學生興趣濃厚
課前微課是以給美羊羊搭配衣服的情景進行設計的,學生比較感興趣,而且在學習微課的過程中,哪兒學不懂就可以在哪里反復學習,學習時間比較自由,而針對本課重難點設計的學習任務相對比較簡單,既能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學生處理起來也比較容易,所以學生愿意學、愿意做。課堂上運用平板拍照上傳、課堂測試、剪切發送即時檢查的功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時刻受到老師的關注,讓學生感受學習是快樂的、是有趣的,因此學生學習激情滿滿。
2.學生思維活躍,想法具有多樣性
針對任務單中的第二題,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美羊羊解決搭配問題,如果是課堂上完成,時間比較倉促,學生的思考空間及時間都有限,匯報的方法也比較少,而任務單上完成,學生在家完成空間比較大,課堂上交流的時間比較充分,學生自主學習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匯報的方法既具有多樣性,又具有簡約性。
3.對學生掌握狀況能夠及時分析
課前可以對學生任務單進行第一次分析,初步把握學生的學情,為課堂教學提供依據,課堂上客觀題的測試能直接得出分析結果,教師可以直接掌握學情,并對課堂及時地作出調控,主觀題運用剪切發送、上交功能,教師可以隨機調查學生掌握情況,總之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4.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衣服搭配、鞋襪搭配、握手搭配、游戲搭配、路線搭配等貼近學生生活的設計,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細細地反思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我覺得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
1.課堂翻轉力度不夠,翻得不夠徹底,課堂預設依然太多,生成性的東西不夠。
2.微課設計時盡管著力貼近孩子心理,但是生動性依然要加強。
3.課堂設計如果能夠融入更多現代化技術手段,把課堂設計得像玩電腦游戲一樣愉悅,即能讓孩子們學習到知識。
4.課堂教學語言不夠生動,且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不夠豐富,重復孩子的話過多。
5.教師處理平板電腦功能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其功能,達到更好地與學習內容相結合。在教師出示PPT中要講解的內容時,平板電腦的介入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讓孩子們更近地接觸題目,孩子們更愿意接觸,但是我在這方面處理得不當,大多數情況下仍然像平時一樣讓孩子們直接面對教師面前的大屏幕,這一部分失去了平板的意義。平板電腦拍照上傳后放大功能也沒有應用上。
總之,翻轉課堂既具有重要意義,又存在諸多的挑戰。俗話說:“實踐出真知。”作為新教學模式的實踐者,我還在起步階段,在實踐中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是我相信在自己與集體的努力下,會不斷克服困難、戰勝困難。
參考文獻:
[1]方其祥.淺析初中數學微課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17(19).
[2]張明潔.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6(3X).
[3]柯清超.超越與變革翻轉課堂與項目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8.
注:寧夏第五屆基礎教育學課題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艷麗(1982—)女,漢族,籍貫:河南商丘人,學歷:理學碩士,職稱:二級教師,單位:寧夏長慶小學。
馮晶晶(1989—)女,漢族,籍貫:寧夏靈武人,學歷:理學學士,職稱:二級教師,單位:寧夏長慶小學。
編輯 謝尾合